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8-04-22 01:31张秀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4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张秀菊

摘 要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学习中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好新奇的事物。《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学具以形成丰富的形象,促进认识的深化,已在教学中日益深化为人们的共识。让学生运用学具操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直观,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学具操作,不仅能顺应儿童好奇心的特点,而且手脑协同动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有很大的好处。如何操作学具呢?我认为:指导学具操作,激发学习动机,能促使学生愿学;针对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学具;动手操作学具,能明白算法;通过操作学具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很重要。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学具巧用学具,谈谈我的体会。

关键词 乐学情趣 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1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愿学

我根据教材的需要,充分利用学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促进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公式推导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公式推导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公式的理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展开对于公式的应用。公式推导中如何能够加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加深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的记忆,对于公式的理解更为透彻。学具的运用辅助公式推导的教学过程,对于公式展开大胆猜想,通过学具的应用进一步对于自己的猜想展开验证。这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加深学生对于公式推导过程的印象,让学生对于公式的掌握更为牢固。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利用学具操作,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学生联想“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思考方法(转化),操作方法(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通过先旋转,再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思维方法(类比推理),学习内容(三角形面积公式S=ah?)等几个方面进行迁移,然后抓住知识分化点,即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同梯形的上下底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既利于学生原有表象,也利用于现有操作表象。不但提高了学具操作的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知识的转化。把抽象的几何知识转化为一种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接受知识。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过程中直观地有所感悟,很好地锻炼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动脑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针对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学具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力占优势,学具的操作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加上认识能力差,往往抓不住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操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达不到操作效果。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学具把握最佳时机,提高学具操作的有效性,通过学具操作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并且要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精心操作,组织好“物化”活动。动手前,让学生了解,知道做什么,怎样做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如操作“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算理试商困难较大,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几,有时试商两三次才能求出恰当的商,因此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数形结合、明确算理,把算理简单明了化,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动手操作学具,能明白算理

小学数学涉及到许多算理,这是在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真正弄懂这些算理,学生才能在今后学习中有效的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学具的应用能够很好的辅助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下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观察操作。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能明白一些抽象的算理。如:在学习“乘数是两位数乘法‘24?3的算理”时,通过操作学具,可以看出共有13个24,并知道第一步先算3个24,第二步算10个24,第三步把两部分积相加。再如教学口算除法时,通过摆小棒,先将三捆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一捆,再将余下的一捆打开,和两根合起来继续分,每份是4根,然后把一捆和4根合起来,一共是14根,通过学具的操作把乘数是两位乘法的算理轻松地掌握了。

4通过操作学具,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在教学分数的性质时,针对学生想知其所以然的心理状态下,请学生拿出学具分别为1/2,2/4和3/6涂上颜色,最后把三张纸条并排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讨论、思考,学生很快得出1/2=2/4=3/6,并进一步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规律?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都纷纷发言“把1和2都扩在2倍,变成2/4,它们相等”“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一样,也可以相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大小不变”……同学们的发言很踊跃,很投入,很得法,完全不象是在学抽象的分数,而象是在讨论一件有趣的问题。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就这样轻松地被他们理解了。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恰当而又巧妙地运用学具,就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肯学、会学,从而达到乐学、愿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何志芹.且行且思——教師专业成长的助推器[J].教育革新,2018(02).

[2] 童明杰.关于记叙文的分段问题的探讨[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