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中生成性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8-04-25 01:53杨曼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9期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杨曼

摘  要 正确处理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实现自我建构的双重目标具有促进作用,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教师对课堂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的整体把握。这对科学教师专业化技能提出更高要求,就是既应精心预设各个教学环节,也应把握生成性的关键环节,善于捕捉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发挥学生主体性与实现自我建构。

关键词 小学科学;生成性教学;教学资源;实验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9-0106-03

1 引言

小学科学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互动或对话逐步“建构”“生成”的一门课程[1]。整个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往往并不是根据之前预设好的程序一成不变的,科学教学活动的主题、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结果往往都具有强烈的生成性。导致这一实质认识的主要原因是小学科学课程本身的开放性,以及在实际活动操作过程中,学生常因实验或教学情境产生一些新问题或新想法,从而偏离原来的教学轨道。教师如何对待生成性教学环节,如何正确处理和改进小学科学课程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本研究试图探讨的问题。

2 如何对待小学科学课程中突发的生成性问题

打破固化预设,避免墨守成规  科学课堂有很多奇思妙想的事情发生,很容易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头脑风暴,伴随着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生成环节。传统教学规范影响下的教师,通常过分强调自身的地位,教学环节的稳定性,简单、单向的知识灌输,往往容易甚至故意忽视掉生成环节,原本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堂演变为单调刻板、整齐划一的教学流程。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因这一生成环节脱离预设的教学计划和方向,而怕麻烦、怕折腾,就将学生的这些新想法、新发现埋藏起来、抹杀掉,而是必须敢于打破固化预设,接纳课堂上突发的生成性问题[2]。教师善于开发、促进和利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在预设课程的基础上创设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成的教学情境[3],既是对学生好奇心的一种保护,也是对教学技能的一种磨炼。

如在教学“神奇的水——水的毛细现象”一课时,教师设想在充足的教学准备和实验准备下,这节课定会遵循预设的教学计划顺利开展。但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的奇思妙想和好奇心完全被调动起来。这时,一个学生举手问道:“老师,既然水可以沿着有空隙的物体向上爬,那是不是所有具有空隙的物体爬得速度都一样呢?”猛然听到这一问题,教师顿时一惊,因为这个问题并不在预设的教学计划之中,原来也没有思考过,所以对于这一突发生成的出现,一时有点儿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引导。如果放任学生的问题不管不顾,继续按照预设的教学计划走,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探究能力显然要备受打击。思考片刻之后,很快做出应对,那就是在自己整体预设教学计划的框架下,将生成环节融入课堂,因为科学课堂强调生成并不意味着否定预设,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体。对于这种打破预设的生成,尽管没有做好提前准备,但绝不可以直接忽略。

捕捉生成,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  小学科学如同其他学科一样,在课堂教学资源方面存在静态教学资源与动态教学资源之分[4]。根据类型学来分,预设性动态教学资源与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是动态教学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通常存在于课堂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全域和全时性特征。而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先天具有偶然性与随机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在课堂教学中,预设性动态教学资源必伴随有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只不过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在生成的时间节点上通常是随机的、偶然的、难以准确预测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善于捕捉小学科学课堂中随机和偶然出现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这对于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课堂兴趣、优化教学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小学科学课堂涵盖了大量的科学概念和生动的科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小学科学教师若能巧妙捕捉,既能丰富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提升教学质量,也能发挥学生主体性与实现自我建构。这就要求对于学生不按套路“生成”的问题,教师不仅不能避开这个令人“百感交集”的生成,还应将生成性教学理念引入小学科学课堂,尽量地捕捉这种生成资源,将其转化为可以帮助學生更好学习科学知识的教学资源[5]。

如在做出打破固化预设的决断之后,教师沉思片刻,就顺势“预设”,改进了教学计划以应对。

师:为了探索水的移动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老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师追问:之前实验所用的器材中,大家觉得哪一个实验器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很显然,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再一次思考和讨论,因为实验器材有粉笔、纸巾、木棒、玻璃片等八种,到底哪一个才是解决这个“生成”问题的关键呢?对于此,学生虽然并不能准确地得出结论,但是凭借这个问题能引发思考,这对于科学教学是很重要的。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中选择了解决问题的材料——玻璃片。那么应该怎样利用玻璃片解决问题呢?学生马上就可以从中联想到玻璃片是没有空隙的,如果要实现水沿着空隙向上爬,就必须依靠两个玻璃片。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两个玻璃片的位置应该如何放置呢?

