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浪潮与成因

2018-04-23 10:25张耀辉齐云龙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交易成本使用权交易

张耀辉,齐云龙,刘 东

(暨南大学 产业经济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依托互联网平台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共享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一大热点,越来越多的共享经济模式不断涌现,社会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中国政府在大力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经济发展理念。新华社报告显示,仅2015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就高达1.95万亿元,预计在未来5年,共享经济行业还将迎来40%的年均增长,到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将占GDP比重的10%以上,共享经济将会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1],一个共享经济的浪潮正在形成。

事实上,共享经济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共享经济又被称为“分享经济”或“协同消费”,最初由社会学教授费尔逊和斯潘思提出,认为“协同消费”是一种满足日常需求并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日常活动[2]。之后博茨曼和罗杰斯[3]进一步提出,共享经济是指消费者的需求从获得私有物品所有权消费转移到使用需求的满足上来,形成新的消费模式。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共享经济产生的缘起,就在于交易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使得买卖合约变为租赁合约得以实现。里夫金[4]提出,共享经济带来了一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资源革命,带来了经济生活的全新组织方式,将会超越传统的市场模式。在Dervojeda等[5]的研究中,共享经济的价值在于拥有某项资源的消费者与需要这种资源的消费者之间,对某一时间可以接受的交易成本创建一个匹配。卢现祥[6]认为,共享经济的本质在于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将不可交易的资源进入可交易的范围,共享经济是产权领域的一场变革,即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人们的消费也由原来的买卖合约为主转变为租赁合约。

多边平台理论认为共享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是多边交易平台的广泛建立,这是共享经济的基础,只有通过多边交易平台才能实现经济资源的共享和满足消费者的更广泛需求。Golovin[7]突出强调共享经济的平台作用,指出通过交易平台服务提供方和使用者之间的直接交易,形成了最初的双边交易市场,帮助人们更有效地使用从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增加市场竞争,并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郑志来[8]认为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经济、新商业形态,通过借助网络等第三方平台,将供给方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暂时性转移,通过提高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需求方创造价值,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享经济:全球态势和中国概览——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要点》中对共享经济的定义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9]。

共享经济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冲击着传统的商业模式,那么这个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概念,为什么在最近几年会突然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其原因是什么?基于此,本文将对共享经济浪潮及成因进行探讨。

二、基于交易成本的共享经济形成

共享经济浪潮不是一个孤立的创新现象,而是一个曾经被商业和学界重视,却受到阻碍、缓慢演化的现象。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以优步为代表的商业模式成功以后,极大地刺激了市场,共享现象呈现了暴发式增长,甚至形成了一种新的思维定式,人们可以把任何东西都用于共享,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空调等共享模式产品不断涌现。

国内外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共享经济的成因,虽然存在差异,但都承认了技术进步是推动共享经济形成的关键因素,技术进步影响了一些中间变量,再通过商业模式变化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但是,不论在传统市场还是共享市场,技术进步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如果只是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而言,那么传统市场和共享市场就没有本质区别了。事实上人们不仅能在共享市场上花费更小的交易成本实现自己的消费需求,共享市场还有着比传统市场更广泛的交易量和更高的交易成功率。过多地强调技术的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技术突破,只能说明个案,无法解释共享经济为何会呈现爆发性的增长。这些研究的局限就在于没有把交易成本随着技术进步的下降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进而对商业模式形成普遍性的影响,轻视了这场有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

从历史上看,获得暴发式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发生变革,基础设施的巨大变革往往又是通过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而改变人们的行为。共享经济浪潮的到来,就应该遵循这样的逻辑。换言之,共享经济是技术进步通过经济社会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决定共享市场与传统市场的分界本质在于交易成本的变化所引起的经济运行模式的改变。

