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滨
(哈尔滨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战术”一词源于军事学,本意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主要包括战斗基本原则以及战斗部署、战斗协同、战斗指挥、战斗行动、战斗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等方面[1]。现代运动竞赛被世人视为“没有硝烟的战争”,世界各国在通过运动竞赛彰显国力的同时,也在展示民族的骄傲,而战术则在激烈的竞技对抗中重新焕发了活力。
当“战术”应用于竞技体育中时,其被称为“竞技战术”。竞技战术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由战术观念、战术指导思想、战术知识、战术意识、战术形式和战术行为等要素构成[2]。合理、恰当地选用竞技战术,不仅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还能有效弥补和代偿自身其他竞技子能力的不足。
竞技战术能力指运动员(队)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构成部分。运动员(队)战术能力的高低受军事学和谋略学、心理学和思维科学、形态学、体能、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运动员(队)战术能力的强弱反映在运动员战术观念的先进性、个人战术和集体配合意识、战术理论知识、所掌握战术行动的质量和数量、运用战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方面[2]。运动员(队)战术能力水平的高低,是在没有偶然性事件出现时将优势转化为胜势,或对阵双方实力相差悬殊时,以弱胜强的关键致因。因此,长久以来运动员(队)战术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被竞技体育参与者视为核心性、焦点性的领域之一,并为之不遗余力地进行研究和探寻。由于不同项群有着不同的竞技特点,因此各个项群的战术要求和战术应用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表1)。
各个项群均拥有众多单项,虽然从项目特点上各有不同,存在差异,但从项群层面上看,却表现出许多共性特征[3]。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是以个人竞赛为主的间接对抗性项目,其比赛成绩通常以最短用时或最快平均速度为判定标准。该项群竞赛中运动员通常须参加多轮次比赛后才能决出最终名次,且比赛过程、比赛时间较短,但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的负荷强度极高。在描述该项群战术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首先,时刻保持充沛的体力是运动员战术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其次,速度性项群运动员运用战术通常较为隐蔽,由于赛程较短,主动战术突变时常会使对手措手不及,进而获得优势位置。因此,科学合理地运用和分配体力以及强调应变能力,是该项群战术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
表1 不同项群竞赛战术的特点[1]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所包含的项目是以体能为主导竞技能力的运动项目中凸显耐力素质要求的项目,长时间、长距离、大消耗为该项群最为显著的表现特征。比赛过程中强调运动员应具备高速到达终点的专项体能、赛前赛中的营养与赛后的恢复及合理的运用战术是其制胜要素。该项群比赛中,创纪录战术与夺冠战术、同道竞速战术与分道竞速战术、领先者战术与跟随者战术较为多见,同时亦是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战术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是强调在最大力量基础上的快速力量比拼为主要内容,非周期性、混合性单一动作结构的测量类运动项目。在体能主导类项群中,战术能力的贡献率虽远不及技能主导类项群,但亦同样重要,合理运用战术可以给对手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慑,甚至产生心理错觉,继而增加自己获胜的概率。如举重中的试举战术、控制体重战术或举重、跳高中的免举、免跳战术等。
技能主导类项群项目众多,在成绩评定上主要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难度、艺术表现、成套动作创编及完成情况为评定标准。该项群运动员的战术能力建立在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精熟基础上,而战术能力的合理运用则保证技术发挥更加充分。运动员应客观审视自身能力水平,以此作为其单个动作与成套动作难度系数选择的依据;正确处理高难度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关键时刻宁可舍弃一定难度,也要保证动作高质量、稳定地完成;充分考虑动作展示时自身与裁判的位置关系,避免遮挡裁判视线;增强难度动作完成的稳定性与成功率,在提升信心的同时,亦可给对手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慑。此外,难度动作的发展与创新,不断提高成套动作的艺术价值与表现力,也是该项群战术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
