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婷婷
上海市交通港航发展研究中心
近年来,本市停车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停车设施总量规模持续增长、行业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法治建设稳步推进、专项规划逐步健全、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但总体而言,受到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停车需求不断增加、设施供给空间不断压缩、道路乱停车执法监管日益严格等因素影响,停车服务和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的汽车生活的向往尚有一定差距,停车新挑战不断涌现,停车难日益突出,特别是居住区、医院等典型地区,由于贴近民生需求,缓解停车难、治理停车乱的需求更为迫切。随着新能源汽车、租赁共享汽车以及共享非机动车等体现绿色、共享理念的新型交通出行方式的出现以及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传统交通出行理念开始逐渐向“公交优先、慢行发展、集约共享”的新型交通出行理念转变,停车供需调节机遇已经显现。
截至2016年底,上海市注册机动车保有量约360万辆,同比增长7.8%;私人小客车保有量240.5万辆,千人拥有率为99辆。另外,常驻上海的外省市牌照小客车约139万辆,较上年增长15万辆。在“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出行规模预计增长15%,其中进出中心城的办公、商业交通需求增长35%~40%,向心交通压力持续加大,小客车使用强度和频率将仍然保持在较高程度,由此引发的出行停车需求相应保持明显的增长势头,见图1。
图1 上海机动车保有量及泊位数情况(截至2016年底)
截至2016年底,本市经营性公共停车场(库)场库数共2 632个,泊位数量总计57万个,公共换乘(P+R)场库14个,泊位数4 416个。收费道路停车场方面,收费路段超过900条,收费道路泊位约3.6万个,其中,中心城泊位数2.5万个,占比约69.3%。上海中心城区域共划设小客车泊位约124万个,其中,配建泊位占比约96%(居住类占比约58%,非居住类占比约42%),独立规划建设的公共泊位占比约1%,道路泊位占比约3%,见图2。
图2 中心城泊位构成分布情况
停车设施供应规模在逐年增长,但其增长的幅度依然跟不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私人小客车同比增长16%,小客车泊位增幅约10%),停车设施供给整体不足,停车缺口仍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中心城停车难问题更为突出。
本文对居住区和医院两类典型地区的主要停车特征进行分析,梳理了各自的主要停车矛盾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如表1所示。
表1 典型地区停车特征及问题分析
居住区的停车具有明显的时段性和不可替代性,收费标准具有“价格洼地”特征。白天车位相对比较空闲,夜间泊位占有率较高,停车矛盾突出;晚间私家小汽车均需就地解决其停车问题,车辆必须有车位停放;一般而言,小区周边公共场库停车收费标准是居住区停车收费标准的3~4倍,即以居住区为中心,周边场库收费价格高于中心地带收费价格,明显的价格优势使得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在小区内部解决停车问题。
居住区停车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居住区夜间停车矛盾进一步加剧[2],郊区居住区夜间停车缺口有所加大,老旧小区比新建小区夜间停车矛盾更为突出[3]。夜间停车矛盾尤为突出,“十二五”期末中心城(外环内)居住类停车位65.5万,夜间停车需求139万,缺口73.5万,缺口比例52%,相比2009年停车缺口增加了26.6万个[4]。外环外居住类配建停车位共计117.9万个,停车需求为164.1万个,郊区夜间居住停车缺口为46.2万个,缺口比例为28%,缺口比例小于中心城缺口比例,但也在逐步扩大,见表2。
表2 上海市居住类停车位缺口分析表(万车位)
造成居民区停车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与城市用地布局、汽车产业发展、居民出行习惯等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居住区历史配建水平不足,虽然居住类建筑配建标准调整后停车配建水平有所提高,但却依然落后于机动车增长水平;居住区内部车位挖潜困难,内部停车设施改扩建实施难度较大;小区内部停车管理混乱,停车管理无章可循,流于被动应付,造成早到早占位、随意占用小区内部通道、夜间车辆停放混乱等。
医院的停车具有不均衡、波动性和多种需求并存的特征。不同时段泊位需求变化较大,白天的停车需求远远高于夜间;白天停车高峰期主要集中在7:00~16:00,泊位需求量较大;晚上停车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8:00~20:00,到夜间则会出现大量停车设施空闲[5]。医院产生的停车需求,一般包括内部员工和外部患者,就医患者、探望人员和内部职工对停车时间点和停车时长的需求有很大差异性,少则20分钟探望,多则1个小时以上看病,内部职工则需要停放更久。看病人群出于看病的需求,工作日比周末的停车需求大,一般工作日的上午、下午总体呈现出高态势,停车特征体现为时间长、停车时间集中;夜晚停车高峰的出现主要是出于探望人员停车,部分患者在就诊结束后就会离开医院,在医院停车过夜的车辆较少,停车特征体现为时间短、停车时间分散[6]。
医院停车问题主要表现为内部停车设施不足与停车就医需求失衡带来的停车矛盾,以及对医院周边道路动态交通的影响,特别是综合性三甲医院和特色专科医院。根据“十二五”期间对浦东新区61个医院的停车设施及运行情况调查,医院的停车矛盾日益突出,综合性医院的平均配建水平为0.43个/100 m2,而相应的停车吸引率达到0.74辆/100 m2,停车缺口比例达到4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建水平0.38个/100 m2,而相应的停车吸引率达到0.58辆/100 m2;停车缺口比例达到35%。
