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的进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其网络优势正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本文就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发生的变化谈起,分析网络环境下图书编目工作的特点及模式,并试着提出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编目工作
信息技术的进步,让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过去单一的印刷型的文献信息已经不复存在,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越来越丰富,不仅有印刷型,还有视听型、网络型等多种载体可以选择,人们的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图书馆是人类保存知识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既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同时更肩负着传递信息的功能。图书馆的编目工作是收集整理的基础工作,对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让纷繁复杂的信息经过整理,变得系统化、规范化,进而方便人们阅读和使用,让读者能够用更短的时间获得更加有效的信息。20世纪90年代至今,网络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并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促使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网络化发展,相较于过去较为封闭、分散的文献编目工作,现在的网络编目工作变得更加有效率,也为图书馆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一、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的特征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编目工作更加有效率
当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都采用计算机网络编目,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检索或者输入检索式,在浩繁的网络大数据中去寻找所要找的文献资源,如果检索的资料市需要进行编目的,就可以将其进行复制和修改,同时编辑上适合自己图书馆要求的编目记录。如果没有检索到想要找的文献资料,工作人员还可以在网络上完成编目工作,即进行原始编目,将其类似的资料进行编目处理,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样也可以作为自己图书馆的数据进行检索了,这种网络数据库中的编目工作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可以说,网络编目多促进图书馆的网络数据库建设具有积极的促進作用。
(二)互联网环境下编目工作方式的改变
对图书进行分类是编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一环节较为专业且要求具有较强的学术基础,往往都是有具有专业知识的编目人员来完成。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加入,这一环节变得更加基础,计算机可以实现从采集、编目到流通及服务的全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化。当前,网络技术不仅让图书资源检索实现了时间的效率提高,同时也扩展其空间性。国家图书馆的编目数据变得更加规范化,囊括的也越来越多,更加全面,这就使得大部分的文献数据都可以被检索到,也就保证了图书分类的标准化和统一性,同时,一些网络信息机构也推出了自己的图书数据库,这些图书编目数据不仅有符合读者的要求,同时也基本达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而且图书的内容都比较新,囊括的领域也比较广。这些数据的标准化,都让图书馆在图书编目工作中节省了不少的精力,其再加工的技术难度也降低了,大多数的编目工作人员都可以进行操作,因此也节省了图书与读者见面的时间。
(三)互联网环境下对编目内容的编辑提出更高要求
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应用,让图书馆的编目工作更加有效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对编目工作的精益求精,要让编目工作实现纵深发展。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对主题字段的解释,在检索字段中要把文献比较明显的具有隐含价值的主题尽可能地都表现出来,同时利用网络自动化的特点,要摆脱过去人工检索的思路,更加重视自然语句的运用,这是因为大多数读者在检索的过程中,对具体的主题词并不是特别熟悉,因此选择自然语句是大多数读者的首选。当前,我国的后控词表还不够普及,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个字段,将多个自由词作为标引,这不仅能够更加充分的体现文献的主题内容,同时进一步提高查找文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注重对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标引,随着学科的发展,交叉学科越来越多,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因此,文献所涉及的知识面往往比较广,如果按较为狭窄的标引,可能会漏掉重要文献,为此,只是对文献的题目进行索引是不够严谨的,应该将文献的题目及文中的重要词语作为标引,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和标引。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编目工作的网络操作模式
联网编目是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的一种最新的合作方式,同时,这种合作工作的方式也是当前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共同努力方向。联网编目的操作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可以进行信息共享;二是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这种网络操作模式一般是两个或多个图书馆共同参与,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共同进行编目工作,进而建立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具有庞大数据支持的联合数据库,这样一来,合作的图书馆就可以实现书目信息的共享。联网编目的优势和特色就在于,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政的编目方式,让各有各的标准的编目方式得到融合和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了分散编目所造成的不便。过去那种分散的编目方式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也给读者查找信息造成了很多不便,再者也不利于书目数据资源的规范化管理,联网编目让编目工作变得更加便捷,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编目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充分保证了书目数据的质量和数量,为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书目数据库提供了前提条件。
联网编目下的各个图书馆之间建立了空间联系,因此,不管是哪一个图书馆对入馆的新书进行了下载和整理,其他的图书馆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和下载,这样的联网编目大大节省了劳动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图书能够以更短的时间与读者见面,而读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在任何一个成员馆之间进行查找检索自己想要找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服务。因此,我们说联网编目是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效率、方便读者、传递信息的最佳选择,更是未来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建成,以及图书馆之间的集成管理系统的成功推广,都为我国的图书馆网络编目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当前,我国已经有了多个具有规模的联网编目机构, 这些机构具有更强的专业实力,其数据资源更具标准性和规范性,图书馆一旦加入,就可以充分实现网络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可以随时上传数据、下载资源,让数据资源实现真正的共建、共享,进而节省劳动力,并使社会资源利用率实现最大化。以中国知网为例,它是当前我国拥有国内外文献最多的数据库之一,它的设计及编目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目前多数高校和知名的图书馆都有购买其使用权,更是众多读者查阅线上资料的重要数据库,其服务和信息更新都较快且比较完善,是我国目前联网编目较为成功的例子。