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包括射箭、射击和弓弩3个竞赛项目。比赛时运动员需借助器材,在规定的射程、时间、目标、击发次数的要求下,通过命中环数来评定名次。该项群属同场竞技,间接对抗,受环境、气候、器械、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要求较高。因此,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训练的主要内容应与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心理、适应、机变及对器械的熟练操控能力相结合,从而提高获胜的概率。
技战能主导类项群包含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格斗对抗性、轮换攻防对抗性4个子项群,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运用在此项群中所占的作用等级和权重价值最高(表2)。
表2 技战能主导类项群不同运动项目战术重要性的5级判别[4]
技战能主导类项群战术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按表现特点可分为阵型战术、体力分配战术、参赛目的战术和心理战术;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可分为个人战术、小组战术和集体战术;按战术的攻防性质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和相持战术;按战术的普适性可分为常用战术和特殊战术[5]。
运动员的战术能力通常采用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想象训练法、程序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及实战法等训练方法。不同项群运动员战术能力的训练应根据专项比赛的要求采用不同方法,只有充分考虑运动员的个体与项群战术特点,因材施教,方能事半功倍。
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分解战术训练法是指一个完整的战术组合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然后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分部进行练习的方法[6],多用于某一新战术学习的初始阶段,其目的在于让运动员掌握某种战术配合的基本步骤;完整战术训练法是指完整地进行战术组合练习的方法[6],常在运动员已经具备一定的战术知识和战术能力后运用,以不断提高运动员流畅地完成整个战术组合过程的能力。
减难与加难训练法。减难训练法是指以低于比赛难度的要求进行训练的方法[6],常在战术训练的初始阶段采用。如在同场对抗性项群的球类项目中,最初可在消极防守或不加防守的条件下完成战术练习,待运动员掌握战术的基本步骤后,逐渐加强防守,提高难度以达到比赛要求。加难训练法是指以高于比赛难度的要求进行训练的方法[6],以期提高运动员在复杂困难情况下运用战术的能力,一般通过限制完成技术动作的空间和时间条件,或与不属同一级别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队对抗,或比正式比赛条件更加严苛的标准进行训练。
虚拟现实训练法是指运用高科技设备,将未来可能出现的比赛场景提前在电脑屏幕上“虚拟”出来,从而帮助运动员提高预见能力,以及在各种情况下灵活有效地运用战术能力的训练方法[6]。此种方法多见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在欧洲足球青训工作体系中较为普遍。
想象训练法是一种心理学训练方法,是在运动员大脑内部语言和套语的指导下进行战术表象回忆,能够帮助运动员在大脑中建立丰富而准确的战术运动表象[6]。
程序训练法是从教学领域引进的一种训练法。在运用程序训练法进行战术训练时,除应遵循由易而难、由简入繁、由固定到变异的一般性程序外,还应特别注意编制不同项群战术训练的特殊程序。如体能主导类项群可考虑采用如下训练程序:不同战术方案选优→重复熟练→不同情况下实施战术训练→在实战条件下进行训练;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可考虑采用如下训练程序:无防守训练→消极防守训练→积极防守训练→模拟比赛训练→实战训练[6]。
模拟训练法是指在获得准确情报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与模仿重大比赛中主要对手主要特征的陪练人员对练,以及通过在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中的练习,使运动员获得特殊战术能力的一种针对性极强的训练方法[6]。模拟训练法多用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项群、隔网对抗项群、同场对抗项群的战术训练中,而体能主导类项群为使运动员能针对比赛场地、气候、日程安排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战术准备,也经常采用模拟训练法。
实战法是指在比赛中培养战术能力的方法[6]。实战法可使运动员对战术的理解更为直观深刻,在参加重大比赛前,通过安排参加一些邀请赛或热身赛演练即将在重大比赛中使用的战术,检验其有效性。
