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一非
上海市交通港航发展研究中心
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带来城市货运量快速增长,运输模式多样化发展,道路货物运输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在城市货运行业快速变化的趋势下,现有货运数据采集和分析体系仍发展缓慢,存在车辆动态数据缺失、管理数据精度低、信息联动性差、指标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管理部门对道路货运车辆运行现状缺乏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数据不足以支撑决策,货运政策的制定和优化仍以定性为主,管理效果难以进一步提升。
货运需求的激增,以及城市配送、末端配送等新兴货运模式的产生,对传统货运信息采集和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而随着全球定位、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大批量、多样化的货运数据采集得以实现,为进一步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撑。为此,依托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构建上海市道路货运车辆运行分析系统,汇聚整合行业基础数据、监管数据、营运数据,加强数据挖掘与分析,已成为推动本市道路货运管理向“定量化、精细化、高效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上海市已建立以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以下简称“市运管处”)为主体的道路货运数据管理体系——“基础系统+重点业态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框架:
① 基础系统即运政管理系统,主要负责采集和分析货运行业的业户、人员、车辆等基础信息,在行政管理主体上分为市区两级。
② 重点业态管理系统以集装箱车、危险品车、重型货车等为对象,针对重点业态车辆的管理需求,构建了包括集装箱动态监管系统、“两客一危”系统、道路运输检测分析系统、“12吨以上”货车监管平台、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路单报送系统等子系统,对重点业态车辆运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
通过该行业管理系统,目前上海市已基本实现了对道路货运行业人、车、企基础数据的全面掌握,同时对于重点监管车辆,如集卡、危险品车、重型货车等的出行情况实现实时监控,见表1。
表1 行业管理系统现状
一是数据难以匹配行业管理需求。现有货运数据采集主要出于行业统计和重点车辆监测的目的,以管理和政策需求为导向的数据采集模式缺失,使得现有货运数据在货车运力调控、通行管理等具体政策制定和优化中缺乏针对性。而随着城市配送等新兴业态的不断产生,现有按传统业态分类的货车数据采集模式也无法覆盖货运全行业。
二是数据获取方式有待健全。目前关于货车的行业常规统计数据主要以静态、宏观数据为主,动态、中微观数据采集力度不够,仍存在货车流量流向数据缺失等问题;而由企业填报的数据则缺乏有效的校核机制,导致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此外,货运企业及第三方企业的车辆运行监管平台数据由于缺乏相关法规依据及采集标准也难以获取。
三是数据共享有待加强。市交通委、市交警总队、市商务委等横向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尚停留在“一事一议”阶段,数据共享长效机制的缺乏使得交通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应用推进缓慢。
从行业管理的角度看,道路货运车辆运行分析系统的构建应以行业热点和难点为需求导向,立足现状管理,着眼长远发展,从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市场的顶层视角出发,构建系统发展目标和功能;系统的数据获取要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兼顾新增数据需求,拓宽数据获取途径和方式;同时加强不同单位、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和联动,明确实施主体,积极推进货运数据交互共享,加强数据融合,打破行业壁垒,联合构建道路货运车辆运行分析系统。
按照“面向管理,需求导向,顶层设计,协调推进”的原则构建本市道路货运车辆运行分析系统,覆盖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整个过程,推动交通决策大数据生态链建设。
服务对象上:主要为交通主管部门及其他货运相关部门(如市发展改革委、市交警总队、市邮政管理局等市级单位以及国家相关单位)提供数据支持和共享;此外,远期适时适度向企业及公众开放相关数据,为社会共治提供渠道。
系统功能主要包括:
① 日常监管方面:以推进行业精细化管理为主要目标,通过对道路货运车辆,特别是在本市注册的经营性货运车辆的运行数据的采集、归类和分析,精准把握本市道路货运车辆运行现状,形成“定量化、精细化、高效化”的行业监管模式。
② 决策支持方面:以辅助行业和城市管理部门制定发展政策和优化现有政策为目标,通过建立管理需求导向的货运车辆运行指标体系和分析相应数据,加强道路货运管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促进政策实施效果提升。
图1 道路货运车辆运行分析系统指标体系
将道路货运管理决策内容进行分类,以实际管理需求为导向,兼顾宏观/微观,构建道路货运车辆运行数据应用框架:
宏观决策指标对象涵盖本市范围内所有从事道路货运业务的车辆,主要用于分析货运车辆运行对本市综合交通体系及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决策内容包括两方面——道路货运与经济发展、客货运关系研究;三大决策指标——道路货运量发展、货运交通发展、对客运交通影响。
中微观决策指标对象以本市注册的经营性货运车辆为主,主要支撑本市交通政策优化和制定。决策内容包括五大方面——道路货运需求研究、货运通道规划、货运车辆管理、道路货运“绿色”发展、货运车辆运行安全管理;八大决策指标——货运需求管理、货运交通需求管理、货运通道布局、调整与评估、货车运力调控、货车通行管理、环保车型应用、货车运营效率提升、车辆安全运行。
以两大维度七大方面共10项决策指标对货运车辆数据进行采集,使得所采集数据全面覆盖货运管理内容,并加强数据对决策优化的针对性,见图1。
除通过政府部门常规统计的途径外,数据采集方式还有货运调查和企业平台接入两种。常规统计途径采集是指本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统计的相关规定以及行业管理要求,要求企业定期上报货运车辆相关数据,主要包括行业报表和重点业态平台两种获取方式。货运调查是指由研究机构根据项目需求以及承接管理部门要求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货运车辆专项调查。企业平台接入是指通过获取数据接口或定期数据上报,获取大型道路货运企业、行业联盟、第三方物流企业或互联网企业等自有车辆运行监管平台的货车运行数据。不同方式优缺点见表2。
根据数据状态、范围和内容,可将道路货运车辆数据根据静态/动态数据、宏观/中微观数据以及车辆/货物/出行/其他数据三个维度进行划分,见图2。
结合各数据采集方式的优缺点以及不同类型货车数据特点,设计多源数据采集方式:常规统计主要用于宏观静动态数据的采集;货运调查主要用于中微观静动态数据采集;企业平台对接主要用于中微观动态数据采集。此外,传统调查、手机和网络等新媒体调查手段和企业平台数据也可用于新兴业态和重点业态宏观数据的采集,实现对常规统计等采集方式的互补。
由于道路货运管理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因此在数据的采集上也应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协同推进。按照条块化的管理方式,结合各部门职能划分和现有统计制度,将数据采集任务进行分割,如市邮政管理局负责快递、市交警总队负责全市货运车辆道路运行情况等,数据经过各部门采集和校核后,统一上报到市交通委进行汇总、分析和共享,形成一体化的货运车辆数据交互机制,见图3。
近期可选取数据条件较好、行业管理热点或新兴业态进行系统构建试点,针对特定决策需求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支撑政策优化;远期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各业态,构建面向货运全行业的道路货运车辆运行分析系统。
结合行业管理需求,制修订货运数据采集法规或政府规章,明确数据上报的内容、格式等要求,完善数据采集抽查机制和奖惩制度,定期/不定期对企业上报数据进行核实。明确数据传输反馈机制,减少数据丢包、传输延迟等现象。形成“有法可依、上报及时、采集规范”的长效采集机制。
表2 货运车辆数据获取方式及优缺点
图2 不同类型货运车辆数据分类
图3 数据获取流程
完善市交通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如市商务委、市邮管局等的数据融合共享机制,促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制定统一的信息交换和网络接口标准,鼓励货运物流企业自有信息平台及第三方信息平台接入,鼓励企业货运车辆运行数据纳入政府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