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张 雷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是发生在术后2周左右的特殊类型肠梗阻[1]。其发病与手术操作创伤和腹腔内炎症密切相关,机械性、动力性因素均存在,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2]。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全肠外营养支持是基础治疗[3],西药以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泛影葡胺溶液、新斯的明为主。传统医学认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机为脾虚湿蕴,气滞瘀阻[4]。刺激天枢、大肠俞穴可以恢复肠道功能,调节结胃肠运动,有效缓解临床症状[5]。隔药饼灸是通过药物、艾、热对穴位的刺激,充分地发挥腧穴的功能[6]。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应用隔药灸天枢、大肠俞穴治疗38例,并与生长抑素对照,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经过唐山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编号TSSZZYY006),本组共78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通过掷硬币进行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1.2 病例标准 参照文献诊断标准[7]。纳入标准:⑴符合断标准。⑵年龄20~70岁。⑶未接受其他治疗。⑷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导致的麻痹性肠梗阻。⑵粘连性肠梗阻及绞窄性肠梗阻。⑶已经接受其他有关治疗。⑷有严重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精神系统疾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全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同时使用生长抑素(MerckSeronoSAAubonneBranch,注册证号H20090929,6 mg/支),每小时0.25 mg连续滴注,共7 d。观察组给予天枢、大肠俞隔药灸治疗。药饼制作:中药(桃仁10 g,杏仁10 g,槟榔15 g,乌药15 g,当归15 g,芒硝10 g,厚朴10 g,枳实15 g,麻子仁18 g,白芍15 g)碎成粉末,用醋调匀,略成糊状,捏压成厚约3 mm,直径为约1.5 cm的药饼。将药饼放在穴位上,用点燃后的艾条进行悬灸。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节悬灸的高度。每个穴位灸10 min,共灸40 min。1次/d,共7 d。
1.3 观察指标 (1)主要症状评分采用胃肠症状评估量表[8]评估症状(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的变化,腹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9]。腹胀、恶心呕吐评分:无症状(0分);症状轻微(2分);症状明显,不影响日常生活(4分)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6分)。(2) 肠功能评分:恢复排气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3)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检测CRP、TNF-α、IL-6水平。(4)治疗前后接受立位腹平片及腹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1.4 疗效判定 参考文献标准[10]。临床痊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总积分及肠功能评分减少≥95%;显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总积分及肠功能评分减少≥70%;有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总积分及肠功能评分减少≥30%;无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总积分及肠功能评分减少<30%。计算公式采用(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76.92%(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肠功能评分 观察组肠功能评分(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肠功能评分比较(,d)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肠功能评分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恢复排气时间 腹部症状缓解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观察组 39 3.49±1.37a 3.68±1.03a 2.14±0.55a对照组 39 5.05±1.50 5.85±1.68 4.01±0.95 n
2.3 血清CRP、TNF-α、IL-6水平 两组治疗前CRP、TNF-α、IL-6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各自比较,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 CRP、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比较(±s)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a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bP<0.05
CRP(mg/mL) TNF-α(ng/mL) IL-6(pg/mL)观察组 39 治疗前 11.60±2.01 88.34±9.25 71.31±6.79治疗后 6.04±1.10a、b 60.05±5.12a、b 28.06±4.02a、b对照组 39 治疗前 11.25±1.95 88.01±8.98 71.65±6.25治疗后 8.13±1.65 73.11±6.93 56.14±5.86 n
3.1 病因病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国内最先由黎介寿于1998年报道该病[11]。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病理特征以肠壁水肿、渗出、粘连为主,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严重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多数学者研究认为术后机体可产生多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型激活剂的拮抗物,使小肠浆膜受到损伤后诱发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减慢或停止,从而加重粘连状态[12]。现代研究显示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能够有效减少炎性渗出,缓解主要临床症状[13]。因此,本研究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作为对照组。
术后早期肠梗阻属中医学“肠结”范畴。中医认为,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病之本为脾胃虚弱,因为脾胃虚弱,在腹部手术后,损伤正气,加重了脾胃虚弱。气滞、湿、瘀为发病之标,气滞、湿、瘀相互影响阻碍肠道经气的运行。急则治其标,在祛湿、理气、活血为主的基础上,我们兼顾脾胃虚弱。
3.2 隔药饼灸法 本研究采用的药饼,药物为桃仁、杏仁、槟榔、乌药、当归、芒硝、厚朴、枳实、麻子仁,君药为麻子仁、桃仁,通腑活血;臣药为厚朴、枳实,理气通腑;佐药为杏仁、槟榔、当归、芒硝,辅助祛湿、理气、活血;乌药为使药;引诸药下行的腹部。天枢穴位于腹部,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功效为疏调肠腑、理气行滞。大肠俞位腰部,属足太阳膀胱经,大肠之背俞穴,主要功效通过外散大肠腑之邪气达到理气降逆,调和肠胃的作用。
3.3 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观察组有效率达92.31%、痊愈率38.46%,均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观察组肠功能评分短于对照组。现代研究证明灸天枢、穴位能促进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14]。现代研究显示刺激大肠俞,可以修复受损结肠上皮细胞、可提高EGC细胞中GDNF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15]。隔药灸天枢、大肠俞穴治疗为腧穴、药物、热刺激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疗方法。符合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中医基本病机,故能兼顾患者的临床病机。术后早期肠梗阻可以表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血清CRP、TNF-α、IL-6水平在发生肠梗阻后均升高,参与了炎症因子介导的肠道黏膜损伤。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可以明显的降低血清CRP、TNF-α、IL-6水平。现代研究显示血清CRP、TNF-α、IL-6水平增高,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肠道炎症渗出、水肿[16]。
研究结果发现隔药灸能明显缓解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症状和有效调节血清CRP、TNF-α、IL-6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今后需要进一步论证针刺治疗取得效果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吕毅.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8):50.
[2] 王卫,郑红梅,熊瑞,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6例诊治分析[J].天津医药,2012,40(5):523-524.
[3] 汤雪贵.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6):90-91.
[4] 刘仕杰,邵建富,李燕梅. 炎性肠梗阻的中医病机及生长抑素在2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实践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4,7(S1):86-87.
[5] 毛廷丽,周思远,赵敏,等.针刺对肠运动的调节作用及其神经机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25):3780-3785.
[6] 田岳凤,董成林,李雷勇,等.隔药饼灸对不同年龄人群机体CD3、CD4 及 CD8 的影响 [J].世界中医药,2017,12(2):405-407.
[7]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9-80.
[8] 唐旭东,王萍,刘保延,等.基于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测量量表的编制及信度、效度分析[J].中医杂志,2009,50(1):27-29.
[9] 曹卉娟,邢建民,刘建平.视觉模拟评分法在症状类结局评价测量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09,50(7):600-602.
[10]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 [S].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
[11] 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特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388.
[12] 周创业,周振理,马军宏.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病原因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5):468-471.
[13] 庄彦章,黄两喜,黄鹏. 生长抑素对腹部手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预防及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8):1331-1333.
[14] 洪友兰.艾灸联合热熨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新中医,2016,48(4):67-69.
[15] 张微,李瑛,刘丽莎,等. 电针大肠俞募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结肠内GDNFmRNA、RaimRNA 表达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11):1522-1525.
[16] 邵建富,李兴海,李文,等.生长抑素对老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炎性因子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2):1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