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和“翻转课堂”下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8-04-25 09:57姜玉梅
关键词:评价体系慕课翻转课堂

姜玉梅

摘 要:了解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产生背景、发展现状、思政课MOOC的优势和问题,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和挑战。探讨以往评教标准对思政课的积极意义及其不完善性,调研分析MOOC和“翻转课堂”理念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挑战,探索混合式教学中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4-0049-04

MOOC概念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DaVe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教授第一次提出,真正发展并引起关注始于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他研究生水平的人工智能课程共享在互 联网上(穆丽缘,2014)。“大规模”、“免费”、“共享”、开放式、网络课程,既是MOOC的基本要素,也是其基本特征,不同于传统网络课程,其关键点在于其“自主、协作、交互”(刘和海,2014)。国际三大MOOC平台是Udacity,Coursera以及edX。2013年初,中国大学开始了MOOC的建设发展,在加盟三大慕课平台的同时,中国部分顶尖大学也开始打造自己的MOOC平台,主要有海峡两岸5所交大联手打造的“在线学习联合体”(2013年8月)、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2013年10月)、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 (2014年4月)、阿里和北大联合打造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华文慕课” (2015年5月)[1]。现在建设和发展了更多MOOC平台。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或译作“颠倒课堂”),于2007年前后由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提出,随着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立和发展(2004,2007,2010)的“可汗学院”得以在全球大规模推广和应用。何克抗(2014)认为“翻转课堂”使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习惯、教学模式发生了“颠倒”或“翻转”——变成“课前在家里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或實验)”[2]。刘和海等(2014)认为MOOC的核心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四要点,从技术负荷教育机制系统论述“慕课”的价值问题和对教育的影响[3];高地、吴桐(2014)认为美国的“慕课”理论研究与实践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4];王丽华(2014)基于对斯隆联盟系列调查评估报告的解读,阐述了美国“慕课”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5];斯蒂芬·哈格德(2014)认为“慕课”并不会立刻威胁到传统大学的生存,但是“慕课”通过引入一套新的设计,正在改变着教育景观[6]。崔璨(2014)对大陆32所已经建设“慕课”且已经开展慕课教学的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并与美国相关报告进行了同类数据对比,提出通过政策防范高校建设慕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7]。

可见,MOOC和“翻转课堂”对高等教育及学科教学提出了全方位的新挑战。要求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能完善现有教学评价体系,以引导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一、近年来高校思政课评教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理论课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它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学时、学分所占比例较高,高校基本上都将思政课与其他课程纳入同一评教体系。近年来,对高校学生评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外高校学生评教经验的介绍,对国内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现状、经验、问题的分析,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学生评教的影响因素,提高学生评教有效性的路径等[8]。主要研究结论综述如下。

(一)现有评教量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多数研究者认为,应该从多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教学活动具有主体性、理性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进行的互动性、创造性的复杂活动,所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评价表都设计了大类及相应的细化项目,并赋以分值,力求全方位、多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效果。国外许多学者关注学生评教量表的内容、结构、有效性,有的从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三个方面设计量表;有的从学生兴趣激励、教学热情、课程知识更新、智力广度等二十个方面评价。尽管不同学者研究的学生评教内容各有侧重,但都包含着共同的核心元素,即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9]。总之,已有评教量表的合理性就在于从多角度对复杂的教学活动进行整体性评价。

(二)影响大学生评教有效性和价值观的因素

研究认为,影响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因素有评价活动的设计、实施、结果分析与使用,评价的标准、参评学生的特征、教师特征、课程特点、评价时机与方式、评价技术、结果处理与使用方法等环节。而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学生的个体因素,如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对评教必要性的认知、对评教潜在作用的认知及评教态度,且主观因素大于客观因素[10]。其中教学态度又包括评教态度、对课程的态度和学习态度[11],结论是:学生评教与学生的专业、年级及课程的特点相关性显著,而与教师的年龄、性别、学历和职称等相关性不明显。对学生评教分数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学习收获及其满意度等,这些均属于学生“就读经验”的因素[12]。关于评价标准的关键指标主要包括其有效性,学生评教方法的综合性,评价结果的整理、反馈与结果使用的合理性等[13]。在研究的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设想方面,主要观点是:对国外经验和理论的肯定,对高校学生评教的本土化和历史性缺乏审慎对待,未能从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立场来审视学生评教与其他大学制度之间的关系,相对固定化的评教制度和量表无法客观评价复杂的教学过程、缺乏人文关怀等。