体能主导类项群的竞赛以人体基本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在运动员综合体能较量的基础上,侧重于其中某一方面素质的比拼,因此,快速力量、速度、耐力的发展水平是体能主导类项群需重点把握的“取胜之匙”,不断提升运动员核心素质是该项群在准备期开展战术训练及后续阶段战术有效实施的基础。赛前战术训练时,首先应客观审视自身竞技能力水平[7];其次,从各种渠道收集关于比赛与对手的情报,对其进行解析与评价,在扬弃、屏蔽无效信息和对手“烟雾弹”干扰的同时,从中筛选出正确的信息,并以此作为赛前战术训练内容设置的依据,通过程序训练法形成相对完善的战术方案,反复进行完整训练以求巩固熟悉;再次,不断以模拟和实战的形式强化运动员的自控能力,提升战术成功率是战术有效实施的保障。比赛期间,须通过各种手段激励、动员、保持和调整运动员的求胜欲望与良好竞技状态,充分利用规则中允许的条款节省体力、迷惑对手,合理安排运动员的参赛行为,保持比赛节奏,合理分配体能,恰当运用战术,为运动员比赛获胜争取先机。
技能主导类项群运动员需注重在“难、新、美、稳”等方面的高度统一,使其向更深层次发展,才能保持该项群的战术价值与生命力。从技术角度来讲,运动员不断精炼自己的“常规技术”与“特长技术”,在战术安排环节尤其要注意特长技术运用的时机,尽量做到“扬长隐短”,而在准备期中,不断以分解、完整、想象训练法精熟各项技术是战术训练的开端。在赛前准备阶段,以完整练习的方式演练在比赛中所要展示的成套动作为主,不宜学习新技术或改变运动员已巩固的动力定型。在布局成套难度动作时采取“稳中求进”的原则,在抓住得分时机的同时,避免运动员在体力不支的情况失去对完成高难度技术动作的把握,避免无谓失分。此外,对高难度技术动作还要做好战略上的“技术储备”,非关键性的比赛不要将所有技术动作和盘托出,以免过早暴露实力。在比赛期间,高质量、稳定地完成成套动作,全力争取规定动作比赛和预赛成功是制胜的关键,须正确看待动作难度与动作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针对比赛实际做好取舍。
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在准备阶段,应通过长时间、严格的分解与完整练习,使击发动作得以规范化、模式化、程序化。这不仅是获得较高成功率的基础,亦是实现一切战术变化的基础。赛前战术训练时,须注重击发节奏的练习与掌控。技心能主导类项群的比赛对时间限制较为严格,快速射击项目应果断、快速,既要充分利用时间,又要留有余地,不能经常处在超时脱靶的边缘,需安排好各发的节奏;对于慢射项目,则要沉着冷静、稳扎稳打,但仍要留有充分余地,避免因时间不足而影响发挥。团体比赛时,对于各运动员上场顺序安排得当,根据自身及对手的能力、比赛环境、对手各运动员的出场顺序,进行相应排定,并通过模拟训练不断熟练。训练中注重培养运动员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使其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干扰,努力实现“动中求稳、准中求同、乱中求适”三位一体的能力。
时刻保持清醒的战术意识是技战能主导类项群运动员准备期战术基础训练的核心环节。在了解掌握专项规律与特征的基础上,增强运动员的应变能力、预见能力、创造能力,强化战术知识的积累,丰富实战经验,是塑造运动员战术意识的有效手段。注重基础战术训练,分解与完整相结合,减难与加难相结合,不断精益求精,提升运动员在各种条件下的战术运用能力,并结合自身特点与需要,发展相对稳定且个性化的战术风格。建立运动员与运动员、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良好的战术协同关系,达成“1+1>2”的战术效应,实现战术配合运转流畅。运用虚拟现实训练法,帮助运动员提高预见能力及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在赛前战术训练阶段,应以即将在比赛中施用的战术为主体,且针对比赛性质、对手特点、环境特征等因素设置具体训练内容。个人项目应以个人战术计划为依据,特长战术、特殊战术训练比重应大于常规战术训练;而在集体项目战术训练时,小组战术、全队战术为主要训练内容,个人战术练习适当减少,以模拟训练法、实战法为主,检验战术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更正。在比赛期间,有序实施赛前预先制定的战术方案,不断观察、试探对手的战术意图并隐藏自己的战术意图;在保持自身节奏的同时扰乱对手节奏,根据比赛局势的发展适时调整战术,重视战术组合;在强身体对抗中彰显技术优势,沉着冷静,勇猛顽强,灵活机变,不急不躁,以有效的战术抑制对手竞技能力的发挥。
战术训练的意义非凡,其成效直接关乎比赛胜负。虽然不同项群的战术形式、战术特点及训练内容迥异,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战术却异曲同工,所采用的训练方法也几近相同。通过项群训练理论的指引,可以进一步明确各项群之间的战术训练安排要点,为各项目战术训练相互借鉴、开拓创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不断丰富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引导运动员的战术活动在训练及比赛中得以有效实施,实现从战术达成到战略达成的过渡,为比赛制胜增添砝码。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1
[2] 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73
[3]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的创立和发展(1983-2013)[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3
[4] 田麦久.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456
[5] 陈蓉.体育战术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5
[6]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8-252
[7] 朱佳滨.短道速度滑冰战术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