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多模态话语视角研究

2018-04-23 10:58陈喜贝刘明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话语模态英语

陈喜贝, 刘明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湖南省教育科学“基础教育学科”研究基地, 长沙 410205)

2012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建设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意义。2017年1月,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便捷的互联网服务正在快速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也在迅速颠覆和改变社会的诸多传统模式,教育模式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国内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纷纷将眼光投向教育信息化这一重要领域。2007年,美国两位普通高中化学教师的一次无意识尝试,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带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迅速进入主流”[1]。这一模式随即被“引进”国内教育界,引发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改革之后的新一轮热潮。笔者试从多模态话语理论视角对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旨在探寻有效的应用策略。

一、小学英语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缘起和基本概念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林地中学,化学教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为了解决给学生补课的问题,花50美元购买了一套帮其录课和标注字幕的软件,并将授课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供缺席的学生在家学习,缺席者饶有兴致。令两位教师诧异的是,没有缺席的学生也利用这一网络资源开始复习和巩固,这让他们意识到可以重新大胆规划课堂教学时间。这就是最初的翻转课堂,其核心概念是常规授课方式的翻转:在教师自制教学视频和交互式课堂活动的帮助下,从前在课内出现的教师讲授内容现在由学生在家提前自学完成;课堂成为解释疑惑、发展概念和参与合作学习的场所。Bergmann和Sams的教学视频出现在互联网之后不久,美国其他地区的教师和学生也开始使用这些视频和制作新的视频。翻转概念迅速主流化。两位发起者开始著书立说、频频受邀参加全国各种规模的教学会议,并组织翻转课堂会议,由他们对教师进行培训。华盛顿一位六年级数学教师Andrea Smith开始关注翻转课堂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教学短视频的录制和剪辑。

Smith所在学校的学术主管Eric Westendorf着手建立了一个网络平台,供各地教师创造和分享视频[1]。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建立于2007年的可汗学院——一家利用免费网络视频授课的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它目前已发布了超过2000段教学短视频,吸引了5600万人次观看,并获得了比尔·盖茨以及谷歌公司的赞助,该项目被认为正在翻转课堂,正在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这就是翻转课堂的起源和发展。

对于翻转课堂的定义,学界尚无一致的说法。周平认为,从教学组织角度来说,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将知识片断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教学微视频,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视频中教师对分层知识点的讲解,在课中通过师生之间及同伴之间的互动来完成作业以将知识吸收内化,在课后学生利用微视频进行复习巩固的教学形态”[2]。李允认为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全方位、多层面的翻转或改革”,是对课堂教学的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的改革[3]。Jacob Lowell Bishop和Matthew A Verleger认为翻转课堂是包含两个组成部分的教学方法:课堂内交互式学习活动以及课外计算机辅助的个别化指导(如图1所示)。他们反对将翻转课堂更广泛地定义为结合布置课外阅读任务以及组织课内讨论的教学方式,他们判断翻转课堂的标准是课外活动必须包含教学视频,而课内环节必须涉及交互式学习活动,即课内的主要元素不应当是教师的讲授[4]。

图1 Flipped Classroom(2)

由此可见,基于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翻转课堂之所以被称为一场教育革命,不仅仅是因为其形式上的革新,实际上教学微视频只是其教学环节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更大程度上缘于其对教育内涵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最新体现和延伸。翻转课堂是借助互联网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实现课外知识传送和巩固、课内认知深化和延伸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

(二)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意义

首先,翻转课堂可以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习惯、合作精神以及思辨能力。嵌入校外生活中的英语微视频、英语小游戏等学习任务能让小学生们尽可能频繁地沉浸于英语学习环境中,帮助其在无意识中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以及小组合作精神,为今后更高阶段有意识的集体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课外与课内环节是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衔接起来的,通过反复操练实践,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得到明显提高。Bergmann介绍,他要求学生每次学习微视频时做笔记并且准备一个问题带到课堂上,后来发现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好,对学习内容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刻[1]。在文秋芳教授提出的“我国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层级模型”中,“好奇”是思辨能力情感维度中一个重要的情感特质,具体表现为“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喜欢刨根问底,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善于提出新问题,对新知识、新技能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5]。小学阶段是学生这一情感特质表现较突出的时段,而翻转课堂所营造的开放、积极的学习氛围无疑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其思辨能力。

其次,翻转课堂能为小学生个性化的英语学习提供实质性的支持。正如Bergmann和Sams所说,利用微视频等课外网络资源,优生可加速学、后进生可反复学,学生的“翻转学习”(Flipped Learning)有了坚实的基础。传统的大班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翻转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多样的切入点,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安排学习进度和强度,经过独立思考后向教师寻求个性化的帮助,最终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而这一切有赖于翻转课堂模式所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沟通平台以及宽松的学习环境。

再次,翻转课堂为小学英语教师开展更深入、更具创造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提供了支持。它将小学英语教师从单调的、重复性的“低阶”知识传送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具有创造性、个性化的指导和沟通之中,向大班教学背景下的因材施教迈进了一大步。传统模式下“教、练、评”的教学环节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注,翻转模式中的课堂互动或课外网络作业增加了师生互动,增进了教师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关注。Bergmann称:“我现在有时间与学生分别相处了,我每天与每间教室里的每位学生沟通。”[1]

