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分级的影响及疗效

2018-04-24 06:04衡莉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颊车熏洗面瘫

衡莉华

甘孜州雅江县人民医院,四川甘孜 627450

周围性面瘫是因面神经核或面神经损伤引起的面部肌肉麻痹为主要表现疾病,单侧面瘫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松弛,不能皱额、皱眉、鼻炎等,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双侧面瘫则表现为面部无表情。由于面神经形态长,走行曲折,位于骨管内,感染、压迫、外伤等原因都极易引起损伤,因此2008年我国周围性面瘫患病人数已达到3 000万之多。面瘫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WHO认定为适宜针灸治疗的疾病之一,该研究2016年6月—2017年12月间采用针灸结合中药熏洗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该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70例,患者年龄 36~68 岁,平均年龄(46.73±3.22)岁,其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36~68岁,平均年龄(46.35±3.76)岁,其中男性 18 例,女性 17 例,患者年龄38~68岁,实验组患者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46.41±3.81)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取的患者无其它影响实验研究的疾病。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诊断为周围性面瘫:表现为蹙额、皱眉、闭眼不能、鼻唇沟变浅、嘴角下垂等症状;②患者病情处于急性期,表现为起病急,3 d内达到高峰;③患者及家属愿意并接受中医治疗,按时服药。

1.3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以上所述纳入标准者;②患者病情由于骨折等外伤引起,需手术治疗者;③患有血液病等不宜针刺的疾病;④未按计划用药,影响疗效判定者;⑤对针刺疼痛难以接受、晕针者。

1.4 退出标准

①患者病情加重,或并发症急性发作急需手术治疗者;②不遵医嘱者;③主动要求退出者。

1.5 方法

选取于该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70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口服泼尼松片20 mg/d,肌注甲钴胺500 μg/d,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g/d(溶于250 mL生理盐水内)。实验组采用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熏洗的方法进行治疗:针灸选穴以患侧局部取穴为基础,加以全身辨证取穴。根据患者体质、年龄、性别、受病原因及疾病发展过程可分为风热型或湿热型、痰湿型、气血亏虚型。湿热型或风热型:患者有发热恶寒、大便偏干、舌红苔黄或黄腻等症状或体征者,局部选取地仓透颊车、翳风、四百、头维,攒竹;全身可选肝俞、脾俞、合谷、太冲、曲池。治疗方法:太冲、曲池以泻法为主,其余平补平泻;留针25 min,治疗3次/周,10次为1疗程。痰湿型患者面部有肿胀或板滞感,平素易疲劳,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淡苔白腻,可选患侧地仓透颊车、阳白透本神、完骨、下关等.治疗方法:地仓透颊车、阳白透本神分两组给予电针治疗,选择120次/min连续波治疗,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全身选取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平补平泻,得气留针20 min。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气血亏虚型:患者表现为渐进性发病,症状逐渐加重,除了面部症状外一般兼有面无光泽、色黄、神疲乏力,食欲差,大便稀等症状。针灸局部选取地仓透颊车、下关、攒竹、四百、阳白。全身选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治疗方法:气海、关元行温针或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行补法,其余平补平泻;留针3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

中药熏洗选用消风散进行加减,处方党参30 g、茯苓 30 g、防风 30 g、川芎 15 g、羌活 15 g、僵蚕 10 g、蝉蜕 10g、藿香 15 g、荆芥 10 g、厚朴 10 g、陈皮 15 g、炙甘草15 g,1次/d,30 min/次。针灸中医熏洗结合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及疗效判定。

1.6 评价标准

1.6.1 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 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满分为100分,在这一评分系统内,面神经功能与得分呈正比。得分=随意运动分-静态分-联动分。

1.6.2 疗效评定 痊愈:面部肌肉功能正常,鼻唇沟对称,无不适感;显效:面部肌肉功能明显好转,鼻唇沟并未完全对称,无不适感;有效:面部肌肉功能好转,但鼻唇沟明显不对称,仍有不适感;④无明显效果。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多伦多评分平均值为(32.23±2.37)分治疗后评分为(62.37±3.27)分;实验组治疗前评分(31.73±2.64)分,治疗后(82.31±3.12)分。 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0.0%;实验组痊愈19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见表1、表2。

表1 两组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对照组(n=35)实验组(n=35)32.23±2.37 31.73±2.64 62.37±3.27 82.31±3.1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属中医“口癖”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首先以正虚为基础,又外感风邪,导致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其起病急,春秋多发,此因春秋之季正值气机上升肃降,气机转变较为剧烈,易引动风气。

针灸局部选穴中颊车属足阳明胃经,旨胃经的五谷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地仓为手足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阳跷脉失调时,则会出现肢体肌肉不协调的症状,与该病相关性很大,该病治疗从采用颊车透地仓的针刺方向,疏畅局部肌肉气血;大迎穴正值面神经穿出到面部处,疏通此穴气血,对于面神经损伤的修复具有一定作用;其余下关、颧髎疏解颧部咬肌肌肉,头维、阳白疏解额部肌肉,攒竹、四白眼部肌肉;完骨是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之会,具有宁神、祛风、清热和疏导水液之功。局部穴位根据症状侧重选用,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颜面部水肿。全身选穴:①风热或湿热症:合谷、太冲、曲池行泻法,意在清泻脏腑内热邪毒;肝俞、脾俞、胃俞平补平泻,意在调理脏腑气机,以助泄热或除湿。②痰湿型: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合主内腑”,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健脾除湿等功效;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具有很强的利水渗湿之功。③气血亏虚型: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的交汇点,具有调理肝、脾、肾多重功效,如有健脾除湿,行气补血,强肝补肾等;血海位于脾经主统血调血;足三里健脾除湿,补中益气;三穴合用使脏腑气机调畅,气血精谷生化有源。气为血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海主一身之气,意补气行血;关元是人身元阳元阴交关之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局部加全身穴位标本兼治,相得益彰。

中药熏洗采用消风散加减,消风散顾名思义为消散风邪,其中羌活、防风、川芎、荆芥上行头上,疏风散邪,治头目之风;僵蚕、蝉蜕脱散咽嗝皮肤之风;藿香、厚朴去恶散满;党参、茯苓、甘草、桔梗扶正调中。外洗以表达表,共收调畅气血,疏风散邪之共。

该研究通过临床实验证明中医针灸结合中药熏洗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治疗效果明显,通过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进一步证明,在此报道,望各同仁参考以解决患者病苦。

[参考文献]

[1]姚春杨,周学华,郑颖.中西医结合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2):106-109.

[2]孙雪美,路学荣.中西医结合食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4,43(1):43.

[3]鲍春龄,于辰,成雯郁,等.面瘫针灸临床路径探究及临床疗效评价[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9(2):31-33.

猜你喜欢
颊车熏洗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常按5穴护牙齿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常按7穴不掉牙
小穴位 大健康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