(一)交易成本结构与影响

交易成本最早由科斯提出,在契约签订过程和实施过程中,交易成本主要指进行谈判,讨价还价,拟定契约,实施监督来保障契约的条款得以按要求履行的多种费用[10]。科斯定理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雷托最优。后来的学者通过不断深化研究,将交易成本的定义不断细化,但总体来看,学者普遍认可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了搜寻信息的费用、达成合同的费用、签订合同的费用、监督合同履行的费用和违约后寻求赔偿的费用[11]。

交易成本是由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构成的,事前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了信息的搜寻成本、讨价还价成本和签约成本等,从市场特征可以看出,这些事前的交易成本与交易频率紧密相关,交易的频率越高,事前交易成本就越大。在以往的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人们为了节约交易成本,采取建立组织、扩大交易规模的方式,但这等于是在歧视创业企业和小企业。由技术进步形成的基础设施往往可以带来交易成本普遍下降的革命,如铁路与蒸汽机的使用,飞机与航空业的发展,电报的出现,都曾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事后交易成本主要是指监督合同履行的费用和违约后寻求赔偿的费用,这一成本与制度关系十分密切,但现代技术进步的重要方向是提高监督效率,在与制度结合后,也不断地带来事后交易成本的下降。共享经济浪潮形成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出现了导向于两种交易成本节约的技术进步,通过平台实现了交易信息的零成本披露,大幅度地降低了搜寻成本,通过建立契约制度,实现极低成本的“订(制)”,而通过结算技术和评估技术实现了双向监督。

市场的本质在于交易,交易越频繁,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就越大。但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会出现市场失灵的问题,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率,便使用组织(企业)代替市场,以降低交易频率,节约交易成本。而与之相反的命题则是,如果市场的作用增大,交易频次增高,形成了市场代替企业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市场的交易成本低于企业的交易成本。本文认为共享经济浪潮的形成,是随着市场交易成本的改变,所引起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在这一模式下,市场价格的运行机制更加高效,逐步形成对独占消费模式的取代,表现为对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企业所有权的替代。在这一过程中,私人市场和中介市场也得以快速发展,并成为原有市场结构的有益补充。同时,共享模式也刺激着社会消费,推动着社会闲置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得以往无法进入市场的社会资源进入到流通领域,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消费者的福利最大化。更进一步地分析,消费决策取决于对成本和收益的考量,所有权交易相较于使用权交易存在着一个进入门槛,即对产权交易的一次性支出费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类一次性的支出费用都是明确的,且差异很小。而使用权交易相较于所有权交易进入门槛低,交易频率高,因而需要承担更多的交易成本,这类交易成本在不同个体之间则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共享经济的本质就在于共享经济模式下,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市场价格机制运行更加有效,能够使共享消费支出大幅度低于独占消费支出,这样在共享经济模式下就能使原来无法达成的交易得以达成。在共享经济模式中,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平台经济,依托平台经济就可以利用中介组织,并通过平台来快速实现供需匹配降低交易成本,使得永久性独占的消费形式转变为依靠市场价格运行机制的租赁消费,如此一来,共享经济才成为一股新的浪潮。正如企业能代替市场是因为节省交易成本,共享经济的本质也产生于交易成本的降低。

(二)交易成本与资源利用

传统观念认为,独占是产权的唯一形式,也是产权足够明晰的基本方法,不论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拥有明晰的产权,可以形成效率,不然会自发形成内生的交易成本上升,破坏最优效率状态。但是,独占所产生的排他性阻止了人们对闲置资源的利用,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外生技术进步降低了交易成本,就可以降低产权独占性,增加产权共享性,从而挖掘闲置资源,使得闲置资源被那些资源需求者所利用。这一过程的实现就需要增大交易频次,扩大交易范围,增大交易总量,从而促使资源整体利用水平得到提升。

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基础设施的交易成本下降是硬性交易成本,主要影响的是交易范围,是对空间的影响,而由信息革命带来的交易成本改变主要是信息性的,影响的则是交易频次,调节的主要是时间变量。独占模式让时间因素固定,全部为财产权所有者拥有,而共享模式让资源在时间上灵活分配,从而改变了资源供求状态,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资源利用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简化的资源利用模型

