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明
本文将以苏州吴江宾馆为案例,探究多功能酒店在建筑改扩建之中应该要注意的设计要点,从而使酒店的建筑功能更加完善,更有效的针对目标客群,为使用者带来更具品质、有针对性的服务,同时也能够给酒店提供长期的效益。
本工程位于风景宜人的苏州市郊区,距离苏州市区20km,距离同理古镇11km。吴江宾馆原有建筑设计于20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苏州古典建筑与西洋园林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作为吴江的老牌宾馆,自建成以来服务社会二十余年,已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公共场所。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2012年启动新的改扩建工程,以达到五星级酒店要求。
吴江宾馆是典型的多功能酒店。依托靠近苏州、同理的区域优势提供旅游休闲住宿服务;餐饮部门承担了大量的婚姻、商务宴请等活动,经统计餐饮收入占酒店总收入的比例约50%;酒店地处吴江城市中心也承担了商务住宿;同时其作为地方政府的接待宾馆,亦承担部分政府接待工作,其贵宾楼接待了国内外多位领导人。
经过实地调研分析,现主楼部分(包含大堂、会议区、餐饮区)功能较为完整,形象欠缺;而客房部分布局较为松散,设备出现老化,耗能较高,并且客房数不够,占地面积大,不利于新建筑的布局。
业主的诉求也比较清晰,作为酒店主要营业收入来源的餐饮部分面积不足,缺少高标准大容量的大宴会厅;原有客房数量偏少,单位面积偏小、设备与内装修老旧;贵宾楼已无法达到当前的需求标准;停车位不足。
经过与业主的反复讨论,最终确定拆除原有客房楼、休闲会所及锅炉房,扩建宴会楼以解决餐饮部分不足,新建客房楼解决客房问题,新建商旅会所(贵宾楼),新建部分统一设置地下室解决停车及酒店的大量后勤及设备用房。改造保留的主楼区域立面及内部装饰及部分设备,改善酒店的整体形象。宾馆原建筑面积约3万m2。此次保留改造1万余平米,新扩建共计6万余平米。
图1 改造前后入口广场对比图
吴江宾馆的三大功能,旅游商务住宿、大型宴请、贵宾接待均为酒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上的要求非常不同,也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大型宴请会带来瞬时大量交通压力、厨房服务压力,与日常住宿人员互相干扰;贵宾接待对安保要求高,有时会进行交通管制,给酒店正常经营带来不便。针对这些问题,在不算宽裕的建设范围内如何组织建筑布局及交通,就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针对以上要求,酒店保留并且改造了较大的前区广场,保留并且强化主楼三个较分散的入口:中间大堂、左边康体及会议、右边餐饮。参加大型宴请的客人不通过大堂直接进入餐饮区域,或者直接进入地下室停车场。贵宾楼设置在基地最西侧临近公园的位置,通过酒店外围环路直接到达,并且在朝向公园设置单独出入口,内部通过水系与酒店其他区域进行交通上的分隔,并且设置单独的、高标准的安保、监控系统。
苏州是一个以水闻名的城市,是典型江南水乡的代表,因此本次改造的灵魂就是水,从空间格局和领域两方面进行设计。将中央水系作为整个景观系统的核心,通过水系隔断的方式形成天然走廊。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秉持着“天人合一”的观点,将尽量多的自然元素引入到酒店环境之中,使建筑物成为一个绿色的有机体,通过水和园林的交错布置,体现出有机建筑的理念[1]。
建筑风格“以时代的语言演绎汉唐古韵的新中式”,因此我们会在其中引入出挑深远的屋檐、精巧别致的窗格栅,这些意象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代表。此外,我们将用轻巧舒展的金属屋面代替原先沉重的瓦屋面,用细密精致的金属百叶投出变幻的光影,配有富有韵味的木栏板,使传统的神韵在现代材料中得到新的演绎。中国汉唐建筑舒展清朴的形象、平缓硕大的屋面、空灵而平易近人的檐部、沉稳的台基反映了一种自然和谐的比例,本设计通过反复调整建筑屋面、檐部与墙身、基座的比例,传承和表现这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神。通过新手法、新材料的运用提升整体建筑群体的品质和形象。传统坡顶的屋脊演变为表现建筑整体轮廓的主要装饰构件,瓦片被具有现代气息的金属屋面系统所替代,出挑深远的建筑檐口加强了建筑的整体水平舒展感。在中央水景中玻璃连廊与景观亭的运用,是对原有吴江宾馆一大空间特色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各建筑之间的联系问题。