造成医院停车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历史配建水平不足且停车时间不均衡。既有停车设施的数量不能满足实际停车需求的增长,由于大多数中心城三甲医院和特色专科医院建设年代较早,当初建设时未充分考虑停车需求的增长,造成医院机动车停车泊位紧缺,配建指标无法满足医院新增停车需求(包括医院职工和就医患者等群体)。中心区医院停车时间利用上的不均衡,停车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白天泊位需求量较大,医院白天停车供应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就医停车需求;夜间停车设施则会大面积空闲,利用率较低。
表3 典型地区缓解停车难案例分析
缓解居住区停车难主要选取杨浦区文通大厦、徐汇区交通大学和徐汇区华欣小区等三个案例。其中,杨浦区文通大厦和徐汇区交通大学主要通过错时停车、资源共享的方式“盘活存量”,华欣小区主要通过改造小区内部车位结构来“扩大增量”。
文通大厦位于杨浦区昆明路,大厦设有地面和地下停车位总计400个,车位夜间闲置率约为90%。文通大厦周边包括3个主要停车场和12个居民小区。小区内部既有停车资源和小区周边公共停车资源无法满足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大部分小区停车缺口基本都在50个以上,周边居住区普遍存在停车难问题,见图3。针对周边居住区停车难现状,文通大厦通过与第三方停车管理公司合作,首批提供5个夜间闲置车位,通过“停E停”平台将车位分享给周边小区居民。错时停车时段为19:00至次日8:00,停车费用为20元/次。文通大厦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既提高了大厦既有车位使用效率,又缓解了周边小区夜间停车难题。目前杨浦区已签约的停车资源共享点位与周边小区共享的停车位数量约20~30个,见表4。
表4 文通大厦停车泊位数量及收费情况
图3 文通大厦及周边小区分布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位于徐家汇核心地段,周边小区分布密集,部分小区年代较久,普遍存在停车难问题。通过对学校周边500 m半径内的12个居住区的调研,发现有近10个小区存在停车难问题,停车位缺口普遍在40~60个,小区既有停车收费标准为100~300元/辆/月。交通大学校内地下停车场位于校园操场下方,包括两个主要出入口。学校3号门和5号门距离地库较近也是周边小区集中分布的主要方向,3号门靠近番禺路,5号门靠近广元西路。为缓解周边小区停车难题,交通大学提供60个共享车位供附近居民使用。共享车位使用时间为工作日18:00至次日上午9:00,双休日及法定节假日可全天使用。收费标准为300元/辆/月。截至2017年4月底,交通大学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已经为周边7个小区共45名车主,解决了晚间停车需求,有效缓解了周边小区停车难题,见图4。
图4 交通大学错峰停车示意图
徐汇区华泾镇华欣家园小区建于2004年,占地10.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7万平方米,居民2 500多户,小区物业登记的小汽车保有量700多辆,既有停车泊位343个,均为地面车位,车位缺口比例超过50%,居民停车矛盾突出,乱停乱放、私设地锁、人车混行、进出拥堵等情况经常发生[7]。小区既有固定车位设置方式包括45度斜列式和垂直式,供临时停放的车位为平行式设置,没有划设车位线,由于通道较窄,临时停放的车辆往往停放在小区绿化带上。通过优化泊位设置方式以及小区综合治理工作,小区固定车位增加至580个,临时车位新增366个,改造后小区停车位总计946个,车位增长率达到176%,见表5。
表5 华欣家园小区改造前后主要指标对比
缓解医院停车难主要选取杨浦区新华医院和静安区市十医院等两个案例。两个案例均采用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的“盘活存量”的方式缓解停车难问题。具体案例分析如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部停车场服务对象主要为医院工作人员以及病患家属。医院内部停车设施包括地面和地下车位总计320个,其中包括40个公务车位(主要服务本院职工),目前临时停车收费为9元/小时。医院周边的卫百辛大厦和凤凰大楼建筑性质均为办公楼,停车位数量分别为80个和45个,卫百辛大厦停车收费标准8元/小时,内部包月700~800元/月,凤凰大楼停车收费标准5元/小时。新华医院通过和周边停车场(库)开展停车资源共享,缓解医院病患家属以及医院内部职工停车难问题,周边场库包括卫百辛大厦、凤凰大楼、紫荆广场等(详细信息见图5、表6),逐步形成区域内停车资源共享利用联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区域内医院及居住区停车难问题。
图5 新华医院及附近商场分布情况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目前设有地面车位24个,一个双层地下车库可供使用的实际车位数为304个,停车泊位缺口约40个,主要表现为工作日白天医院内部职工和患者停车难。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停车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作日夜间和周末客流高峰期,前来购物休闲的消费者面临的停车难情况,停车泊位缺口约40个。市十医院和大宁国际具有彼此高峰期停车需求互补特性,基于此情况,双方共同推进并落实停车资源共享工作。大宁国际白天提供40个停车泊位供十院医生使用,收费标准按照12元/天执行,十院可将原本供医院职工使用的车位空出,缓解就医患者停车位不足的难题;同时,十院在夜间提供40个车位供大宁国际使用,见图6、表7。
表6 新华医院与周边场库停车资源共享利用情况
图6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及附近商场分布情况
加强居住区和医院专用停车设施建设。基于市静态交通办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协调配合,通过小区内部挖潜提高居住区停车设施“增量”,通过充分挖掘道路停车资源提高医院等地区停车设施“增量”,最大程度发挥“设施增量”对缓解典型地区停车难的功效。居住区可在不影响通行安全、不占用消防通道、不减少绿化面积等前提下,争取属地政府政策支持,加强协同配合力度,统筹利用小区可利用场地和设施空间等资源,结合绿化调整等方式,通过小区综合治理,实施内部挖潜改造,改扩建停车设施,通过“内部发力”和“外部助力”尽可能满足居住区基本停车需求;医院可在满足建筑退界、外部交通影响、内部交通组织等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内部建筑建设和空间改造,增建地下或立体停车设施;确无改造条件的,科学利用医院内部用地及边角料地块增设停车设施。
