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曾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杨晓渡语),但正风肃纪必须持之以恒,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确保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
一、好干部是确保党领导一切的重要保证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我们的一些干部走上岗位之初还是称职的,还能保持自律自醒。但是时间久了,就觉着偶尔吃一顿饭、收一次礼没什么大不了,认为只是普通的人情世故、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总书记通过“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告诫我们:小错不改,终成大错!祸患往往是从小处积累起来的。聪明勇敢的人也会因为自己过于喜欢的事或物干扰自己的处事方式和态度。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不分场合的宣扬自己的爱好,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先有投其所好,再有投桃报李,损害了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严重危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干部问题。干部腐败,是广大群众深恶痛绝、百姓关切的大问题,是危害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必须严肃查处、严厉打击、严惩不贷,要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发现问题苗头坚决处治,坚决不手软不停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指导伟大的革命,要有伟大的党,要有许多最好的干部。”习总书记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就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013年6月,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好干部的二十字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打铁还需自身硬,好的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宝贵财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对保持清明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二、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
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个人修养和职业操守。习总书记在《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曾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意思是官吏不廉洁,处事不公平,国家就会衰败。贪污腐败不是小事,党员干部腐败是危害社会公平正義的毒瘤,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命运,关系着百姓的信任和重托。
为官之道在于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积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入职前应树立的价值追求,更是重任在肩的职责担当。群众信任和支持是我们开展工作的目的和动力,而只有清明公正、廉洁自律的干部才是群众所需要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党员干部必须建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保持高尚的理想信念,坚守思想道德底线和为民情怀,做到心中有民,心有所戒,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群众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关系,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时刻防止假公济私、优亲厚友、骄奢淫逸的腐败行为。“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干部必须秉持一份公心才能公正处事,上令下止,言出必行,行出必果,只有两袖清风、拒腐防变,才能够胸怀坦荡,始终保持浩然正气,面对诱惑不为所动,面对权势毫不畏惧,才能够取信于民,更好地了解民情民意,才能够做到公正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做好人民的公仆,得到百姓的拥护。
三、艰苦奋斗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从历史发展规律看,统治者成就大业的经验往往是重视勤俭,而奢靡腐败则是败国和家的根源。一些上位者开始还记得克己敬业,重视民本,时间久了,往往迷失在权力之下,开始纵欲享乐、肆意贪敛。而上有所好,下必效之,久而久之,腐败奢侈之风就会大行其道。而“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崇尚骄奢,攀贵比富的后果就是最终政权的倾覆。
艰苦奋斗我们党优良的革命传统,我们的事业就是靠艰苦奋斗一步一步壮大起来的,只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保证我们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才能始终保持昂扬的战斗力。党员干部必须守得住初心,守得住清贫,才能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才能克己奉公,筑牢防线,不给他人承虚而入的机会。只有反对骄奢淫逸,坚持艰苦朴素,才能经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才能志存高远,吃苦在前,甘于奉献,保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力量。
四、激浊扬清是党员干部的价值标尺
习总书记曾引用“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对待腐败,党员干部应始终保持警醒,坚定不破不立的态度,对待腐败行为不姑息不迁就,做到“斩恶竹”不手软。同时,积极培育“新竹”,选拔、任用干事创业的好干部,让有能力有道德有纪律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得到重用。“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大力表彰典型,树立方正清廉、尽职尽责的干部楷模,从而带动更多的干部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积极作为,勇于争先,促进良好政治风气的形成,为干部队伍提供干净的土壤。
五、依法执政是党员干部的行为标准
习总书记在十八届四次全会讲话中上引用过“纪纲一废,何事不生?”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打造清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等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作用。按法律规章办事,维护和捍卫宪法尊严,在阳光下用权,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才能杜绝权力交易的可能,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腐败的产生。因此,对党员干部来说,应该尊崇法治,规范言行,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把学法懂法作为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并且在社会上带头学习和践行法治。
六、严明党纪是党员干部的规矩底线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这是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会五次会议引用的。明规矩守底线是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明规矩,就是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首要的政治规矩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做出的决策部署,使党的全面领导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守底线,就是要严守党的纪律,自觉抵制各种侵蚀和诱惑,始终把党的纪律和规矩作为自觉遵守的行为底线,坚持做到谨言慎行,始终坚持群众理念,关注百姓需求,服务群众民生,用行动赢得民心,增进人民群众对党的了解和情感认同。
七、知人善任是党员干部的公道公心
总书记用“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告诫官员要严格约束亲属行为,立规矩,划界线,不能以权谋私,滥用权力,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用“群臣朋党,则宜有内乱秉承公心”,告诫官员不能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大搞权钱色交易。在干部选拔时“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重视品德和才能考察,既要举贤不避亲,又不能任人唯亲。“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坚持在社会交往中亲贤远佞,倡导建立和而不同的君子之交,不搞朋党政治。
作者简介:史新红,中共宝鸡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