生:老师,如果用橡皮筋将两个玻璃片绑在一起,它们的孔隙就会很小。但是如果实现两个玻璃片间距可自由控制的话,那么间距就会可大可小。

听到学生竟能考虑到这一点,教师的内心很激动,因为现在已经不仅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事情,而是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意识,将之前的生成真正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即研究水爬得快慢以及与什么有关系的问题?

顺势而为,使学生自己发现新知  科学课程与语、数、英等主科明显不同的是,课堂中有很多实践动手环节,而其仰仗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学生是课堂科学探究的主力军。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把解决生成性问题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探究中发现不同,认识新的科学知识,自己说出科学知识。改变传统的简单、单一的知识灌输,变为学生主动探寻知识。

如前文实验,很快,学生就开始动手操作。通过分组实验,他们不仅解决了生成问题,而且从实验中轻松地总结出超越教学目标之外的科学知识,即:

生1:老师,水在有空隙的物体中,爬的速度并不是一模一样的。

生2:有的爬得快,有的爬得慢,而这主要是因为水的移动快慢和孔隙大小有关系。

师:有什么关系呢?

生:孔隙太大,水不会向上爬;孔隙越小,水爬得更高更快。

学生无意间提出的生成问题不仅没有扰乱之前的教学计划,反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及其本质。学生对自己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高兴地咧开了嘴,而教师也倍感欣慰。

3 如何正确处理小学科学课程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涵和要求。如何在科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情境的发展、实验器具的利用,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教研人员思考的问题。鉴于笔者对小学科学生成性教学本身的实践与反思,本文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进。

精心预设教学计划,以不变应万变  根据教育界对教育的定位,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是泾渭分明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实施的主导,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由于小学生自身年龄和认知的局限性,对科学知识和教学活动的理解和消化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经历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及过程,才能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的生成性教学并不是要否定预设,而是要求更加重视预设的重要性。精心的预设是胸有成竹地運用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开展生成性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前,教师应提前精心预设好教学计划和教学预案。精心的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6]。

用心捕捉生成资源,以变化促新生  科学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预设的教学计划实际上是假设性的存在。因为学生是一个不定性的变量,学生的思维、接受程度、反应灵敏度等,都会影响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实际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也是某种意义上预设的假设,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反其道而行之的随机性。正是因为这些随机性的生成变化,让很多教师从无心变得更为有心。面对这些变化,教师既要用心捕捉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科学知识的生成资源,也要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从而帮助学生在这种生成性教学过程中培养敏锐的观察、缜密的思维、灵活的应变。

注重留白,以变促动  著名教育先哲卢梭曾说过: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把学生当成容器,而是应该让学生生来就有的潜力得到生长。同样,教育不是将学生变成一个容器,也不是将教师预设好的教学计划完完整整地灌输给学生,全部都塞在这个封闭空间中,使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预设填充自我,学生却无法释放潜力。相反,真正适应学生潜力生长的教育应做到课程的留白,即教师不能将预设的教学计划做得太满,应留有余地、留有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这留白的空间中得到更多的生成机会,在留白中培养学生的生成意识,在生成中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从而形成真正的以变促动,使学生的潜力真正地动起来和释放出来[7]。

教师在预设中注重留白,主要是为了科学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实现小学科学课程效率和价值的统一,即在更有效地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效率的同时,更好地实现科学课程的价值。

4 结语

小学科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进程,教师应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通过生成性的教学过程,以不变应万变,又以变促动,致力于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发展的实践能力。小学科学课堂引入生成性教学理念的同时,并不能否定精心预设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精心预设的教学计划应为所谓的生成环节留白。

参考文献

[1]周序.生成性教学:教学当中会出现一种新的方法论吗?[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4):44-50.

[2]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8):9-16.

[3]胡和国.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构建动态生成课堂:谈小学科学昼夜交替一课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深度挖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9):69-71.

[4]章秋桂.初中英语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的捕捉和巧用[J].科教文汇,2007(9):96-97.

[5]许宁.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引领与调控[J].小学教学研究,2012(4):54-56.

[6]吴俊英.让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和谐相生[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5):52-53.

[7]许丹艳.小学科学生成性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92-93.

猜你喜欢
生成性教学小学科学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生成性教学理念下的生物课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
生成性教学视角下健美操教学的影响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