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2024年建立新空间站
据参考消息网2018年4月6日报道,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中国作为2022年冬奥会东道主进行的8分钟表演中,中国空间站首次亮相,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组成,每个舱质量均超过20 t,可对接2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而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空间站可能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中国在太空试验领域将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军民融合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据《中国航天报》2018年3月31日报道,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11所源动力公司自主研发的等离子体炉渣气化熔融固废处理示范工程项目,在江苏省盐城市连续稳定运行超30天,填补了国内危废领域炉渣无害化处理的空白。该系统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等离子体气化熔融工艺,将液体火箭发动机等离子体点火、燃烧、传热等技术应用于危废领域,自动化程度高,有机污染物焚毁率可达99.99%,可实现对回转窑炉渣及飞灰、医疗垃圾、城市生活垃圾、电子垃圾、工业废物在内的各种危废及一般工业固废的无害化处理,为破解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提供解决方案。系统处理后的残渣仅为处理前的20%,最终产物一部分转化为可燃气体,另一部分冷却后形成高质量玻璃体熔渣,可作为路基、建材使用。
静止卫星订单减少威胁部件供应商生存
据《航天新闻》2018年3月14日报道,随着静止卫星订单数量连续4年下滑,卫星制造商担忧众多部件供应商若不做出重大转变将面临倒闭。为了让部件供应商能继续维持,卫星制造商正在积极地对所用各类卫星部件实行标准化,借此来提高相同部件的产量。其中,洛克希德-马丁航天系统公司执行副总裁表示,公司超过1/4的供应商是小公司,商业和政府卫星需求都出现了波动,而对不同类型卫星所需部件实行标准化意味着供应商在某类卫星的部件需求出现滞后时仍能继续制造部件。公司最近刚完成了多笔投资,以让多个分系统采用通用标准,从而有助于稳定大部分供应链。市场分析机构欧洲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2017年是15年来商业通信卫星采购数量最低的一年,只新签了7份订单,远低于20颗以上的历史均值。与射频部件众多的传统卫星相比,数字式卫星上只有天线、处理器和电源等少数此类部件,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主管航天系统的执行副总裁也表示,空客正在采用以往从未听说过的供应链所采购的商用现成设备,也正在学习汽车工业的做法,采用汽车的批量制造方法来生产卫星部件。
太空探索公司和ULA分获美空军发射合同
据《航天新闻》2018年3月14日报道,美国空军3月14日在“渐进一次性运载器”(EELV)计划下向太空探索公司和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签发了两项固定总价发射合同,总共涉及5次发射任务。太空探索公司的合同额为2.9亿美元,包括3次GPS-3卫星发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合同额为3.51亿美元,包括2次发射,代号分别为“空军航天司令部”,AFSPC-8和AFSPC-12。合同涉及火箭生产、任务集成、发射操作和航天飞行认证。这是EELV计划在现行1A阶段竞争性采购项目下进行的第4次竞标。AFSPC-8任务包括2颗相同的卫星,即“地球同步空间态势感知计划”(GSSAP-5、6),卫星将在2020年发射。
轨道-ATK公司推出新型在轨服务飞行器
据《航天新闻》2018年3月14日报道,轨道-ATK公司宣布将研制一款新型卫星延寿飞行器,意在为用户带来更大的灵活性,同时提高公司的在轨服务。新型“任务机器人飞行器”(MRV)将挂带多个“任务延寿吊舱”(MEP),用于为燃料即将耗尽的静止卫星提供位置保持服务。MRV将携带10~12个MEP吊舱,利用机械臂将吊舱安装到卫星上,吊舱随后接管卫星位置保持功能,可使卫星寿命延长5年,新系统可在2021年启用,多数采用现有技术。机械臂和吊舱技术也为未来开展更复杂的在轨服务带来了可能。此外,有效太空解决方案公司也正在研制具备类似延长卫星寿命的“太空雄蜂”飞行器,而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则在同美国国防部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合作开展“地球同步卫星机器人服务”(RSGS)项目,以研制一种能对静止卫星实施燃料补加和修理的飞行器。
美企为“黑色天空”星座融资1.5亿美元
据《航天新闻》2018年3月13日报道,西雅图太空飞行工业公司宣布为其“黑色天空”遥感卫星星座研制融资1.5亿美元,将解决首批20颗卫星所需的研制经费。“黑色天空”星座将由60颗卫星组网,旨在提供高分图像并实现快速重访。太空飞行公司去年宣布,将和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组建一家合资企业,以建造“黑色天空”卫星,并同空间电信公司就星座产品与服务的市场推广达成协议。“黑色天空”星座全面组网后将实现每天几十次的重访,同时带来1 m分辨率的图像,这些图像可在数据平台上同其它图像结合起来,包括来自分辨率更高的光学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图像。
日本运营商成蓝源“新格伦”火箭第四家用户
