浅淡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

2018-04-26 02:18杨永年
新一代 2018年22期
关键词:认识分析

杨永年

摘 要:物理的规律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定量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一系列变化中两个状态问题,通常一个稍为复杂的问题仅靠一个规律或是规律的一次应用是无法解决的,通常我们需要将一个问题拆分为二个或更多的问题才能解决。

关键词:综合能力理解;认识;分析

在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明确要求: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相关条件;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要靠长期的练习、积累、思考逐步提升。这其中老师的重视与引导,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后的有目的、针对性的辅导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重视学生对物理状态、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的理解、认识、分析

物理概念、规律都是对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物理模型(即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的理解描述,研究其变化、发展规律的。可以说,离开了物理模型,我们就失去了物理研究的主体,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对物理情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一)从“大厦”始建之初,就要重视

从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入新的物理量、物理概念,使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如,力的概念本来是很抽象的,但通过大量对力的存在,即力表现出的作用效果的认识,同学们接受起来就非常容易。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也正是这样一个个的概念的积累、认识才形成了相应的规律,进而建起了物理大厦。

(二)对建立起来的概念精心设计、“装修”,做成模型,使学生对物理模型有个基本的了解认识。通过对往复运动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振动,通过对弹簧振子(具体模型)的研究,引入了简谐运动这一抽象而又普遍的模型,紧接着针对其运动特征引入了描述简谐运动的特征物理量,引入了描述简谐运动的方法—简谐运动的图象,接着又用单摆具体模型,强化学生对简谐运动模型从概念、特征量到描述方法一系列的认知,理解其中的情景、状态过程等。如此一来学生对于简谐运动的模型就有了深刻透彻的了解,之后再研究类似问题就会不自觉的运用相关知识着手解决问题。

(三)规律确立起来之后,通过同一模型下不同的情形的问题,反复练习,对比思考,强化学生的“模型化”思维。

模型确立起来后,要通过练习、辅导帮助学生弄清楚“模型”确立的条件,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物理量),是如何起作用或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是否具备一般的规律等。

二、平常教学中重双基训练,使学生初步具体“拆分”能力

物理的规律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定量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一系列变化中两个状态问题,也可能是关乎一个过程中的递变规律的,通常一个稍为复杂的问题仅靠一个规律或是规律的一次应用是无法解决的,通常我们需要将一个问题拆分为二个或更多的问题才能解决,也就是说把问题“拆分”为多个能直接用规律公式联系起来的问题来列方程式解决,同时强调在“拆分”过程中注意“问题”与“问题”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同一物理量,可能是过程的衔接,也可能是对同一情景从不同角度的剖析。

在此有三个小问题必须予以说明。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是基础,道理众所周知,不再赘述。

(2)拆分有两种基本思想:其一为“顺藤摸瓜式”,由题目中已知量问关系,可推知新的“已知量”,再与其它已知量间关系得新的物理量,直至解决问题。其二为逆推法,以所求量的基本关系为主线,逐次上推直至已知量。

(3)尊重学生认识规律,不可急功近利,否则会形成学生“形识而实不会”的情景,即我们常见“眼高平底”。

三、尊重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练习难度,倡导学生勤练、勤思,指导学生善思、巧思,培养其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使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认识,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灵活应对能力,又可使學生分析解决问题方法得到优化。

2、“一题多变”逐步提升问题复杂程序,引发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思考与理解,提高其“拆分”能力。

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1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在其前方s0处有一自行车正以v2(v2

一变,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Δt,上题答案如何,

二变,若前面的自行车从此时也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答案又如何?

三变,若在本题中,已知相遇时间为t,而求安全距离s0,解法会变吗?如此,我想学生提高的不应只是应对的技能,而是对模型的理解更深刻,应对问题的能力又自然得以提升。

3、不同模型的组合,同一问题情景中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讨解决分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

如果学生的基本功扎实,通过以上训练,必能最大程度的提升我们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设想,鉴于本人水平所限,难免有欠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猜你喜欢
认识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