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师范生能力培养的CSCL系统设计研究

2018-04-25 01:53常馨予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9期
关键词:协作学习师范生教学设计

常馨予

摘  要 一方面,随着新高考政策的推出,对教师能力培养的讨论日益受到关注;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协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TPACK能力培养,总结其培养现状,以及CSCL系统对能力培养的支持作用。通过设计任务,期望学生借助协作工具完成STEAM综合课程的设计,旨在探究如何通过技术支持师范生TPACK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TPACK能力;CSCL系统;师范生;STEAM课程;核心素养;协作学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9-0028-03

1 引言

TPACK是密西根州立大学在学科教学知识基础上提出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1]。美国教师教育者联合会指出,如果想让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服务于课堂,那么教师应拥有整合技术到课堂中的知识、经验和能力[2]。国务院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3]。可见,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教师的TPACK能力提出新要求,如何发展和提高教师的TPACK能力,成为信息时代数字教师和教师教育者面临的挑战。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持有“学习是一个社会过程,这个过程中协作知识在不断地被建构”的观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设立的学生国际评价中,协作问题解决一直是衡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之一[4]。因此,借鉴协作知识建构的思想,如何利用信息网络时代提供的在线环境,通过CSCL(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促进教师TPACK能力发展,满足知识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愈来愈高的要求,更好展示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师范生TPACK能力

在舒尔曼关于教师的PCK(学科教学法知识)理论中,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作为知识成分,是基础,相互融合构成学科教学法知识。在此种思考方法的启发下,科勒和米什拉添加了技术知识,并组合形成四种复合知识成分,分别是学科教学法知识(P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 [5]。

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新高考拓展考生选择考试科目的空间的背景下,帮助学生了解各个科目内容的综合课程开发成为必要。2016年9月,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要求研究者为中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注入新的活力。顺应教育改革趋势,整合课程资源,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探究STEAM等综合课程的开展模式,提高教师的综合课程设计能力,迫在眉睫。

3 CSCL系统及其对师范生TPACK能力培养的支持

CSCL系统的内涵  作为一种能对学生起到有效教育效果的手段,协作学习源于对人类活动个人观的超越。设计者和研究者致力于探究可以支持各种形式的协作活动的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促进了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的快速发展,并逐渐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6]。CSCL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

CSCL系统可包括多个软件组成,也可更为完善地将功能集中后进行开发。它在网络教育中常被用于分布的多用户环境,扮演不同角色的用户之间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如学习者、教授者、管理者等。

CSCL系统对师范生TPACK能力培养的支持

1)共享学科专业知识。中小学对STEAM等综合学科课程的需求,促进了分科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到多学科教师小组协作完成课程设计的转变。CSCL系统为拥有不同学科专业知识的师范生提供了共享学科知识的平台,通过交流互动,将各自的知识组织整合,形成完整的综合课程学科知识。

2)扩展教学法知识。教师对教育的理解、熟悉的教学方法各有不同。CSCL系统通过布置任务、监督进度、提供反馈、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等功能,提高学生自身的教学设计水平。使用者交流互动,互相取长补短,可以不断促进自身建构教学法知识。

3)强化技术使用能力。CSCL系统为学生在线协作提供了最佳的实践场所,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沟通分析问题,并利用CSCL系统各种功能,选择组织信息,提高技术使用能力。

4 应用案例

任务设计

1)任务概述。本任务定位于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成书院某选修课程期末作业,以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成书院大二、大三学生为目标对象,以远程协作完成一门STEAM课程的设计为基础内容,以协作完成任务为重要学习途径,以培养师范生的TPACK能力为主要目标。

2)学生特征分析。本任务目标对象为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成书院本科生,均已完成计算机通识课程的修读且至少有过一个学期的BB平台使用经验,通过了教学设计基础课及部分学科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拓展教学法知识、学科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及综合运用能力。过程与方法:能够协作完成一门STEAM课程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極参与协作过程,体会小组协作的优势。

4)任务流程。

①教师于课上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由分组,3~4人组成一个小组,并讲解任务要求及相关评价方法,即通过在线协作,完成一门针对初中生的STEAM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同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②教师于BB平台上发布任务,设置提交作品的时间节点,并上传相关学习资料。

③学生自由讨论决定分组,并于BB平台上注册小组,推选出组长,编辑小组资料;建立QQ群,用于交流与文件上传。

④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分工与每一步骤的完成节点,完成计划书,并提交到大夏学堂所属小组的日志部分。

