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芹,梁丽英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上海 20149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指有机磷农药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造成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一系列伤害。我国每年有5~7万人发生急性中毒,由于各地治疗方案、治疗条件不同,救治成功率差异较大,平均死亡率为10%~20%。血液灌流是利用体外循环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外源性和内源性毒物、药物和代谢产物等,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近年来,我科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实施内科综合治疗联合血液灌流,并在血液灌流过程中注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于我院,因口服有机磷农药致急性中毒的患者93例。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1例患者为观察组,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服用有机磷农药的患者。②入院后配合洗胃、补液以及使用阿托品等药物。排除就诊时间超过8 h者。观察组中,男17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8±14.2)岁;服药量:50~100 mL 25例,101~200 mL 12例,201~300 mL 4例;服药后就诊时间:<2 h 7例,2~4 h 11例,5~8 h 23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31例,平均年龄(52.4±13.3)岁;服药量:50~100 mL 26例,101~200 mL 19例,201~300 mL 7例;服药后就诊时间:<2 h 16例,2~4 h 15例,5~8 h 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服药后就诊时间、中毒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就诊后立即给予洗胃、补液、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阿托品等,及时加用床旁血液灌流治疗。全部采用珠海健帆树脂血液灌流器H330A进行治疗,患者口服有机磷农药至开始行血液灌流治疗时间为2~8 h,每次灌流治疗时间2 h。视病情间隔12~24 h重复治疗1次,每例患者采用3~5次床旁血液灌流。对照组患者就诊后是采取内科规范化的治疗,即彻底洗胃、补液、导泻、利尿、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使用解磷定和阿托品,并尽早使患者阿托品化,并作相应的对症处理。
1.3 评价指标 记录每例患者住院期间使用阿托品总量、血清胆碱酯酶恢复时间,统计发生反跳(指有机磷中毒针恢复期突然出现的病情极度恶化)、并发症及治愈、死亡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发生并发症1例,为呼吸衰竭;对照组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阿托品中毒2例,肺部感染2例,呼吸衰竭1例,消化道出血1例。
血液灌流是目前抢救治疗中毒最直接、最有效的快速清除毒物的一种手段[1]。有机磷农药是脂溶性物质,其分子量大且易与血浆蛋白结合,树脂灌流器HA330型不但可吸附血液中游离的有机磷,而且对与蛋白或脂类结合的有机磷也具有很大的吸附作用[2],能与血浆蛋白竞争后吸附毒物[3]并迅速清除毒物。血液灌流后22~23 h可出现轻度反弹,可能与血液中有机磷农药浓度降低后脂肪等组织中的毒物转移至血液有关。治疗中每天监测1~4次胆碱酯酶变化。1次血液灌流治疗后,由于毒物在外周循环内浓度下降,患者的意识可能转清,这并不代表患者已经脱离危险。对于中、重度中毒患者,首次血液灌流后予以及时更换灌流器并重复进行血液灌流治疗,以尽快清除血液中的毒物。如发生低血压时,可在治疗过程中输注全血、血浆、白蛋白等,必要时应用升压药辅助治疗,保证充足的血流量,血压相对偏低或呈休克状态的患者需给予积极扩容、抗休克等措施,待血压稳定后,尽快进行血液灌流,不要轻易放弃血液灌流,以免丧失抢救时机。另外,由于灌流器无加温装置,且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可加重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4]。血液灌流时血流量从50 mL/min开始,逐步增加至 150~200 mL/min,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5]。流速不宜过快,因为流速越快,吸附率越低[5]。灌流中及时判断阿托品化后患者出现躁动的情况,遵医嘱适当使用地西泮后进行血液灌流。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立即行机械通气治疗,同时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瞳孔、皮肤黏膜、尿量的改变。灌流时抗凝使用普通肝素,肝素剂量根据个体调整,首次肝素剂量 0.8~1.0 mg/kg,使全身肝素化,以后每30分钟追加5~10 mg,灌流结束前30 min停用。有出血倾向者可采用低分子肝素3 000 U抗凝,透析中不再追加肝素。对严重出血的患者采用无肝素灌流。血液灌流期间患者病情变化较快,灌流中由专人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同时,还要监测电解质、尿液的量与颜色、出血和凝血时间,以及心、脑、肝、肾功能,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用积极的防治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41例血液灌流的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积极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减少了阿托品用量、缩短了血清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对重度中毒患者及时、反复的血液灌流,降低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争取到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病死率[6]。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参考文献:
[1]周美,黄鑫,吴伟萍.床边血液灌流治疗急性中毒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9):1817-1818.
[2]孙联平,梁黔生,郑智.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7):506-507.
[3]陈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护理[J].黑龙江医药,2011,24(5):854-855.
[4]李丽景,张应谦,任志萍.血液灌流在救治小儿急性中毒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72-73.
[5]李春荫,周红军,古满利,等.血液灌流中抗凝方法探讨[J].中国血液净化,2005,4(12):684.
[6]陶惠明,徐方林.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8,15(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