加快建立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工作机制。按照本市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的指导意见要求,努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个人自律四位一体和良性互动的停车共享工作格局,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市级部门指导、各区政府部署、街道乡镇实施”的工作推进模式[8],组织和引导停车供需双方及社会第三方停车管理公司等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共治,有效缓解居住区、医院等典型地区停车难问题。
探索建立符合各地实际的停车共享工作模式。考虑到各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差异性、管理方式和手段的适用性、停车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且由于停车共享涉及多方利益,经营模式复杂,共享模式不能搞一刀切,应按照“统一指导、属地推动、因地制宜、协商确定”的工作原则,建立“区域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协调制度”、“停车共享供需双方对接协商机制”和“停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医院等出行停车需求中,包括部分非刚性停车需求,因此,应通过完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和城市发展模式,逐步引导和促进交通出行“转方式、调结构”,加强宣传和引导,鼓励就医和探望患者人群(病情较重、行动不便等非小汽车出行者除外)、接送学生的家长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减少市民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性。
表7 静安区市十医院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
发展替代性交通出行方式。结合交通出行理念的转变,加快发展新能源车分时租赁、慢行交通、停车换乘(P+R)等替代性交通出行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引导居民逐步改变出行习惯,降低小客车使用强度和停车需求。
推进停车信息化建设。加强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建设,公共停车场(库)信息全面联网接入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建成和完善错时停车信息共享机制,提供出行全过程的信息服务;支持移动终端互联网停车技术发展,出门前查询和预订车位,例如医院可考虑采用停车预约的手段,并区分长时停车和短时停车,合理布置长时停车和短时停车的车位设置,可将长时停车位设置在医院内部较远位置,短时停车位设置在医院内部周转相对较为便捷的位置,提高短时停车周转效率,改善内部车流组织;研究建立城市停车设施信息数据库,将居住区、医院等重点地区的基本停车数据纳入数据库中,数据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停车设施信息查询统计、停车供给分析、停车需求分析等模块,并建立数据信息动态更新机制,实现停车设施信息数据的整合、更新、管理、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功能。
建立多部门联动执法监管机制。建立实施交通、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税务等多部门联动以及市区联手的执法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停车综合治理力度,有效缓解由于停车乱导致的停车难问题。加强道路停车违法行为治理。加大对医院等重点地区违法停车行为的执法监管力度,对违反约定且长期占用道路停车泊位的机动车及时进行清理,保障交通秩序。加强重点区域停车交通组织。加强交通、公安与医院等单位的协同配合,提升医院等地区的交通组织疏导和信息化诱导水平,合理引导车辆停放。
城市停车问题是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典型地区停车难问题作为城市停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缓解停车难矛盾,本文在对中心城居住区、医院等典型地区停车管理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缓解停车矛盾的工作经验,结合本市停车行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立足提质增效和精细管理,提出缓解两类典型地区停车难的相关对策建议,可供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经验借鉴和决策参考。
[1]中国上海. 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本周六施行 八成以上条款是新创设的[EB/OL]. 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5/nw17239/nw17243/u21aw1215936.html.
[2]施文俊. 上海中心城居住区“停车难”问题与对策[J]. 交通与运输, 2015, (7): 119-121
[3]许佳. 中心城居住区停车改善策略研究[J]. 交通与运输, 2014, (12): 87-91
[4]薛美根. 上海市停车区域差别化管理政策内涵及实践举措[C]. 上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7. 1-10
[5]严文洁. 医院停车典型特征调查与问题剖析——以上海市华山医院为例[J]. 交通与运输,2011, (4): 29-30
[6]余小锋. 城中心医院停车难特征分析及应对策略[J]. 医学信息, 2014, 27(1): 65-65
[7]解放网. 沪徐汇一小区解决停车难问题 净增车位170%[EB/OL]. http://sh.eastday.com/m/20170505/u1a12943631.html.
[8]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静态交通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http://www.jt.sh.cn/jtw/xxgk/n27/u1ai53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