⑤教师查看各小组计划书并通过留言给予反馈意见。

⑥各小组依据计划时间,将阶段成果提交至大夏学堂,教师查看并留言反馈。

⑦各小组将文本分析工具连接至相应的QQ群,交流过程中,文本分析工具将自动记录各个成员的发言信息(时间、内容、频率等),并自动分析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担任的角色,生成提醒报告,反馈至QQ群。小组成员可查看,以反思是否进行调整。

⑧任务成果以课程设计报告文档形式提交至大夏学堂讨论区,小组之间互相留言,并对其进行自评和互评匿名打分。

⑨教师查看各小组报告文档并留言给予评价。

⑩教师根据各阶段计划执行情况及最终报告为每小组打分,通过比例计算,将小组成绩反馈至BB平台上各小组的群组。依据个人负责部分的完成情况,将个人成绩反馈给个人。

CSCL系统的设计  参与任务的师范生协作完成一门STEAM课程的设计,旨在使TPACK能力得到提高,CSCL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SCL系统的设计涉及两个部分,即学习工具及评价方法的设计。系统整体设计图如图1所示。

1)学习支持工具的设计。在协作学习中,学习工具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尽相同的作用。面向师范生TPACK能力培养的CSCL系统中的学习支持工具,包括BB平台、QQ、文本分析预警工具及其他学习资源工具。

①BB平台。学习系统对BB平台的利用贯穿任务始终。首先,教师于BB平台上发布任务,设置提交作品的时间节点,并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其次,学生于BB平台上注册小

组,提交计划书、各阶段成果及最终报告至小组日志文件;再次,教师通过留言,给予各小组反馈意见;最后,BB平台

上,教师、学生打分,小组及个人获得最终成绩。

②QQ。学习系统对QQ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小组成员通过QQ群进行交流互动。学生确定小组后,建立QQ群,相互沟通并共享学习资料,促进任务的完成。

③文本分析预警工具。学习系统中运用了文本分析技术,通过监控QQ群成员的聊天内容,自动识别语义,记录各个成员的发言信息(时间、内容、频率等),并分析各成员在小组中担任的角色。该文本分析预警工具可直接关联至QQ群,并将生成的提醒报告反馈至QQ群。

2)评价方法的设计。目前,TPACK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五种:自我报告法、绩效评价法、半结构访谈、观察、开放式问卷调查。大多数研究会至少使用其中的两种。

综合CSCL系统的特点,任务主要通过自我报告法、绩效评价法做出评价,采取过程与结果并重,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个人成绩=小组成绩(50%)+贡献成绩(50%),以百分制加权得出。

小组成绩=小组自评(20%)+其他小组互评(20%)+教师评价(60%),以百分制加权得出。小组自评及小组互评依据课程设计最终报告,通过小组评价表打分。

贡献成绩=所在小组成员互评(30%)+自评(20%)+教师评价(50%),以百分制加权得出。自评及所在小组成员互评,可参考文本分析预警系统的发言记录,通过贡献评价表打分。教师评价依据小组上传至BB平台的计划表中的分工安排,对应课程设计最终报告相应部分完成情况给予分数。

5 总结与改进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提高TPACK能力,使其能够熟练通过多人协作完成综合课程的设计,成为师范生职前教育的必修课。通过设计CSCL系统,可以支持师范生在交互中构建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本研究中面向师范生TPACK能力培养的CSCL系统仍处于设计阶段,无法进行效度检测,后续工作将围绕“开发—试验—修改”展开,利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层层迭代,不断改进学习系统,使其更好地促进师范生TPACK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6):47-56.

[2]吴焕庆,余胜泉,马宁.教师TPACK协同建构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9):111-119.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DB/OL].[2010-07-29].http://old.moe.gov.cn/public

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

171904.html.

[4]陈国明.学生问题解决评估框架的构建与启示:以PSIA2012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5(1):25-31.

[5]徐鹏,张海,王以宁,等.TPACK国外研究现状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12-116.

[6]盧志米,陈丽婷.基于CSCL虚实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1):

93-98.

[7]单美贤.CSCL协作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学习支持工具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55-61.

猜你喜欢
协作学习师范生教学设计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云计算环境下协作学习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独立学院“大学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混合学习模式及其实施要点 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