图1中的E点代表市场交易成本无限大,此时,市场的价格机制是缺乏效率的,整个市场以产权交易为主,几乎不存在共享交易。图1中的A点,市场交易成本较高,市场价格运行机制不具有成本优势,整个市场以独占模式为主,共享模式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存在着个别产业可以牺牲独占产权的制度改进,以换取时间轴上的资源配置效率,如抵押、典当。图1中的B点则开始出现了普遍交易成本下降的制度变革,如租赁商业模式的形成与普及。A点、B点代表的两个状态都没有涉及到交易成本技术的变化,F点代表科斯定理的理想状态,即在市场交易成本接近零的情况下,所有权的配置不再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初始产权如何分配,当事人之间的交易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整个市场以使用权为主的完全共享消费为主要内容。市场在从E点向F点转变的过程,可以理解成一个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买卖双方均能以更小的成本实现自己的需求。A点和B点处于中间状态,根据交易成本的不同,市场结构也会存在差异。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严格意义上,E点、F点的极端状态都不会出现,大多都是位于A点、B点之间的市场结构环境。

这一规律提示了交易成本下降与资源利用的关系,人们不仅会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利用组织节约资源,也会通过制度变革和技术进步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源的再利用。

(三)共享经济的形成路径

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供求关系交叉,消费者因其有闲置的财产,而有可能将资源闲置时间让渡给需要资源的人,这就形成了供求关系倒置。这一点与租赁经济并不完全相同,租赁经济是供给一方把资源按时间分配给不同需求者,而共享经济除了供给一方主动分配时间外,还有可能使得需求一方被某些第三方调动出来,成为“临时的供给方”。

显然,调动消费者存有的大量闲置资源才是提升社会资源总效率的方向,问题的关键在于,消费者愿意将自己的所有权财产拿出来共享吗?在传统经济中,消费是在购买瞬间完成的,所有权被强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家庭物品并不是用于生产的,存在着物品初始用途的观念障碍。这种障碍需要制度推动,使人们克服旧观念,形成与消费不一致而与供给一致的新观念和新习惯。平台企业往往是这一观念性障碍最重要的克星,因为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调动消费者,让人们把物品的消费行为转换成生产行为。平台企业的大量出现是共享经济浪潮形成的另外原因。

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构造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多赢,基础是三赢,即供给方、需求方和平台均赢。而构建这样的契约关系,需要建立新的权利概念,将使用权、转让权、收入权纳入契约关系。其中,使用权被强化,转让权与收入权得到法律与制度的保障是共享经济浪潮快速形成的关键,形成了内在持续加强的良性循环。

转让权指人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将自己的资源投入到市场进行交易,资源在个体之间的流动是顺畅的。转让权的保障使得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进一步刺激着共享经济的消费需求。而收入权则是指资源的拥有者在转让的过程中,可以凭借资源的转让获得收益。收入权的保障使得社会资源拥有者更加乐意将资源投入到市场,形成了消费者让渡使用权的动力。当然,在共享商业模式中,最大受益者是平台企业,他们管理着这三个权利,所获得的是信息租金。假设消费者闲置物品的使用成本为零,而需求者愿意出价获得的服务为租赁价格P,P是需求者购买类似物品所带来的效用,通常P是需求者的成本,它要低于类似物品的效用,才可以形成剩余,剩余越大,越容易刺激需求者参与共享。租赁价格P被平台企业分配成三个部分,P1为消费者利益,必须足够大以克服消费者所感受到的交易成本,并有足够的剩余;P2是扣除需求者所承担的交易成本以后的消费剩余,是真正的消费动力;P3是平台企业的剩余,是扣除分割给供求双方的P1、P2以后再扣除运营成本的剩余。三者之间需要合理分配,既要保证物品所有者从消费者转为供给者获得足够的激励,又要保证需求者有足够的动力参与购买这种有着额外交易成本的物品,最后才轮到平台企业自己的利润。当利润达不到足够的预定目标时,这一契约关系可能还不会成立,需要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这是共享经济制度进步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动力。使用权的强化,转让权、收入权的保障协同推动着共享经济市场的良性发展与扩张,呈现制度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混合发展趋势。由此,共享经济的形成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共享经济的形成过程

