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培训思维在社区居民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4-25 10:55李伟健李婉君黄惠玲徐慧颖王月英黄婉坤聂秋静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4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社区培训

李伟健 李婉君 黄惠玲 徐慧颖 王月英 黄婉坤 聂秋静

【摘要】 目的:探讨“理实一体化”培训思维在社区居民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12月新兴社区及新联社区450名居民纳入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培训,另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7年1-11月本社区中450名社区居民纳入研究组开展以“理实一体化”为思维理念的急救技能培训活动,对比两组培训前后理论和技能考核结果。结果:培训前学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考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研究组书面理论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较培训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更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研究组急救知识(包括判断抢救时间、处理煤气中毒、处理触电、处理创伤)以及急救技能(包括人工呼吸方式、止血包扎方式、骨折的固定方式、胸外心脏按压)均优于对照组学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实一体化”培训思维在社区居民急救技能培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使受训居民的急救知识与应急技能得到显著提高,为遭遇突发事件的社区居民生命健康得到保障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社区; 急救技能; 培训; 思维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tegration concep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training of first-aid skills.Method:450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 Xinxing community and Xinlian communit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from February to December 2016,they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training modes.450 residents in this community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study group from January to November 2017,they were given the integration concep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The theory and skill examination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Before training,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theory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in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after training,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theory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before and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aining,the evaluation sores of first-aid knowledge(estimation of rescue time,handling of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electric shock,clinical trauma) and practical first-aid skills(artificial respiration methods, hemostasis and binding ways,fixation of bone fracture,closed cardiac massage) in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integration concept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have a higher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training of first-aid skills,can greatly improve the first-aid knowledge and skills,guarantee their life health in case of an emergency.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ommunity; First-aid skills; Training; Concepts

First-authors address:Nanhai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Foshan 52824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04.034

許多突发急危重症或意外伤害事故容易发生在工作场所、家庭、路途中等医院意外的地方,而当前我国公众现场急救知识缺乏,不能满足意外事故发生时现场急救的需要,往往会丧失最佳救治时机,为后续治疗增加难度,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的负担[1]。但如果事故本人或现场目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救护,将最大限度扭转这一局面,因此采取一套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让更多社区居民学到自救自护本领,对提高居民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3]。本研究从培训社区居民急救技能出发,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社区居民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急救技能的教学模式,现将研究成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12月新兴社区及新联社区450名居民纳入对照组,另随机选取2017年1-11月本社区中450名社区居民纳入研究组。纳入标准:具备正常的认知、交流能力;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疾病者;有肢体残疾者;患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近1年内做过较大手术者。

1.2 方法 对照组学员接受传统培训模式,即理论讲授+教师示范+学员模仿练习。研究组则采取“理实一体化”思维急救技能培训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培训教师的选拔:本次培训由通过专业抢救技能培训、并且在讲课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医疗团队进行,要求该团队具备丰富的急诊急救经验、良好的理论知识以及娴熟的人际交流能力,教师要组织好整个教育过程,灵活应对。(2)教学过程设计:由培训教学团队借鉴国内外讲课经验,设计包括模拟家庭、社区场景在内的教学场所,提供急救视频、图片以及心肺复苏模型等教具,采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员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培训内容包括判断抢救时间、处理煤气中毒、处理触电、处理创伤、人工呼吸方式、止血包扎方式、骨折的固定方式、胸外心脏按压等。(3)培训方式: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提问、案例讨论等方法启发完成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录像、投影挂图以及现场演示,并与实习演练穿插进行,通过实践引出理论,再进一步通过理论指导实践。

1.3 观察指标及评级标准 (1)理论试卷考核:自拟《社区院前急救知识测试题》,共有20道涉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选择题,实行百分制,答对12道及以上者视其为合格。答对12道以下视其为不合格。实践操作考核:参照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自制的《红十字会急救技能考核之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操作评分标准,共包含10个程序,不同的程序分值不同,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者实践操作能力越强。分别于培训前和培训后3个月后发放试卷,当场发放当场回收[5-6]。(2)对比两组干预后急救知识:自身问卷,其中包括判断抢救时间、处理煤气中毒、处理触电、处理创伤等4项内容,每项包括5个题目,每个项目得分≥3分表示合格。技能知识:包括人工呼吸方式、止血包扎方式、骨折的固定方式、胸外心脏按压等,由教师现场考核评估[7]。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员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组男261名,女189名;年龄16~68岁,平均(42.12±6.84)岁;其中包括社区居民213名(退休或闲居者),学生106名(高中以上学历),职员88名(厂企或公司职员),特种人员43名(公安交通警察或消防干警)。对照组男257名,女193名;年龄15~67岁,平均(41.58±6.96)岁;其中包括社区居民206名,学生111名,职员85名,特种人员48名。两组学员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干预前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 培训前两组学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考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书面理论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较培训前均有明显提高,且研究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学员培训后急救知识合格情况比较 培训后研究组各项急救知识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学员培训后急救技能合格情况比较 培训后研究组各项急救技能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突发意外事故的频频出现,其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提高社会安全已不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群体,更是全社会每位居民的责任[8]。由于许多突发事件及意外伤害事故容易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区域,医护人员难以在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救治,单纯依赖专业医务人员的救援力量,往往会丧失救治时机,生命难以复转[9-10]。因此要提高意外伤害事件現场救护的成功率,不仅要提高现场抢救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也需要“第一目击者”掌握必备的救护知识和技能,为患者争取到最初宝贵的抢救时间[11-12]。所以,采取最佳的培训模式提高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学会自救自护的本领显得尤为重要[13]。

目前我国虽已大力推广急救护理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但仍然处于非常不成熟的阶段,不同培训模式在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中应用效果仍有待争议[14]。本研究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其主要是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教学模式[15],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员的认知能力,在训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研究选取900名社区居民,分别给予传统培训模式(对照组)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组),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书面理论成绩以及实践操作成绩较培训前及同期对照组有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急救知识(包括判断抢救时间、处理煤气中毒、处理触电、处理创伤)以及急救技能(包括人工呼吸方式、止血包扎方式、骨折的固定方式、胸外心脏按压)均优于对照组学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在社区居民中普及急救知识技术,能够使全体公民树立急救意识,提高全民意外事故的应激能力和医疗救援效果,使突发的危重患者得到更及时的救治,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使意外事故对人类生命健康及经济财产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16]。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社区居民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讲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员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讲师和学员的界限,讲师就在学员中间,就在学员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员的热忱,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学员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7-20]。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社区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影像社区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