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摘 要: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合理地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以学生为主题的语境,搭建教学支架,有利于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動建构和主题相关的语法意义,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自然、互动的环境中更好地掌握语法,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情境支架 教学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语言知识中指出: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对于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学习要特别注意语境的创设,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要特别关注语言知识的表意功能。《课程标准》还在语法知识中进一步指出:高中阶段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法学习的延伸和继续,应在更加丰富的语境中通过各种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恰当运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英语语法知识。
《课程标准》的理念先进,愿景美好,然而,在现实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关注情境和语境的运用,通常是在没有意义的、割裂的语境中注重语法规则的机械传授,通过句型操练的方式或者单选题的反复训练进行语法教学。长期如此的教学带来的结果是授课无味,学生学习无趣。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但是也很难避免学生刷题快,忘得快,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理论依据
情境学习理论,是20世纪90 代以来当代西方学习理论研究的热点,是心理学领域继“刺激—反应”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研究取向。知识的获取、学习的发生可以通过情境学习的方式进行,而并非一定通过言语传授的方式。(崔允漷,2012)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指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的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
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合理地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以学生为主题的语境,搭建教学支架,有利于和学生的已有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建构和主题相关的语法意义,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自然、互动的环境中更好地掌握语法,优化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践及案例分析
新授课内容——虚拟语气运用。
(一)在导入中搭建情境支架,引发学生共鸣。
在公开课的前一周,学生刚刚经历了难忘的春游活动。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向学生展示各种生动有趣的春游照片,和学生先前的经验相联系,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兴趣。
1.预设问题(以学生小墨和朱礼昊为例,设置问题:)
Teacher: What were they doing?
Student: They were eating a lot.
2.呈现(通过学生的回答,呈现虚拟语气结构)
呈现虚拟语气的基本结构之一
Teacher: If Xiao Mo had eaten less, Zhu Lihao would have eaten more.
呈现虚拟语气的基本结构之二
If I didnt know you, I wouldnt understand how beautiful it would be to stay with young, energetic and ambitious young people.
呈现虚拟语气的基本结构之三
If I should take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college, I would fight for my dream university.
3.总结
(二)在活动中搭建情境支架。
行动学习理论认为:人要掌握一定技能,需要10%的时间学习知识和信息,70%的时间练习和践行,还20%的时间与人沟通和讨论(水木然,2016)本节课笔者设计的小组活动就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操练虚拟语气的平台。实践证明,通过趣味小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的操练环节更能加强和巩固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
小组活动之一:回答问题的同学在1到9的号码中任意选择一个数字,并完成该数字指定的任务。该活动的亮点在于答题者无法预测到自己会选中什么样的问题,问题的随机呈现让参与者的积极性大幅提高。任务设计中甚至还有“请把此问题交给你最好的朋友来回答”诸如此类的请求,这既强化了学习者对知识的操练,有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习者在和谐而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小组活动之二:在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中,贴近学习者生活及认知背景的设计毫无疑问是最有效的活动之一。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不同于一般讨论的活动:接龙讨论。笔者在课堂同时呈现两张图片,并配文字。
图片1是现任校长照片,If I were the headmaster...
图片2是苹果手机照片, If cell phones hadnt been invented...
接龙讨论活动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习者的想象力,培养了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以图1为例:
学生1:If I were the headmaster, I would give no homework to all the students.
学生2:If I had no homework, I would spend all my time playing basketball.
学生3:If I played basketball everyday, I would become as tall as Dou Jun. (笑)
学生4:If I became as tall as Dou Jun, I would have a beautiful girl friend. (大笑)
小结2:趣味盎然的小组活动使生生互动成为本节课的亮点。更重要的是,讨论接龙没有固定的结论,讨论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的影响。而学习者在讨论过程中碰撞出的火花无疑是知识点熟练掌握的催化剂。
除小组活动之外,笔者还设计了欣赏文学中的虚拟语气的活动。英国文学家培根说:一些书浅尝辄止,一些书狼吞虎咽,还有一些书要细嚼慢咽。文学名著中的经典对白则是需要细嚼慢咽,细细品味的内容。
经典之一:名著节选
1.读:全体学习者通过大声朗读来赏析虚拟语气的声律之美。
2.译:通过翻译,学習者将在中英两种语言中切换,感受虚拟语气所传达出来的作者情感和意图,领略经典之美。如:选自《简爱》的经典对白:“If god had given me wealth and beauty, I would make it as hard for you to leave me now as it is hard for me to leave you.” 来自英国伟大作家狄更斯的“If you were a teardrop in my eye, I would never cry for fear of losing you .”再如“The word happy would lose its meaning if it were not balanced by sadness.”
经典之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的经典代表作对作者自己能看见光明做出了重重假设,是虚拟语气在文学著作中最为典型的运用。
听:在柔美的背景音乐中,笔者播放Three days to see的音频,在涉及虚拟语气部分设空填词。学习者需要仔细聆听,揣摩虚拟语气所表达的含义。
写:I have often thought it _________ be a blessing if each human being ________ be) were stricken blind and deaf for a few days at some time during his early adult life. Darkness_________ make him more appreciative of sight; silence_________ teach him the joys of sound.Now and them I have tested my seeing friends to discover what they see. Recently I was visited by a very good friend who had just returned from a long walk in the woods, and I asked her what she had observed.. “Nothing in particular,” she replied. I _________ incredulous ________ not been accustomed to such reposes, for long ago I became convinced that they seeing see little.
读:在听写完成以后,全体大声朗诵名片美文,赏析虚拟之美。
小结:语法教学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将字词句融入语篇,帮组学习者构建语篇体系,在语境中运用语法,在语境中品味经典,让更多的学习者能走出零碎语法点背诵的困境,在经典的滋润中水到渠成。
四、结语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结合适当地运用情境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理论,通过富有内涵和趣味的语境引入,为学生英语语法学习提供恰如其分的支架,有效地开展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认知活动,才能帮助学生高效地构建语法知识,培养其综合语用能力。教师在导入环节搭建情境支架,可以拉近和学生距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新授知识过程中搭建情境支架,更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使知识形成更加广泛的联系,同时教学过程也更有趣;教师在巩固环节搭建情境支架,有利于学生形成更加牢固的知识网络,充分掌握并吸收本节课的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法的自信心,优化语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崔允漷.学习如何发生:情境学习理论的诠释[J].教育科学研究,2012(7).
[3]王生虎.搭建教学支架优化听力课教学效果[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1).
[4]沈晓红.利用提问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