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福信
黄杨木雕刻的产生及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至明清时期,黄杨木雕刻技术已经发展较为完善,形成了独特的手工艺术风格,由于造型的生动贴切,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最早的黄杨木雕刻大多表现出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比如关公、弥勒佛及观音等等,最开始的雕刻手法较为粗糙,只是表现形象,发展至后期,黄杨木雕刻已经出现了众多类型,涉及饰品雕刻、摆件雕刻、实用的艺术品雕刻等,在雕刻工艺和手法上较为完备,本文就关于黄杨木雕刻工艺进行简要的分析。
黄杨木雕刻作品具有非常好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以其优异的材质、丰富的雕刻技法受到了国内外收藏人群的广泛喜爱,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摆件类、饰品类、实用类雕刻。
黄杨木雕刻中的摆件类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见到,用传统图案作为题材雕刻成的大大小小的物件,比如动物 、人物、 花鸟 、小型观赏性屏风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家庭或办公室常用的摆件。
在用作饰品类雕刻的黄杨木雕类别中主要将黄杨木雕刻成为耳环、项链、手链、发夹、发簪 、手机挂件、车饰品等,受到现在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的喜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勺子、花瓶、碗等等,受不同地区人文民族文化的影响,结合一些当地的特色传统图案,使作品本身充满着地方文化色彩。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发展,当前的黄杨木雕刻工艺已经将传统的雕刻手法和现代美术技法相互交融,现代的黄杨木雕刻工在用刀方面有“七法六耍”,本文就黄杨木雕用刀中的雕刻七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黄杨木雕刻的七法包括外形切割法、先前而后法、相纹操作法、留实凿虚法、抠刮代削法、勒剔切割法等,在黄杨木雕刻的修光或者是打胚中都会经常用到。
在黄杨木雕刻的打胚过程中,为了雕刻工作的快捷性,在木雕的快面切除方面通常采用这种方法。在雕刻工作开始之前用毛笔在配料上画出几块多余的部分用锯切去。为了保证木雕外形的结构完整性和美观性,在切割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有些地方需要深切,还要用打胚凿劈去,在切割过程中要仔细观看花样木雕刻材料的纹路,或者使用竖凿行刀,或者使用反圆劈刀。在雕刻人物的时候,为了保证人物衣服纹理的飘逸,在去除余料的时候要用左手五指握柄进刀,在切割边缘的时候可以四指拿刀,用于稳住刀凿,可做前后左右,进而不偏不倚,还可以防止雕刻木料木纹剥裂。
在传统的黄杨木目标搭配或者修光工作中,都是按照先前而后的方法进行,尤其是打胚工作,一定要按照特定的程序,严格遵循,这样可以保证在后期给自己留修改和修补的余地。在黄杨木的人物雕刻中,鼻子作为脸的最高部位,一定要注意鼻子的动刀和先后顺序,如果鼻子出现问题或者进行改动的话整个作品都需要往后退,退一步而动百步,会影响整体的雕刻工作。很多人在进行打胚的时候没有为自己考虑退路,没有设计完整就开始雕刻工作,后期很容易出现问题,造成作品整体结构失调、比例不符合等现状,如此不仅会影响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还会浪费不必要的资源。
想要更好地完成黄杨木雕刻工作,雕刻者本身要对自己选择和确定的目标有一定的了解,观察木料纹路的走向,在雕刻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木料本身的纹路动刀,否则必然破坏雕刻木料的自然性和整体性。在众多雕刻材料中,木料的纤维结构较为复杂,木料本身的纹路穿插变换无穷,在增强美观性的同时又为人们的雕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人物雕刻,比如人的眼睛、风带 、裙摆、首饰等细小的部位更容易出现问题,很多雕刻者都会在雕刻过后发现,越是细小的部位,越容易出现形似神不似的问题,在雕刻过程中,雕刻者如果稍有疏忽就容易叉刀,严重情况下会造成作品部分断裂的现状,轻则破坏雕刻效果 ,重则影响整体雕刻品美观,甚至作废。
留实凿虚属于打胚工艺中的技法问题,在雕刻工作中非常讲究虚与实的变化,该虚则虚,该实时实。比如我们在日常观察人物的过程中,发现一个人的胖和瘦都不会伤及风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骨是实,而肌肤就是人体中的虚。比如一块布料,我们将它平整地铺在地上,它就是一个平面体,将布料铺在桌子上,那么桌面就变成了一个平面体,布料垂下的部分就变成了虚,如果将布料做成衣服披在人们身体上,那么就变成了服饰,服饰随着人体的运动会出现不同的虚实变化状况。雕刻者在学习雕刻之前应该进行相关的应用解剖学习,如果要雕刻人物就要学习人体结构,弄清人体结构中的虚实关系,这样才能在雕刻过程中把握下刀的分寸,留实凿虚。
黄杨木《释迦牟尼佛》
黄杨木《读经》
黄杨木《只履西归》
修光在雕刻过程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过程, 由于黄杨木体积较小,因此雕刻成的工艺品较为精致细腻,在作品的雕刻过程中由于作品本身的动态复杂性,有些细小的部位无法进行,比如众多窄小深凹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雕刻者可以采用抠刮代削法来达到修光的目的,这种刀法是用锋利的反圆口凿或正圆口来抠,直到雕刻部位光滑甚至光平,在实际的修光过程中雕刻者要仔细观察木纹的方向, 灵活操作。
在实际的雕刻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雕刻作品本身的边角凹凸地方有很多很难清洗掉的杂质,彻底地清洁雕刻作品必须采用当前的勒剔切割法去除杂屑,勒、剔、切、割 是雕刀中的四种用法,而勒剔切割法是指将这四种刀法并用,三指握刀,从刀尖入木,刀尖靠左,刀口向右,在用刀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手腕的灵活性,处理好力度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 左手四指握住作品,以左手拇指推动刀背,慢慢地顺着刀口方向前进。用这种方法清除雕刻作品中的杂质和木屑,上施切一刀,下施切一刀,如果清除不彻底的话 ,再顺反方向进行同样的切割。还有另外一种操作方法就是用右手的四指并拢握住刀柄,用大拇指顶在斜形柄端,刀口向外,用左手拇指推动刀背,左手四指操作作品,从内而外朝外施切。
在木雕的修光过程中,需要采用进刀行止法,左手握住雕件,用手操刀进行切削和修光,这种刀法通常采用大凿,在操作过程中,除了需要操作者观察材料的纹路,还应该注意进刀过程中的行止。进刀行止法是一种传统的走刀方法,在雕刻人物的时候能够顺畅地雕刻和修正出衣褶的起伏深浅。在操作过程中,用右手的拇指、食指的指尖与中指的第一关节拿铅笔的形式夹住凿身的部位,凿柄用肩窝顶进,在进行行刀修光切除的时候,用无名指顶住工作台边沿或者作品,左手小拇指自然弯曲用指力和腕力进刀,可行可止。
黄杨木雕刻工艺手法和雕刻作品不仅充满了艺术性和观赏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具备非常完善的艺术手法,在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在雕刻手法和工艺上不断研究,根据当前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潮流,创造出符合当前文化潮流的新型雕刻艺术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