根据文献计量学科技文献增长的四阶段理论,有研究者发现,国内翻转课堂研究已进入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6]。虽然翻转课堂已引发热议,但笔者发现若能从多模态话语理论视角展开研究,或能对小学英语翻转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更有价值的参考。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

多模态话语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多运用于语言学研究领域。2003年,李战子首次在国内期刊中对其进行了介绍,随后相继有学者对其概念进行区别界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语言中的多模态

语言是指生物同类之间由于沟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语言是人类传递交流信息的方式,人类发展史是其交流方式的演进史,从动物原始的形体、声音和气味等交流方式,逐渐衍生出了语言文字以及图像、音乐、机器语言等多种交流方式。

语言教学中的语言特指声音和文字等符号系统,需要通过视觉和听觉系统,利用不同的媒介来发射信号、接收信号。

模态(mode)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朱永生[7]提出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嗅觉模态以及味觉模态五种交际模态。Scollon和Levine[8]将模态定义为可对比和对立的符号系统。因此,话语中的模态 (modality)是指交流过程中所涉及的符号系统,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

需要厘清的是,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的多媒体与多模态不同。从字面上看,多媒体就是由单媒体复合而成。在教学中,多媒体成了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的代名词,是指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且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一体并具有交互性的系统,实质是人类发明的传递多模态信息的媒介工具。

(二)多模态话语理论

人类的交流天然是多模态的,人类在话语沟通中也是多模态的。讲话时人类会有表情动作、语调语气,会有语境,在特定环境下普通讲话可演变为互相歌唱。即使书面文字也是经常书中有画,画中题诗、题字,采用自己喜欢的字体形式等。在艺术领域中,中国的戏曲、相声、小品,西方的歌剧,近代的电影,话语的多模态更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事物发展总是曲折的,语言文字的出现,虽然使人类可以将信息采用文字符号方式长期记录,但也导致其他符号的丢失,比如表情动作。因此,传统的语篇分析一般只注重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分析,而忽略了对其他符号如图像、声音、颜色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者们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及皮尔斯的符号学为基础,将语篇分析的研究范围扩展到除文字以外的其他领域,即把单模态的语篇分析法扩展到多模态分析中。

多模态话语是指利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通过语言、声音、动作、图像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9]。Martin认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由五个层面的系统组成:文化层面、语境层面、意义层面、形式层面以及媒体层面[10]。

(三)多模态话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作用

不同的模态作用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模态能够互为补充、强化、协调以体现讲话者(即教师)的整体意义,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多模态话语能对小学英语传统教学起到补缺作用,主要体现在意义和情境两个方面。单一模态往往不足以完整表达说话者的意思,这时候就需要其他模态进行补缺辅助,如解说时辅以手势、口头表达辅以PPT文字说明或图片示意等。在创设情境方面,多模态的互补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例如,教师在介绍西方节日文化时仅仅通过口头讲述不足以营造逼真的情境,如果同时展示节日图片、播放节日音乐甚至发放节日特色小礼物,异域文化情境就能得到更仿真的创设。

其次,多模态话语能对小学英语传统教学起到强化作用,即通过使用不同以往的模态来重复或突出部分内容。例如,在讲授“hug”(拥抱)一词时,教师可分别通过口头语言、PPT图像以及肢体语言来强化其意义,加深学生对词义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听觉模态、视觉模态以及触觉模态进行更高效的沟通。

再次,多模态话语能对小学英语教学起到较强的协调作用,主要表现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以及实现多重教学目标等方面。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单一的口头传授更会引发其厌烦情绪。多模态教学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持续关注,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积极、自然、和谐的整体。另外,语言长于传递信息,音乐利于激发情感,游戏有助训练技能。由此可见,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等教学目标需要通过多模态对教学环节、手段、内容等进行协调才能实现。

三、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将多模态话语理论运用于作为新生事物的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提出以下策略。

(一)强化多模态意识

朱永生教授指出:“回顾迄今为止的话语分析,几乎都是以文本为基础的。这可能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7]文本并不等于实际使用的话语,自然状态下出现的话语活动往往具有多模态性,而以前很少有人从多模态的角度进行话语分析。Simpson在2003年一次主题为多模态化的国际应用语言学研究会上提出,多模态化研究的选题方向之一是在学术和教育情境下多模态化的应用[8]。由此可见,多模态话语分析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将多模态理论运用于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更是一个全新却有意义的尝试。要将多模态理论运用于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首要任务便是强化教师的多模态意识,包括积极学习多模态相关理论和培养教师翻转课堂教学中多模态感知与辨别能力,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能保障其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同时为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可能。

(二)丰富多模态设计

翻转课堂模式极大延伸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广度和宽度,将学校与家庭、学习与生活有机联结起来,构建了一个更加自然、丰富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非常契合当今小学英语教学的迫切需求。以此为基础,丰富多模态设计是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师需要关注的第二点。