三、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对文献编目的规范化要求更加严格
想要实现大家的共同合作,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数据资源的标准化规定。因为只有数据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才能有规律可遵循,才能协调各方共同操作而不出歧义,同时这种标准化也方便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更方便读者的查找,这种标准化的规定也是图书馆实现网络化的共同追求。联网编目能够实行的基础是需要有高质量和高标准的书目数据,而这些能够被共享的书目数据是众多的编目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想要提高联网编目的工作效率,首先就要提高编目工作人员的编目水平,要让他们明白现在的图书馆编目工作已经告别了过去封闭环境下的图书编目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环境下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進行组织、筛选、整理、排序和过滤,并在联网编目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和整理,这样才能让一个通用的、规范的书目数据库完美地呈现给读者。
(二)注意提高套录的质量
套录编目的是在网络环境下联网编目的主要方式之一,它主要指的是图书馆在进行文献书目编目时,充分利用本馆外的、现有的和标准的数据资源,通过检索和转换等方式,让这些数据资源成为本馆的书目数据。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外部已经整理好的数据被充分利用,可以打破较为分散的编目格局,这样同样的文献只需要编目一次就够了,节省了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编目的成本,也在无形中推进了图书馆网络编目标准化的进程。将本馆外的数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有助于图书馆之间实现统一协调,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高质量资源的共享。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电子终端设备的更新普及,网络的免费书目服务大量涌现,不仅为图书馆的免费检索提供了途径,更为套录编目提供了资源,编目人员可以通过联网工具对所要查找的书目要求进行检索和浏览,同时也可以进行下载,转换成本馆所需要的资源。在图书馆采集新书后,编目人员应该认真查找、比对,选择适合文献的记录编目,同时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标引,为此,要充分利用源记录对新书目进行核对,把匹配合格的整理好,不符合匹配要求的,进行修改处理,直到匹配为止。这种匹配工作对于西方文献的编目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西方文献资料存在国际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往往存在一本书出自多国或者有多个出版商、多个译本,这样一来,在套录编目中,就要充分利用外部的现有资源,编目人员做好数据的转换就可以了,但这一过程却要求编目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责任心。
在套录编目的方式主要应用在西方文献的处理和检索上,套录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要编目人员根据自己图书馆的要求,对源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修改,这样才能提高文献资料的利用率和数据的质量。
四、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编目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网络技术的进步及在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的应用,彻底改变过去传统封闭的编目方式,不仅让图书馆编目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同时也对图书馆编目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要不断提高编目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编目工作的效率和规范化,在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编目工作向自动化、网络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一)熟练掌握编目规则并能够利用工具资料
编目工作有自己的规则,想要做好文献编目工作,就要熟练掌握编目规则,这样才能保证编目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同时,想要让编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还需要利用必要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这就要求编目工作人员要能够对其使用做到熟练、熟悉。要了解必要的编目工作基础知识,并在联网的编目工作环境下能够熟练操作编目软件系统。
(二)具有较强的外语水平
在图书馆的文献资料中,除了中文的资料外,还有很多外国文献资料,如日文的、英语的等等,因此,编目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外语水平,其中对英语的要求是最基本的,对于其他语言的外国书籍全部掌握是不太现实的要求,但是如果英语水平过硬,其他的语种可以借助工具书实现准确的编目。
(三)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
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编目工作统一化之后,其中很多著录都可以省略,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方便了读者,但是其实在读者使用的著录中好多内容是在不断增加的,想要为读者提供更准确的服务,编目工作人员就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和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等。
(四)具有较强的网络应用能力
与过去传统的封闭的编目工作不同,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的编目工作,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有较强的计算机使用和网络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够顺利完成网络环境下的文献采集、筛选及加工转化的工作。而且网络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编目工作人员更加充分地运用网络中的数据资源,并能够准确地从浩繁的资源中找出想要使用的数据,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同时也为图书馆节省了成本。
参考文献:
[1]金铃.网络时代的图书编目工作[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2):29-31.
[2]胡小菁.编目的未来口].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3):l8-22.
[3]顾雪.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采编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08).
[4]郑蓝钦.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分析[J].科技传播,2012(17).
[5]刘云.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效率分析 [J]. 黑龙江史志,2014(19).
[6]高伟.图书馆网络化环境下优化采访和编目新思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
作者简介:刘虹(1976—),女,汉族,河南郑州人,本科,助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