假设当前市场状况为A点,即可能由于市场不完善,技术落后等原因存在着较高的交易成本,存在着市场失灵,整个市场还是以产权交易为主。之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制度改进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交易成本逐渐降低,整个市场结构会向具有更高效率的B点移动。在B点市场结构下共享消费增多,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更多的闲置资源进入到市场。同时,逐步降低的交易成本也刺激着消费需要,供需的增加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曲线向上移动,整个市场逐渐移动到C点。在共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市场的均衡点由A点向B点移动,B点向C点移动,这两种移动是随着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而同步进行的,进而推动整个市场结构走向以使用权交易为主的共享经济模式。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配套及共享经济制度的完善,共享经济规模将逐步扩大形成浪潮。

三、使用权强化的商业条件及其结果

科斯定理中包含着一个重要概念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即财产权,人们把这一权利简单化为产权,但实际上,产权有多重形态,对市场交易的性质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使用权、转让权、收入权都是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权利,虽然它们不是新的权利设计,但在共享经济时代,没有这些权利,共享经济无法运行,正是因为这些权利得到了强化,共享经济才成为浪潮。

(一)使用权强化的商业条件

共享经济的成因在于交易成本的下降,加强了使用权的效用,而在现实的经济领域,使用权强化的商业条件又是什么呢?本文综合社会现实,通过分析当前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认为,使用权强化的商业条件主要可以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

1.消费观念变迁

在传统经济中,消费是在购买瞬间完成的,所有权被强化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物品初始用途的观念障碍,人们的消费观念还停留在对价值和所有权的重视上,但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使用权而非所有产权上,以获得收益,共享经济的雏形便诞生了。而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大数据、云计算、第三方支付的广泛使用和各类大型平台企业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存方式的传播,人们的认知观念进入了转轨阶段,先进的共享理念正在逐步代替传统的消费观念,共享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消费者在购买时就会思考产品在未来被共享的可能,而在购买之前也会以将来是否能够共享作为一个备择方案。如果说成本具有主观性,那么社会整体上使用权观念的扩张,不仅会让人们对频繁交易的恐惧下降,也会促使市场交易成本的下降,进而使之参与到共享经济浪潮的自我强化之中。

2.互联网技术支撑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人们的生产消费活动受限于物理世界,并按地理区位分布于城市和农村之中,博茨曼和罗杰斯[3]认为物理世界的限制导致了高昂的事前交易成本,这使得相互分享变得不太可能。而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第三方支付的普及和各类大型平台的设立,可以帮助人们利用更短的时间来实现交易匹配,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产品和服务的共享渠道。同时,通过平台上客户的评价机制及平台建立的信誉制度,消费者可以更好地甄别产品信息,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阶层的消费者都广泛地使用互联网平台分享自己的闲置资源和寻找自己的消费需求,技术的发展打破了物理世界的限制,使得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消费者进入共享市场成为可能。同时,一系列市场条件的改善也推动着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到共享市场。在此模式下,人们能够以更少的支付获得产品的使用权,满足消费需求,交易成功率的大幅度提升大大降低了消费者对产权的依赖,使用权消费成为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特征。

