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班幼儿对中国民间儿歌产生兴趣

2018-04-26 10:34潘兰玲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兴趣

摘要:中国民间儿歌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本土特色,让幼儿经常欣赏或吟唱民间儿歌能够帮助幼儿增加对民间文化的了解,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民间傳统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围绕内容选择、活动形式、教具选择以及节奏训练方面,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激发小班幼儿对中国民间儿歌的兴趣。

关键词:小班幼儿;中国民间儿歌;兴趣

“拔萝卜、拔萝卜,嘿哟嘿哟拔萝卜……”、“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拉大锯、扯大锯,锯木头、盖房子……”……回忆起这些我们小时候哼唱过的民间儿歌,至今感到亲切。这些民间儿歌属于民间艺术,内容很丰富,每一首都洋溢着温情和向上的力量,充满阳光般的气息。经典民间儿歌曾经伴着我们度过美好的童年,并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游戏与生活。

儿歌是伴随每一个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而民间流传下来的儿歌更是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灵动的想象力、丰富的游戏精神为孩子们构筑起一方快乐的天空。那么如何使小班幼儿对中国民间儿歌产生兴趣呢?通过一学年的实践摸索,我发现了几个激发兴趣的关键点,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以此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内容选择方面

1. 篇幅短小、语言重复类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他们大部分只能听懂浅显的语言,喜欢且易于接受有重复情节、富有童趣的儿歌。我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民间儿歌《大头》:“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此儿歌结构简单,语言生动形象,押韵的句式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小班幼儿记忆,也能激发他们的快乐情绪。另外有一首《摇啊摇》:“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外婆桥;外婆好,外婆好,外婆对我嘻嘻笑”。此儿歌有几处都运用了重复语言,能让幼儿清楚地听懂和明白儿歌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体会儿歌的乐趣。

2. 接近幼儿生活类

如《排排坐》这首儿歌,内容反映的是现实生活的片段,体现在吃水果的过程中分享和谦让的好品德。吃水果是每个幼儿已有的经验,在幼儿园每天都有水果餐,在自己家或者去亲戚家都会经常吃水果。所以在学这首童谣时,其实是幼儿平时吃水果的情景再现,因此,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在念一念、演一演中既能学会儿歌,还能懂得要敬重老人、关爱幼小。又如《拔萝卜》,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或听到。加上此内容有图画故事的形式、又有歌唱的形式,时不时的耳濡目染,即便是小班幼儿,都能随口哼上几句。

3. 语言诙谐有趣类

以《小老鼠上灯台》为例,其内容描述了小老鼠的一个生活片段。小老鼠是每个幼儿都熟悉的动物,刚一播放儿歌,幼儿的注意力就集中起来了,听得津津有味。再加上运用了押韵的句式、活泼的词语,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幽默的情感。当幼儿身临其境地模仿小老鼠爬上灯台以及滚下来的动作时,个个都表现得兴趣盎然。另外有一首北京儿歌《小白兔去赶集》,长度适中、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富有趣味性。听着儿歌,幼儿很自然地就做出“抓起咬一口”、“被辣到”、“生气”等动作和表情。幼儿从活泼诙谐的儿歌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给他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无数的欢乐。

二、 活动形式方面

1. 故事式

故事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字形式。如果能够把民间儿歌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情节,不但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他们接受和掌握。如在《太阳出来喜洋洋》活动中,教师用讲述“过去农民干活的事例”引出主题,孩子们一个个听得津津有味、聚精会神,从而也延续这种兴趣,认真地参与主题内容的学习。

2. 游戏式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也是最喜欢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民间儿歌的兴趣也非常合适。《手指谣》的歌词内容就全部是手指游戏,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词来变换手指组合,每一种组合能变出不同的东西或小动物,带给幼儿惊喜、奇妙的感觉。由于游戏贯穿整个活动,孩子兴趣盎然,持续的时间较长,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 教具选择方面

1. 图片结合

把民间儿歌的内容按需要绘画下来,制作成图片、卡片等,可以使一些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亦可使冗长的歌词简单明了化。如开展另一首手指谣《摸摸歌》活动,每一句即是摸一个身体部位,然后变成一种小动物,虽说身体部位的顺序是从头到脚,但毕竟有14句之多,小班幼儿不容易记住。教师画出一个身体结构图,并做好与之相对应的动物图片,边念儿歌边指身体部位并出示动物图片,整个活动变得十分生动有趣,更是方便了小朋友理解儿歌内容。

2. 视频结合

经过观察,我发现幼儿对动感强的东西都特别感兴趣。而视频具有色彩鲜艳、形象具体、动感强等优势,可以弥补其他教具的不足。《拉大锯》儿歌的学习活动中,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锯木头”是为了“盖房子”,“姥姥家,唱大戏”是因为结婚办喜事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了《拉大锯》儿歌内容和意境,实现情感体验。

3. 图谱结合

图谱展示是幼儿非常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形象、直观地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获得对音乐作品完整的印象。如在《月亮婆婆喜欢我》学习中,前两句配以波浪线、后两句配以脚印图画呈现,幼儿看着图谱就能说出或踏出相应的节奏,使较复杂的音乐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易学。

四、 节奏训练方面

节奏感是音乐表现力的途径之一。按音乐的节拍拍手,这是幼儿园里普遍使用的。如为歌曲《五指歌》拍节奏,第一步:我们让幼儿边唱边按歌词拍手,开始可以放慢速度,在熟练的基础上再按原歌曲的速度拍。第二步:听音乐,让幼儿在心里默唱,并用手拍出节奏。渐渐地,听着音乐拍手,已满足不了孩子们想动的愿望,因此通过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来培养节奏感也是方法之一。随着音乐用手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各部位,如:头、腿、肚子,拍自己或拍别人,或有节奏地跺脚等,这也是幼儿感兴趣的一种练习方法。

总而言之,让小班幼儿对中国民间儿歌产生兴趣的方法还有许许多多,只要教师掌握班上幼儿心理特点、生活经验等,根据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切入点,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激发兴趣,必定能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中国民间儿歌,喜欢上我们中国的本土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张爱民,陈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M].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2]廖乃雄.为儿童的音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3]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4]庞丽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作者简介:

潘兰玲,广东省珠海市,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金海岸海华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兴趣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