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相结合的点点探析

2018-04-26 10:34钟影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语文教学中职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同时还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此,要让国学走进中职课堂,努力将国学知识、国学思想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国学教育

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国学的学习是打开职业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在大力提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的今天,将中职语文教学和国学教育相结合,把国学的智慧播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是利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语文课成为中职生掌握职业技能的重点学科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应做好以下几点尝试:

一、 注重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习惯

国学经典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诵读经典,通过琅琅诵读让学生积累典型的语言材料,逐步形成涵咏体悟的习惯,最终养成一定的语感,积淀鲜活的语言。我把《弟子规》、《三字经》和《二十四孝故事》这几本校本教材带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背诵一段《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朗朗上口的文字,读起来容易记忆,比一般的说教更易深入学生心理。这些经典的教诲,不也正是家长和教师需要教给孩子们的吗?

在诵读中要承认中职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性,不搞一刀切,以鼓励激励为主,对诵读国学经典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做过高要求,力求不着痕迹地启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机能。基本保证每周一课时的经典阅读,并要求学生准备阅读经典的记录本,记录经典语句、读后感以及对经典内涵的理解,从而明白做人的准则和原则。

二、 在语文课程的巩固、拓展、迁移等环节中融合国学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不同文人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折射出了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文章,不仅要学习语言和文字,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的人文思想和民族文化,从而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和文化,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语言文字永远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壶口瀑布》中自然美景展示出的雄伟气势,《藏羚羊跪拜》中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思想,都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感染教育着学生们。

在古诗和文言文学习中同样可以渗透国学教育。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学习、诵读、讲解、交流、辩论等方式加深对文言文的了解,在积累的基础上,经过教师指导,在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对比中了解到文言文的特点,学习并尝试进行文言文创作,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浓厚的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

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民俗涵盖的内容广博浩大,它有形地存在于语文教科书中,包括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艺术宗教、伦理道德等。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围绕着这些传统节日产生了许多民俗,如贴春联、吃汤圆、吃粽子、赛龙舟,每个节日每种民俗都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都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直接讲授,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外在、鲜明的标识。因此,文化的精华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我努力构建“创设情景——诵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课外拓展”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诗经》中的《氓》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的婚恋文化;《孔雀东南飞》、《窦娥冤》反映了当时的婚俗习惯;《琵琶行》、《雨霖铃》反映了古代送别的习俗。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在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认识,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活动

举办诗歌朗诵会,分学期召开,诗歌题目任选,组织学生代表为参赛选手打分,评出优胜,给予奖励。短剧表演,根据课文特点,鼓励学生编排课本剧如《鸿门宴》、《孔雀东南飞》、《雷雨》,可分组进行改编,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表演,体验角色,增进对文本的理解。成语是人民长期以来习用的,见解精辟的固定短语,是汉语言宝库中的精华,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我安排课代表每天组织同学利用黑板一角写上一个成语,积少成多,提高学生对成语的重视和敏感度。经常在课堂上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性,也是成语积累的展示手段。

课后我还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搜集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中国传统节日传说故事,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大家一起分享。“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将人类的優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能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了。

总之,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张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01).

[2]周敏华.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江西师范大学,2011,(08).

作者简介:

钟影,高级讲师,辽宁省庄河市,庄河市职业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语文教学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