3.信任机制建立

不论在传统市场还是共享市场,平等自愿原则都是达成交易的先决条件,但交易是否能持续、交易后交易双方是否能满意,实现共赢,依靠的则是信任。传统市场信任机制的建立,靠的是对产品和服务的品牌维护、消费者诚信档案的设立及国家机关对不诚信行为的打击。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共享经济信任机制的建立不仅有传统市场的方法,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即时性。首先,在共享经济中更加注重互动,这种互动是多向的、广泛的,可以增进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其次,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更加注重客户的管理和需求,客户可以通过评价机制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评价,新的消费者参与到共享经济中来,就可以根据已有客户的评价来进行选择。最后,各类型平台都有自己设立的信誉惩奖制度,利用这个制度平台就能更加高效地区分诚信商家和不诚信商家,告知消费者并给予其相应的奖惩。

4.外部环境变化

共享经济的兴起离不开外部因素的刺激。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低迷不振持续发酵,经济形势不乐观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财富与消费的关系、如何更高效地利用社会闲置资源。人们开始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并逐步接受使用权更为重要的消费理念,无形之中强化了使用权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知识积累的增多,人们开始能够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更大胆地去创新,共享经济模式也正是在这种开放、创新的时代中诞生,并逐步被人们接受和认可。

(二)使用权强化的结果

伴随着使用权的强化,租赁消费逐渐取代买卖消费成为市场的主流,在此基础上,共享经济这一独立的经济运行模式出现了,共享经济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市场运行机制,传统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受此影响也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最终形成共享经济的浪潮。

1.消费模式变革引导消费需求的扩张

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模式将迎来巨大的变革。首先,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变革。在传统的所有权消费模式下,消费者之间存在着零和竞争关系,而资源的有限性,也导致了这种竞争关系会随着市场交易的增多而逐渐加剧。而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要转变,合作共赢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反馈,大大降低了消费的事前交易成本,推动着消费者规模的扩张。其次,消费者消费内容的变革。以往消费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满足现实需求,解决的是消费者的“痛点”问题,属于较低层次的消费。但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者的任何消费行为都会被广泛记录,并依托当前的互联网、云计算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消费者潜在的消费需求,此时的消费内容将逐渐演变为解决消费者的“痒点”问题,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成为消费的主流,而“痒点”需求的实效性、个性化,也推动着市场结构走向共享模式。最后,消费者角色的转变。传统的市场结构下,消费者主要作为需求方存在,被动地接受着社会生产的供给。但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者角色将发生转变,依托当前的技术条件,消费者可以直接参与到生产领域,产消者(Prosumer)将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既是消费主体又是生产主体,社会分工变得更加细化,传统的市场结构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

2.需求共享化引导的生产模式变革

共享经济模式下,随着共享化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张,生产模式也将随之迎来革命性的变革。首先,企业的盈利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商业行为中,生产者的盈利主要取决于商品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差额,扣除生产及其他的一些费用,生产能力和议价能力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关键。但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所有权交易被使用权交易所取代,企业的盈利将从所有权的销售溢价转变为租赁溢价,产品的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将成为企业盈利的核心来源,这势必导致企业盈利模式的重大变革。其次,企业的生产模式也将发生重大变革。传统市场存在着体制性的悖论,即竞争与创新驱动生产效率持续提升和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可是当边际成本趋近于零时,商家将无法收回投资,利益相关方也无法获得满意的利润,行业巨头会因此争取市场份额以建立垄断,阻碍看不见的手引领市场达到生产和消费近乎零成本的最有效模式。追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市场垄断地位便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目标。但在共享经济模式下,企业的盈利来源主要依靠租赁收入,产品的运营与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传统的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生产模式势必发生变革,以满足企业共享模式下的生存发展需要。同时,由于管理和运营的可复制性也使得企业的垄断难度加大。再次,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内容以解决“痒点”问题的“改善型”的消费需求为主,而这类需求在个体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也使得传统标准化生产企业进行市场垄断的难度日益加大。最后,产业结构受到共享经济的影响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因为在共享模式下,市场进入门槛低,可复制性强。同时,产消者的存在极大地压缩了传统产业的利润空间,传统产业如果不转型,势必会被社会淘汰,这无形中倒逼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3.共享浪潮的形成