(三)高校思政课学生评教的特点与结论

一是关于学生评教地位、作用的研究,认为学生评教有助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评教中存在一表评多课、指标体系以偏概全、评价导向简单定量化、指标语言表达含糊不清等问题[14];三是对策研究,体现特殊的课程性质、兼顾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四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特殊性,体现在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内在评价与外在评价、现实评价与潜在评价、个体评价与社会评价、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的统一上[15]。因此,高校思政课有必要采取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评教理念,编制不同的量表,以体现思政课的评价特点。

总之,过去采用的高校评教量表未能很好地体现新技术新媒体下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工作量的变化。思政课评教量表也未能较好地体现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MOOC和“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环境、教育技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如何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引导思政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动教学研究,变得重要而迫切。

二、构建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评价教学效果的尺度是学生的“获得感”。作为思政课建设、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体系应该在实践探索中加以完善。

(一)高校思政课建设迫切需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具有导向作用。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和有效性,必须探索在新媒体新技术与思政课的融合中,如何科学评教。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及现行的网上评教情况,来自两次问卷调查:2016年6月的问卷调查,设计了两道开放式主观问答题:“你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你认为思政课网上评教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问题,“95后”大学生对目前思政课教学的认可、对存在问题的反馈、他们心目中的思政课模式等。按照性别、年级、学科背景、专业、民族、宗教信仰、政治面貌、担任学生干部、父母工作等,按照基本均衡的原则进行抽样,共发放问卷480份,有效回收445份,有效回收率92.71%。2017年4月,在“专题授课+”的实践探索中,通过问卷星对3240名大学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另外,对25位不同职称、年龄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了网络访谈:教师赞同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师对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等。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充分肯定评教对思政课教学的积极意义,但对思政课评教的态度、参与、认可等方面存在问题。

1.多数大学生重视思政课评教,但也有少数学生采取应付态度。问卷设计了两个问题:“你对思政课评教的态度”和“你对专业课和公共课评教的重视程度”。统计显示,对于思政课评教,“积极主动参与评教”和“本着对教师和自己负责的精神评教”分别占到35.99%和38.41%,可见,74.4%的大学生对評教态度认真。而对专业课和公共课评教“同样重视”的占56.88%,在专业课和公共课评教中,认为“更重视专业课”的占24.16%,回答“更重视公共课”的仅有7.53%,也有9.78%的大学生认为专业课和公共课评教“都是走形式”。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评教,但少数学生不重视公共课评教,甚至认为是走形式。

2.多数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方法、教师态度比较重视。关于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可情况,问卷设计了三个问题:“你对思政课教学最主要的印象”;“你对思政课教师评教打分的主要依据(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你希望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交流的方式”。相关调研统计如图1所示。

“你希望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交流的方式”,所占比例依次为QQ占33.06%,“微信”占21.26%,“讲课过程中”占15.12%,“电子邮件”占10.80%。可见,大学生希望教师具有亲和力,授课时能理论联系实际,对他们关心的热点、关注点、困惑进行深度解读。

3.大学生肯定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也赞成“混合式教学”。相关调研统计如图2所示。

可见,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具有新的要求,因此,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与时俱进。比如,新媒体新技术条件下教师工作量发生了什么变化?MOOC与“翻转课堂”理念下教师作用如何在评价体系中重新界定?

(二)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新媒体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问卷中设计的两个主观题是:“你喜欢什么样的思政课?”“你认为思政课网上评教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调研结论如下。

1.“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特点呼唤思政课改革评价体系。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网络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喜欢及时、高效、简洁的回答与对话。思政课如何培养大学生独立的人格、思想、方法论、判断力、开放务实的精神?如何解答大学生的困惑和难题?如何让大学生在分享、参与、交流中进行个性化学习等等,这些都对教师角色和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对教学评价模式也提出了新挑战。

2.“95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思政课教学评价提出了新要求。新技术新媒体与高校教育教学的融合,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体现出的特点有:渴望更广阔的视野,希望教师推荐书籍、视频、音频资料;希望教师通过话题引出思考,寻求在解答中查找资料、互相探讨中激发思索,把书本、网络、生活、思考、思索联系在一起;他们想要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现实,总结和思考,但存在困惑,迫切希望教师指点迷津;等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大考验和更高要求,希望思政课教学能够紧扣热点,抓住学生关心的问题。