首先,以创设模拟真实语境为目的丰富设计。积极的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者正处于语言学习的敏感期,翻转课堂有望为其创设积极的英语语言环境,多模态理论为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保驾护航。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 1: We’ll Go to the Zoo为例。为了讲授We’ll see (tigers, lions, elephants, pandas…)这一句型和相关词汇,教师可在课前环节中设计如下活动:1.上网观看英语微视频,了解、记录动物园可能见到的动物英文名称;2.与家人讨论和制订动物园游玩计划,用英文标注重点信息,如时间、交通方式、需要携带的用品、想要看到的动物等;3.去动物园游玩参观,记录更多动物的英文名,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阅读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中英文说明,并用简单的英文关键词记录动物们的习性;4.回家后画图记录游玩经历并用简单的英文进行口头讲述;5.将课前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上与大家讨论。在课后环节还可设置知识巩固和拓展的活动:1.观看一个保护动物的英语短视频,培养动物保护的意识,同时巩固已学词汇和表达,为拓展高阶词汇做好铺垫;2.将We’ll go to the zoo换成We’ll go to the park (museum, library, music hall …),并进行类似操作,为学生积累跨学科知识的英文表达和研究意识打下基础。以上设计选用了丰富有效的模态,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了一个积极的真实语境,同时提供了跨学科学习英语的练习和指导,关注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能有效地实现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

其次,以辅助教学为目的丰富设计。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中也存在多模态,比如教师通过声音、动作、图片等进行授课。由于课外网络资源的运用以及多模态理论的启示,小学英语翻转课堂中多模态密度可能更高、范围可能更广。课内教学环节持续时间大多为40~45分钟,小学生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教师如果善于丰富和选择模态,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被吸引,教学效率会更高效。例如,教师可通过着装、动作、声音、教室布局、背景音乐、PPT图片、视频、贴纸、卡片等调用各种有效的模态开展课内教学活动。同样,多模态还可运用于翻转课堂的课外环节辅助教学。

(三)促进多模态互动

传统小学英语课堂中互动的主体和模态较为单一,以师生单向的单模态或双模态互动为主。而翻转课堂中互动的主体增加,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还有真实语言情境中涉及的他人,以及虚拟语境中的计算机,互动呈双向或多向趋势。教师可利用翻转课堂的特点,关注和促进多模态互动,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可设计简单的网络练习或小测验,供学生在家学习微课资源后进行低阶知识的运用操练和检测,通过计算机数据,教师可在课前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依此进行下一步教学设计或调整;在课堂上,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口头、书面文字或图画等方式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口头解说、PPT演示等方式与个别学生、学生小组或者全体学生进行互动。

(四)实现多模态连贯协同

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中,多模态无处不在,各模态的作用不尽相同,各模态之间也不是全都和谐;在人为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各模态的作用和优势,扬长避短,避免无效模态,将各种积极模态合理地贯穿、整合到教学流程中,以实现教学最优化。比如在小学英语翻转课堂的课内环节中,授课之初,教师用言语和动作等视听觉模态确定要讨论的问题,进行提纲挈领的介绍;随后利用板书、PPT、姿势等视觉模态以及多媒体、师生言语等听觉模态,甚至课堂试验操作等触觉模态展开讨论和分析;最后利用教科书中的文字、图像等详细阐释,对所研讨的内容作视觉的归纳总结[8]。总之,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环节的教学设计中,各模态之间应该是相互协同、衔接连贯的。

(五)开展多模态评价

多模态评价,即“采用多种模态方法对学生学习结果或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是“多方法、多渠道、全方位的评价”[11]。在小学英语翻转课堂背景下,“多方法”体现为形成性评价中的网络单元测验、课堂汇报、角色扮演等,以及终结性评价中的卷面测试、口头测试等方式;“多渠道”表现为师评、小组评、自评以及机评;“多方位”表现为多维度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效果等。总之,翻转课堂丰富了小学英语多模态评价的内涵,而多模态评价保障了小学英语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

(六)优化多模态教学资源

在课外为小学生营造多模态学习环境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所使用的课外教学资源一般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教学形式娱乐化程度过高。为了增加学生的使用频率,课外教学资源多以游戏的形式存在,极易造成缺乏自律的中低年级学生沉溺其中。二是教学内容单一。软件多基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开发,多为照本宣科读单词,读简单的对话,简单地记忆,缺少智能的互动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因此,目前的多模态教学软件亟待优化。此外,以跨学科英语教学为基础的资源建设也势在必行。

需要指出的是,小学阶段多模态教学资源的开发优化以及翻转课堂的教学都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将多模态理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Tucker B. The Flipped Classroom: Online Instruction at Home Frees Class Time for Learning [J]. Education Next, 2012(1):82-83.

[2]周平.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及其理论基础溯源[J].外语电化教学,2015(2):72-77.

[3]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8-23.

[4]Bishop JL, Verleger M. The Flipped Classroom: A Survey of the Research[J]. ASEE 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13.

[5]文秋芳.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6]卜彩丽,孔素珍.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述评[J].中国远程教育,2016(2):26-33.

[7]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8]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10.

[9]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10]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2):97-102.

[11]王慧君.多模态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70-76.

猜你喜欢
话语模态英语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读英语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酷酷英语林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