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寰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包括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等多种疾病在内的常见疾病[1-4]。当前用于该疾病的常见检测手段是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2]。据报道,该检测方案对于本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存在积极意义。近年来,有不少学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突破口,想要找出关于该疾病防治的最佳方案,但是本病的辩证治疗尚未有明确的阐述,因此本文将通过探究ILD中不同的证候类型患者执行BAL检验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显示的细胞学表达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42例ILD患者作为样本对象。纳入标准:(1)签署同意书;(2)依从性好;(3)检查项目完整;(4)未经治疗者;(5)停服免疫抑制剂、激素≥3个月。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器质性病变者;(2)合并造血系统疾病者;(3)合并精神类疾病者;(4)合并全身代谢性疾病者。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30~79岁,平均(56.47±4.10)岁;特发性间质性肺炎36例,已知原因的ILD患者6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36例中又存在非普通型间 质 性 肺 炎(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型26例,可能UIP型10例。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本次研究是以患者使用BAL检测得出的相关指标结果与患者四诊资料比较,分别研究不同证候类型患者经BAL检验所显示细胞学特征、BAL检验下细胞学呈现出来的特征表现及其中的关系[5]。
1.3 评价标准 全部的样本对象需要经过初步诊断及复诊时证候类型存在明显变化两次综合诊断,总计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其次对其利用BAL采集细胞学的相关指标。将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前后14 d内划分为资料收集的收效时间,BAL基础检查的项目包括细胞活性程度及细胞分类所涉及的数量;BAL的细胞学存在意义的指标;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的正常情况。以上指标表现正常的评判标准为:巨噬细胞>84.0%,淋巴细胞<13.0%,嗜中性粒细胞<3.0%,嗜酸性粒细胞<0.5%,含铁血黄素细胞为阴性[6-11]。关于中医证候类型的评定需要有3位同级医生一致评定通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细胞活性及分类%数据采用数值+10且行log转换后应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 经中医诊断气虚痰瘀型患者,最多共有15例(35.71%),最少为气血两虚型,仅有3例(7.14%),见表1。
表1 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
2.2 中医证候不同类型BAL细胞学分类比较 主要表现为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及巨噬细胞减少,其次为淋巴细胞增多。其中,以气虚痰热瘀阻的巨噬细胞减少幅度最大。五种中医证候类型间细胞活性、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病因大多不明,启动ILD的致病因子通常是毒素和/或抗原,已知的抗原吸入如无机粉尘与石棉肺、尘肺(肺尘埃沉着病)相关,有机粉尘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相关等,而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结节病等的特异性抗原尚不清楚。ILD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渐进性劳力性气促、干咳、双下肺吸气末捻发音或湿啰音,杵状指,胸片示双肺弥漫性网格状影。最终可导致严重的双肺纤维化(蜂窝肺),引起呼吸衰竭和肺心病。通常没有肺外表现,但可有一些伴随症状,如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消瘦、无力等。气促是最常见的首诊症状,多为隐匿性,在较剧烈活动时开始,渐进性加重,常伴浅快呼吸。
ILD是多种肺疾病发展到晚期的常见病理变化,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12-16]。目前,关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肺纤维化是其最终的病理表现,临床上常用BAL作为该疾病的检测手段,该方法的运用对疾病的研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中医中并未发现关于该疾病的详细记载,本病的表现相关描述可查证“喘症”“咳嗽”等[17-18],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肺肾不足及气阴损伤,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中医从辨证分型着手调节机体,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血液循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19-20]。
本研究是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对发现的五种中医证候类型疾病行者BAL检测,观察其细胞学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在五种证候类型患者细胞学特征中均以巨噬细胞减少及嗜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临床表现,且该五种中医证候类型患者BAL细胞活性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结果可以推断,当患者出现以痰、热以及瘀类型的夹证时细胞活性可增强,可帮助祛除邪气等。
综上所述,ILD患者的免疫系统失调与淋巴细胞的含量有关,巨噬细胞的异常可导致患者痰瘀阻肺。ILD五种类型中医证候均呈现细胞学特点,因此可以推测出不同证候疾病间的细胞学病变存在着不同。
[1]梁启刚,杨薇,沈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应用[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7,23(4):343-347.
[2]王发辉,林石宁,徐建光,等.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6):93-95.
[3]吴金如,曾宪升.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25-28.
[4]葛启隆,林春龙.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4):708-712.
[5]余虹,荣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泡灌洗液、血清中IL-17与肺功能的关系[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216-218.
[6]周辉,万令.稳定期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表面活性蛋白D水平及意义[J].中外医疗,2017,36(2):36-38.
[7]刘后存.间质性肺疾病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铁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11):990-992.
[8]王蕾,毛毅敏,张剑青,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血清G试验对AECOPD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诊断及治疗指导价值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2):5116-5118.
[9]王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益气活血化痰方对慢阻肺模型大鼠气道炎症的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
[10]章俊强,梅晓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HMGB1的表达及意义[J].重庆医学,2016,45(8):1026-1028.
[11]蔡欣,罗怡平,梁政,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33(3):198-200.
[12]顾延会,符丹丹,饶习敏,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D80、CD86的变化及意义[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5,38(6):595-598.
[13]鲁文强,岳红梅,何含,等.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2):273-276.
[14]詹少锋.益气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气道炎症及黏液分泌的调节机制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15]鲁文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析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探索[D].兰州:兰州大学,2015.
[16]于露,黄江,刘跃建.联合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人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6):37-38.
[17]王娟,沈宁,杜毅鹏,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宏基因组DNA的制备[J].微生物学报,2014,54(8):943-949.
[18]孙得胜,欧阳瑶,顾延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CR6、CCR7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3):56-58.
[19]但小苹,邱倩,杨再兴,等.B淋巴细胞微粒数目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变化[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4,13(2):125-129.
[20]白云苹,崔红新,李建生.基于文献的补益方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理作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2):447-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