伴随着消费模式的变革,共享消费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且共享经济内在良好的正向反馈推动着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张。受此影响,供给侧也将迎来与之相配套的变革,企业盈利将主要依托租赁消费,产品生产势必围绕如何提升再利用次数展开,企业管理运营也将发生重大变革。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深刻变革进而促使社会基础设施投资紧紧围绕共享市场进行。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降低了市场的硬性成本,共享交易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张,推动着共享浪潮的形成。

四、主要结论

共享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学说,这些观点学说过多地强调技术的作用,但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的技术突破,只能说明个案,不能说明经济社会的变革性影响,以往的研究缺少对浪潮现象的解释,没有把交易成本随着技术进步的下降变成一种普遍社会行为,进而对商业模式形成普遍性影响,有可能轻视了这场有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

第一,共享经济是人们追求更高经济运行效率的结果。传统观念认为,独占是产权的唯一形式,也是产权足够明晰的基本方法,不论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拥有明晰的产权,可以形成效率,不然会自发形成内生的交易成本上升,破坏最优的效率状态。独占模式让时间因素固定,全部为财产权所有者拥有,而在技术和制度进步的支持下,人们的注意力从资源的空间配置转移到时间利用,更加高效地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共享模式让资源在时间上灵活分配,从而改变了资源的供求状态,这与21世纪的经济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在21世纪,人们注重高效、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而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正是这种理念的实践。

第二,在共享经济的形成过程中,使用权、转让权、收入权三权强化协同推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台是交易成本节约导向的推动者,也是创新者,只不过平台主要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并对产生交易成本节约的技术不遗余力地开发和利用。交易成本的下降强化了使用权在商业模式中的应用,使得以使用权交易为主的共享模式取代以产权交易为主的独占模式成为可能。同时,转让权和收入权的保障,使得共享市场形成内在的良好循环反馈,推动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

第三,共享经济浪潮的形成是技术进步与使用权强化的综合结果,在消费者之间建立了联系,形成供求关系的转换。共享经济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运行模式,深刻地影响着消费模式和生产模式的转变。共享经济改善了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关系,推动着消费者之间的合作共赢,并引导致力于解决消费者“痒点”需求的产品成为消费的主流。此外,消费者开始以产消者角色进入到市场领域。消费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生产者的生产模式和盈利模式,推动社会产业结构的发展转型。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变革刺激着社会基础投资建设,进一步扩展了共享市场的范围,推动着共享浪潮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秦海涛.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探讨及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建议[J].商业经济研究,2016,(24):124-126.

[2] Felson,M.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roach[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21(4):614-624.

[3] 雷切尔·博茨曼,路·罗杰斯.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J].交通与港航,2016,(5):71-71.

[4] 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M].赛迪研究院专家组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34-246.

[5] Dervojeda, K.,Verzijl,K. ,Nagtegaal,F.,et al. The Sharing Economy:Accessibility Based Business Models for Peer-to-Peer Markets[R]. Business Innovation Observatory,European Commission Case Study No.12,2013.

[6] 卢现祥.共享经济:交易成本最小化、制度变革与制度供给[J].社会科学战线,2016,(9):51-61.

[7] Golovin, S.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Is Dead, Long Live the Real Sharing Economy[DB/OL]. http//pando.com,2013-08-25.

[8] 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2016,(3):32-36.

[9] 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分享经济:全球态势和中国概览——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要点[J]. 浙江经济,2016,(6):21-24.

[10] Coase,R.H. The Nature of the Firm[J]. Economica,1937,4(16):1-44.

[11] 沈满宏,张兵兵.交易费用理论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44-58.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使用权交易
卫星轨道资源使用权的继受问题研究
依法收回的土地使用权重新出让如何办理登记
“交易成本” 需要重新定义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管理体系重构研究
旅游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