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娟,赵庆华,周永志,徐敬江,付 凯,王红霞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开封47500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上常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可伴肠道以外其他系统病变。其病程长,常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以远端结肠与直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最为显著,常可累及降结肠、横结肠以及全结肠,其中又以左半结肠为主,占72.5%[1]。目前,国内外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未十分明确,部分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的宿主反应、免疫因子、炎症因子以及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血清炎症相关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的进程密切相关[2-3]。历代医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发现传统中医药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方面疗效显著。因此,运用传统中医药汤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研究分析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清炎症相关指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1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运用中药汤剂白头翁汤或康复新液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相关指标(白介素IL-1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血清内毒素)、Mayo及 Baron 评分、中医证候学积分、临床总疗效、疾病复发情况。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型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排列表的原则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63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的年龄为22~6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3.8±11.6)岁;平均病程为(10.3±2.6)年;其中轻度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8例,中度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5例,重度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例,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0例。治疗组:患者63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为24~60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3.5±12.4)岁;平均病程为(10.5±2.3)年,其中轻度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6例,中度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6例,重度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1例,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0例。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中医诊断标准的《中医内科学》[4]痢疾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5]的诊断标准。对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重要器官衰竭、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并发其他严重重症感染、严重心脑血管疾患、对治疗药物过敏以及不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予以排除。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63例患者采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每次将康复新液(批号:Z51021834)100 ml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予以早晚两次灌肠,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63例患者采用中药汤剂白头翁汤口服联合灌肠,具体方药如下:白头翁20 g,黄连、甘松各6 g,黄柏、秦皮、炙甘草各10 g。随症加减:里急后重较甚者,加木香、槟榔、枳壳各10 g以理气行滞;脓血多者,加赤芍、丹皮、地榆炭各10 g以凉血和血;腹中满痛拒按、大便臭秽难闻者,加大黄炭、枳实各10 g,芒硝6 g以泻热通便;矢气频作、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者,加陈皮12 g,炒白术、香附各10 g以行气解郁等。上方水煎至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次200 ml。此外,在此基础上,取等量药液予以早晚两次灌肠, 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周。
3 疗效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评判参照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临床总疗效评判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进行判定[7],两组患者的Mayo评分及Baron 评分标准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相关指标(IL-1β、TNF-、血清内毒素)、Mayo及 Baron 评分、中医证候学积分、临床总疗效、疾病复发情况。
4 统计学方法
1 两组血清炎症相关指标比较
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相关指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炎症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L-1β、TNF-、血清内毒素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L-1β、TNF-、血清内毒素情况比较
组 别时间IL-1β(pg/ml)TNF-a(ng/ml)血清内毒素(eu/ml)治疗组治疗前6.72±0.5559.33±7.230.25±0.08治疗4周后3.44±0.2629.35±6.450.07±0.01对照组治疗前6.55±0.4858.42±7.400.24±0.05治疗4周后4.95±0.3641.42±7.050.18±0.05
2 治疗前后Mayo及 Baron 评分比较 对两组治疗前后Mayo及 Baron 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Mayo及 Baron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Mayo及 Baron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ayo及 Baron 评分情况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比较 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侯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侯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 两组治疗4周后临床总疗效情况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7.30%(55/63),优于对照组68.25%(43/6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溃疡性结肠炎再发的例数为0例,对照组再发的例数为2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侯积分情况比较(分)
目前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遗传和免疫失衡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见解,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病是一个疾病过程的不同表现。溃疡性结肠炎相当于中医学“泄泻”、“肠风”、“痢疾”等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或因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或因饮食不节,或因情志不畅,亦或复感外邪导致湿热、寒湿、积滞实邪内蕴肠腑,从而导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腑气不通,气血壅遏,血败肉腐,壅滞成脓,内溃成疡而发为此病。其中脾胃虚弱,湿热内蕴乃本病的基本病机,其贯穿疾病的始终。《素问》曰“湿胜则濡泻”,《丹溪心法·痢病》记载“湿热为本”。人之泄利,以湿邪最为常见。盖因脾脏喜燥而恶湿,湿邪最易困遏脾阳,脾阳受阻,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混杂而下。然而湿邪既可从外感受之,又可自内而生。本病病位在大肠,但其根本在脾,与肝肾肺联系密切。湿热蕴结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证型,治疗上主要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痢为主,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为热毒血痢之经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原方由白头翁、 黄连、 黄柏、秦皮四味中药组成,方中以白头翁为君,清热凉血解毒,为治热毒血痢之要药,《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药理研究证实白头翁具有抗炎的作用,其能有效纠正肠道菌群的紊乱,降低炎症因子对肠道黏膜的损伤,能有效调节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8],亦有实验研究证实白头翁可抑制趋化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降低炎症反应[9]。黄连为臣,清肝火,入肠胃,清热燥湿厚肠。本草纲目记载:“黄连治目及痢之要药”。药理研究表明,黄连的有效成分生物碱具有抗炎及抗溃疡的作用,且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更具针对性[10]。黄柏具有泻下焦湿热之功效,佐以秦皮之苦寒收敛,甘松理气止痛,健胃醒脾,配合炙甘草补虚缓中,缓和黄连等苦寒伤脾之性。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止痢之功效。本研究选取白头翁汤加味为研究主方,采用口服联合中药灌肠的方式作用于机体。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大部分位于直乙肠及左半结肠,血液循环相对不足,而单纯口服药疗效有限。灌肠可使药物能较快地直达病所,能快速提高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从而保护肠道溃疡面,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溃疡的愈合。
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血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及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其中血清炎症因子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本研究中白头翁汤口服联合灌肠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减轻疾病的活动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有效降低IL-1β、TNF-、血清内毒素的水平,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以及肠道功能的恢复有关。本研究发现白头翁汤口服联合灌肠尚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疗效佳、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蕴结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1] 孙 健,高文艳,林一帆.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94-97.
[2] Hanai H, Iida T, Ikeya K,etal.A new paradigm in ulcerative colitis: regulatory T cells are key factor which induces/exacerbates UC through an immune imbalance[J].Mol Immunol,2013,54(2):173-180.
[3] 薛春霞.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病机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其意义[J].环球中医药,2014,7 (1):84-85.
[4] 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5]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2012 年·广州)[J].胃肠病学,2012,51(12):818-831.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20.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24.
[8] 贺武斌,苏荣健.白头翁皂苷D联合索拉非尼对人肝癌细胞转移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6,44(3):557-560.
[9] 陈振华,管咏梅,杨世林,等.白头翁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4,36(11):2380-2383.
[10] 胡元利,谭晓梅,张文新.黄连总生物碱与盐酸小檗碱对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作用的比较[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