本项工程建筑总平面的布局主要是呈轴对称,以中央水景为对称中心,形成比较整齐的“宾馆大门-大堂-中央水景-贵宾楼”的主轴线。在总体布局的时候,我们将苏州园林的序列观念引入其中,利用前庭、中庭、后庭等多种空间设计方法,使酒店的布景呈现出错落有致的规律感,创造出人与自然、清新与华贵的强烈对比感[2]。此外,对平面进行合理的建筑布局,使各个工能区域都能享有良好的景观视野,使空间的品质得以全面提升,使景观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见图2)。
图2 酒店夜景表现图
(1)新建宴会楼与保留餐饮区临近,共享厨房、服务系统,单独设置交通便捷的门厅。一层设置了全日制餐厅,可以直接观赏到中央水景。二至三层设两层通高的大宴会厅,解决了酒店对餐饮部分的高需求,大宴会厅为长59m宽34m的无柱大空间,净高近12m。可容纳千余人同时就餐,也可灵活分成2~3个小宴会厅。宴会厅南部为净高7m的休息前厅,透过玻璃幕墙可一览中央水景。北部为服务廊,客人与服务流线无交叉。酒店的空调冷却塔等大型设备利用大宴会厅和周边空间的层高差完美的隐藏在宴会楼的大屋面下。
图3 大宴会厅
(2)客房楼为三个南北朝向建筑,为4~5层。通过一层连廊与原大堂相连。康体区及泳池设置在客房楼地下室,精心布置的下沉庭院带来了良好的采光效果。
(3)在设计商旅会所(贵宾楼)的时候,我们顺应了地形将建筑的走向设置为东西向,东侧直接面向中央水景,西侧则借景于周边的吴江公园。一层为公共区,入口大厅正对大会见厅,与中央景观形成空间序列。二三层南侧为套房区,北侧为标准间区,南北各有一组竖向交通核。
(4)在对立面进行改造的时候,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补齐主体;②强化入口。原先的建筑大多采用了矩形平面四角放大切割的手法,因此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只需要在大堂的顶部加建玻璃斜屋面,将原先零散的体型整合成为大气鲜明的山墙形象,更加凸显了酒店大堂的特征,还保存了原先四角大切割的历史语言,有效降低了成本投入。其次,我们在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加高屋顶幕墙、加建挑檐雨棚的方式来强化三个建筑入口的形象,对次要部分则进行弱化处理。另外,为了保证改造期间餐饮区正常运行,设计从多个方面减少对使用的干扰,减少了装修时间,节约了成本投入。
图4 酒店内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已经对繁忙的城市生活产生厌倦,并且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水泥、钢筋等材料表现出来的人情味略显不足[3]。因此,酒店的设计应该利用有限的硬件设施,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使顾客能够在这里体验优良品质服务,放松身心的感觉。本次改造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克服了项目的先天不足之处,利用扩建解决了多功能酒店各个部分之间的运作关系。在建筑表现形式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征、苏州地域文化特色,结合水系景观处理,成功的完成了酒店的升级换代任务,使酒店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和色彩。
[1]陈永凯.浅谈多功能型酒店的建筑设计要点[J].建筑建材装饰,2017(18).
[2]洞铁政.浅议酒店建筑设计的注意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4).
[3]杨翠珑.浅谈某多功能酒店建筑设计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