三、基于MOOC的 “翻转课堂”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基于MOOC的 “翻转课堂”下的教学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效果,还是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反映教师在“翻转课堂”中的过程性工作。对学生的答疑辅导不只局限于教师和教材,还需要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线上线下”全天候、全方位、多形式、多途径与学生互动,这样,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和教师工作方式、理念都要随之发生变化,并体现在教学评价中,而且教学评价不能只是量化评价。

(一)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必须体现教师作用的转变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给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带来了诸多创新机遇。目前,国内其他高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了很多探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都在推行“慕课”授课形式,实现思政教学的移动终端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形式:基于PC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具有社交属性的自媒体“微平台”;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有了发表看法的机会,QQ、微博、微信、论坛、贴吧、微视频等“自媒体”层出不穷,颠覆了信息单向流动的机制[16]。因此,教学评价体系就必须反映这种变化,从而引导教师教学理念、方式的变化,促进教师职业成长。

(二)MOOC 和SPOC 在线学习形式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时间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在“慕课”基础上发展起来并融合传统教学优点的混合式教学。相对于“慕课”而言,SPOC 对课程规模进行了限制,学生数量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更多,还加入了课堂教学环节进行重点解析和课堂讨论。纵观近几年来新媒体新技术对思政课教学的影响,从认识和实践两个维度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基于MOOC的 “翻转课堂”下,思政课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又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充分做到普遍情况与特殊情况的结合,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目标、内容的特定性与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层次性、个性化的关系?如何宏观、前瞻地把握新技术新媒体下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接受方式的变化?如何做到知识性与价值性的最佳结合,把握意识形态立场和学理依据的科学性等,都应该在评价体系中表现出来。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肯定教师的付出和学生的过程性学习

通过评价体系有效考核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合理修订对教师网上评教量表的内容和指标。对思政课教师而言,“线上”回答学生提问,帮助学生解答MOOC学习中的问题成为一项工作量。在“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理念下,思政课教师如何处理好“内容为王”与技术支撑的关系?在学生、平台、软硬件具备的情况下,可否建设自己的校内SPOC?可否将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与教材相关内容糅合,录制成微课?可否邀请相关人员讲授专题,开设校本思政课,尝试“大思政”或“课程思政”?教师这些工作的付出和成效都应该反映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为此,设计的评教指标包括五大类:SPOC准备(15分)、实体课堂(25分)、线上答疑(10分)、混合式教学(20分)、教学组织(30分),下设二级指标共十五项。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其学习过程分值比例:学期总评=平时成绩(10%)+MOOC成绩(20%)+实践教学(20%)+期末考试成绩(50%)。以武汉大学四门思政课MOOC为例,MOOC线上总评成绩= 单元测试成绩(占比40%)+ 单元作业成绩(占比20%)+ 线上考试(占比30%)+ 讨论区活跃度(占比10%)。

总之,新媒体和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接受方式、交流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MOOC和“翻转课堂”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地位、教学方式方法、工作的质与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评价体系必然要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宋姝颖.中美“慕课”发展综述及未来展望[J].今传媒,2016,(3).

[2]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7).

[3]刘和海,张舒予,朱丽兰.论“慕课”本质、内涵与价值[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

[4]高地,吴桐.美国“慕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若干前沿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14,(7).

[5]王丽华.美国“慕课”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对斯隆联盟系列调查评估报告的解读[J].高校教育管理,2014,(9).

[6][英]斯蒂芬·哈格德,王保华;何欣蕾.慕课正在成熟[J].教育研究,2014,(5).

[7]崔璨,刘玉,汪琼.中國大陆地区2014年高校慕课课程建设情况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5,(7).

[8]关红辉. 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综述黑龙江教育[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0).

[9]顾琴轩,俞明传.高校学生评教量表内容及其改进研究——以9所高校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3,(5).

[10]潘云华,张意燕.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学生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6,(7).

[11]常亚平,陈亮,阎俊.高校学生评教误差形成机制研究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学生态度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0,(1).

[12]吴培群,陈小红.大学生评教的统计分析及其改革途径探讨——基于北京一所高校学生评教分数的统计分析[J].高教探索,2010,(3).

[13]汪利.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研究,2007,(4).

[14]周丽萍,孟凡.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教体系特点及改革进路[J].湖北社会科学,2014,(3).

[15]骆郁廷.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特殊性[J]. 教学与研究,2007,(4).

[16]沈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相融合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3).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慕课翻转课堂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