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宏钢
摘 要 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难题。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针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系统的生态治国理政理论和措施。这些理论和措施是我党生态治国理政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基础。理清习近平生态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基础和理论渊源有利于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的践行生态保护国策,共建美好家园。
关键词 习近平 生态理论 治国理政
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获得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发现恶化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大家面对的世界难题。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面对我国越来越严峻的生态问题,提出了系统的生态治国理政的方略,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指导思想。
1习近平生态治国理政思想的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浙江湖州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个论断科学的阐释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关系。这个科学论断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和理论渊源。
2习近平生态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基础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大体经历了渔猎文明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不同时期的历史历程向我们证明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在渔猎文明时代,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比较和谐的。由于当时人类对自然的知识知之甚少,用于改造自然界的工具比较原始落后,主要以石器为标志,所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较大程度上依靠自然、利用自然,并且对自然天然产生原始崇拜。这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生活。”历史上就有许多部落以太阳、月亮、星星、山河等自然物作为部落图腾加以神化崇拜。这一时期在生态环境优越的地方孕育出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比如华夏文明就发源于温度适宜、水土丰美、植被茂盛、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长江黄河流域。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人类逐步积累了对自然的认识,慢慢掌握了自然的部分运行规律,尤其是青铜器和铁器为标志的生产工具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马克思说这一时代的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按照对自己有用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农耕文明时代的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自然人化的脚步加快。人类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吃穿住用等需求,人类开始了对自然的野蛮掠夺,主要表现在大量毁林开荒、任意更改河道、过度放牧等,结果是让植被减少、河道断流、土地沙化或盐碱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的生活生产都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四处迁移,原有的家园物质财富毁于一旦,这些事情在国外国内史料中都有相关描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描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不毛之地。”据考古研究表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消失原因就有当地大面积森林被破坏、过度开垦土地等有关。南美玛雅文明的瓦解也是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结果。总的来讲,农耕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体比较平衡,因为农耕文明毕竟还是一种靠天吃饭的状态,人类虽然在一些地方把自己的主观意志放大了,但是还是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感的。
人与自然关系对立和冲突集中体现在工业文明时代。首先,这一时代的人从思想上认为自己能对自然进行支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潮和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让人类天真的认为只有人类才是世界的中心,大自然不过是给人类予取予求的对象,天地万物都不过是人类发展的原材料。这种观点认为只有人类才是目的,人类才有内在价值,其他自然物的意义与价值在于能否满足人的需要。其次,随着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工具理性被前所未有的放大。再有,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生产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具有了一定的控制自然的能力,助长了人类控制自然的冲动。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生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人类的脑力和体力成倍数扩大,天上地下的自然物都纳入了人类的改造和利用的范围。为此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都不得不承认“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但是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展开,人们发现在社会物质财富增加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全球环境灾难,水污染、空气污染、光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当然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违背自然法则,处处以人类需求价值尺度为标准引发的恶果。而这个恶果让人类前期征服自然所获得物质财富大打折扣,甚至是付之流水。
今天,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必须面对的世界性难题。经济发展和和生态保护难道是水火不容的关系吗?习近平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青山绿水促金山银山、青山绿水换金山银山的时代,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沉重的。他在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3习近平生态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生态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国共产党历来生态治国理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特别提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他认为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不是基督教神学认为的人是上帝创造的结果。马克思认为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天然的第一位的生存条件,人的吃穿住用行等原料都来自于自然的赐予,在这种意义上说自然是人类的无机的身体。同时,马克思生态思想还认为人不仅是自然的产物,人还是自然的存在物。马克思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的欲望的对象是作为不依赖于他的對象而存在于他之外的;但这些对象是他需要的对象;是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力量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可以看出,人的肉体、人的精神、人的天赋和才能都对自然的有依赖性,所以人在追求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生态尤其是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的天性就是最大限度的追求剩余价值,为了达到目的可以践踏人间一切。人的尊严、自然资源、生态要素如空气、水等统统都成了资本贪婪性的牺牲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长期持续的破坏了生态环境,也破坏了人的精神环境。马克思指出“每个人都知道暴风雨总有一天会到来,但是每个人都希望暴风雨在自己发了大财并把钱藏好以后,落到邻人的头上。我死以后哪怕洪水滔天!这就是每个资本家和每个资本家国家的口号。”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要想解决就要解除资本对自然的占有和对人的占有,只有人与人的关系的和解,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几代领导集体在结合当时时代发展背景提出了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生态建设中特别提出了要大力“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当时由于长期的战争,人们没有时间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致使当时的中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森林草地盐碱化沙漠化、害虫滋生等生态问题情况突出。毛泽东提倡我们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在十二年内,基本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照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同时积极开展城市农村环境整治,消灭病虫害源头。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生态建设中突出的提出了建立环保制度和配套法律法规的战略决策。邓小平很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他认为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邓小平的倡导下,我国也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签署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公约如《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等,体现了我国作为国际社会重要一员对自己国际责任的担当。
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初步建立了配套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法律法规。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他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强调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这一时期我国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系列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较完备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一。科学发展观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胡锦涛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习近平生态治国理政思想是结合中国新形势下的特殊国情提出的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实践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和我党历来生态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7-168.
[4]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11.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62.
[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巾只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0.
[7]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