据《航天新闻》2018年3月12日报道,美国蓝源公司宣布,作为亚洲最大的商业卫星运营商,日本天空完美日星公司已签订了采用蓝源“新格伦”(New Glenn)火箭发射其一颗卫星的合同,从而成为这种在研火箭发射清单上的第四家客户。蓝源公司同日还宣布,泰国初创卫星运营商缪空间公司(Mu Space)已最终确认了其一颗静止通信卫星的发射协议,把此前宣布的谅解备忘录变成了有约束力的合同。蓝源已为“新格伦”火箭揽到的另两家客户分别是欧洲通信卫星公司和一网公司。算上一网预订的5次发射,预计于2020年首飞的“新格伦”已拿到8次商业发射任务。“新格伦”火箭第一级采用7台BE-4发动机,第二级采用单台真空优化型BE-4U发动机,设计低轨运载能力为45 t,静止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3 t,高于目前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的三大主流火箭,即太空探索公司的猎鹰-9火箭、阿里安航天公司的阿里安-5火箭和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的质子号火箭。静止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在“新格伦”火箭之上的目前只有猎鹰重型火箭、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德尔它-4H火箭和中国的长征五号火箭。
中国卫通获卫星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据《中国航天报》2018年3月9日报道,3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卫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中国卫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和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颁发许可证,并对中国卫通提出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等相关要求,希望中国卫通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卫星利用率,带动卫星通信产业链发展,为提升我国卫星通信的国际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卫通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事卫星运营服务的核心专业子公司,是我国拥有民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资源,且唯一能够自主可控的卫星运营企业,目前在轨民商用卫星数量已达15颗,综合排名位列全球第六位。未来5年,中国卫通将发射3颗高通量宽带卫星,总容量不小于500 Gbit/s,实现对我国疆域及“一带一路”重要区域的全覆盖。与此同时,中国卫通积极参与“鸿雁星座”建设,计划于“十四五”期间基本完成星座全球布局。
美空军将研发新型导弹预警卫星星座
据Space News 2018年2月26日报道,美国空军将研发新型导弹预警卫星星座,在2019财年预算中,空军将加快发展下一代导弹预警卫星,为该项目提供6.43亿美元,同时取消对“天基红外系统”(SBIRS)的投资,后续资金也大幅减少。SBIRS意在确保美军在21世纪20年代中期获得导弹预警能力,美国空军表示,新系统将更简单,可以更好地抵御敌人的攻击,但最终将用什么取代SBIRS,尚需拭目以待。1月19日,美空军使用宇宙神-5火箭发射了第四颗SBIRS卫星。SBIRS-4入轨后,SBIRS星座实现基本配置,包括4颗在地球同步轨道运行的卫星,以及4台搭载在大椭圆轨道“号角”情报采集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将为美军提供全球导弹预警、战场太空感知及其他情报数据。与此同时,空军也在大力发展新的地面控制系统“未来作战弹性地面演进”(FORGE),使封闭式的软件架构变为开放性系统平台,便于未来升级和引入新技术。
俄罗斯计划筹备独立运营“国际空间站”
据新华社2018年3月16日报道,俄罗斯航天集团表示,俄罗斯计划2021年前向太空发射3个太空舱,将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能源、动力、通信和生命等方面保障,届时俄罗斯将有能力独自支持“国际空间站”的工作。据悉,俄罗斯始终坚信与国际伙伴合作会更高效,只有合作才能取得胜利。但是如果2025年后其他国际合作伙伴拒绝继续合作,俄罗斯还能依靠自身力量继续“国际空间站”的工作。NASA发布的2019财年预算报告,宣布美政府计划推行“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化,并将于2025年终止对“国际空间站”的直接支持。俄罗斯此前表示,打算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以部分俄罗斯舱段为基础建造新的轨道空间站。
印度月船2号任务推迟发射
据《印度时报》2018年3月3日报道,印度的月船2号任务可能推迟到今年10月发射,并且有进一步推迟的可能。该任务最初计划在4月左右发射,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表示,月船2号任务还需要进行一些测试,印度不希望匆忙开展这项任务。月船2号任务由一个1年任务期限的轨道器、一个着陆器和一个可在月球表面运行14~15天的巡视器共同组成,采用GSLV Mark 2运载火箭发射。月船2号将是全球首个在月球南极地区执行软着陆的月球任务,也是第一个具有红外区域超光谱成像的任务。
韩国计划2030年开展月球着陆探测
据韩联社2018年2月5日报道,韩国科学部公布了一项长期计划,以保护本土太空技术,目标是2030年成功发射月球着陆器,实现月球着陆。根据韩国科学和信息通信部制定并最终确定的路线图,政府将确保到2020年运送航天器进入月球轨道的必要基本技术,并在10年后使航天器能够着陆在月球表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和信息通信部将于2019年初开始对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根据最新的计划,韩国也将在2026年开始私营公司发射轨道太空项目的时代,政府还将建立自己的“韩国导航定位系统”,并从2035开始提供服务,计划发射和运行7颗导航卫星,用于导航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