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勤 刘桂
2014年,我校“沙盘游戏进课堂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成为成都市立项课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我们开展的课堂沙盘游戏是沙盘游戏在教育领域的创新运用。利用课堂沙盘游戏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是一种大胆而创新的做法,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能起到重要作用。在课堂操作中以心理教师的身份主持学生完成沙盘游戏分享,给予他们的作品在良好心理品质方面的反馈及现实的积极心理的支持,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积极成长。
一、制作便携式个体沙盘
我们改良了咨询室中的沙盘,制作了比课桌稍小的便携式个体沙盘,使沙盘游戏设备进入学生教室,在心理课、语文课、班会课等课程上进行教学,就如何通过沙盘游戏培养孩子良好心理品质的方法与途径进行深入研究。
便携式个体沙盘是我们创新的沙盘,它可以直接放置在课桌上,方便搬和放。它缩小了传统沙盘的大小,使之变为48cm×38cm×16cm,沙盘由松木制作,内壁涂为蓝色,可想象为海洋和湖泊、河流。在沙盘之下加了一个抽屉用来放置小沙具,这样沙盘更便于携带,在学校使用更便于放置,而且沙盘较小,更适合儿童使用。
课堂上使用的团体沙盘是带便携的置物架的标准沙盘,一个班可以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不超过6个孩子。我校是小班化,每个班的孩子在30人以内,每6个孩子一个沙盘,一个班总共5个大沙盘,每个组的沙具可以放在窗台边、书包柜上、讲台上等。
二、探索沙盘游戏课模式
“沙盘游戏”( s a n d — t r a y a n d s a n d p l a y)的名称给了三个“关键词”:“沙”“盘”和“游戏”,游戏中包含着天性的恢复和阻碍。参与者在沙盘中运用沙具和双手表达自己的无意识世界,可以使“自我自愈力”得以发挥。常规沙盘游戏中,通常认为,在整个沙盘制作过程中,心理教师是“静默的见证者”,只需要采取接纳、共情、理解、赏识的态度陪伴着就可以。但课堂沙盘游戏有教育引導作用,一方面,课堂制作过程本来就是在集体环境中暴露作品,可以让所有人欣赏制作者的作品;另一方面,又能让所有人理解你的作品并对你产生正确的印象,这包括纠正观赏者对作品的错误解读、对制作者的个性特点的理解,并对制作者产生正向积极的印象;第三方面,作品可以帮助当事人促进自身积极品质的发掘与理解。
我们探索出沙盘游戏进课堂的实践模式如下:
活动过程:
1.指导语:欢迎同学们来到沙盘游戏教室!大家期盼已久的沙盘游戏就在眼前,各种各样的沙具环绕在你身旁。首先请大家把手放在沙盘里,闭上双眼,感受沙子在自己手中的感觉。沙盘蓝色的底部,可以想象为水和海洋。沙子可以想象成沙滩、沙漠、大地、高山,白色的沙也可以形象地认为是白雪。旁边的展架以及你的抽屉里有很多沙具,等会儿大家可以去挑选自己喜欢或者需要的沙具,在沙盘里创造一个你想象中的世界。在整个过程中,请大家保持安静,如果需要借用别人抽屉里的沙具,请用手势语交流。制作时,请用心去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
2.学生用15~25分钟制作沙盘,制作过程中需要老师巡视每一个作品,同时注意监督孩子们的操作规范。学生摆好沙具后举手示意,老师会提前给该生拍照。(提前完成作品的同学可以安排成老师的小助手。)
3.请学生回顾自己制作沙盘游戏作品的初衷,并按要求认真填写记录表。记录表中突出重点:最喜欢的沙具、作品主题、代表自己的沙具、这次制作沙盘有什么样的收获。
4.把沙盘照片导入在教室屏幕上,放大每个学生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同学们再相互交流分享:引导游戏者自主表达和交流自己在沙盘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同学分享时建议突出以下重点的某一方面:
a、最喜欢的沙具
b、作品主题
c、简要描述作品故事
d、哪个沙具代表自己
e、这次制作沙盘有什么样的收获
5.全班对分享者进行提问、分析及讨论。(此环节需老师谨慎把控,即让学生能充分表达,又合理保护学生的隐私,还善于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认识。)
6.拍照结束后可以拆除沙盘,但需按老师要求来拆除和陈放。沙盘照片作为美好记忆永久保存。
三、沙盘游戏课中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课堂上老师利用沙盘游戏有目标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学生既能面对问题,又能改变问题;享受到制作沙盘当下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有进步的动力;能观察留意到自己及他人积极的一面;在班级思想导向上形成积极的氛围等等。我们在沙盘游戏进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目标,主要依据如下:
六大类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分别为:
1.智慧和知识: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思想、热爱学习、有视野(洞察力)。
2.勇气:真诚、勇敢、坚持、热情。
3.仁慈与爱:友善、爱、社会智能。
4.正义:公平、领导力、团队精神。
5.修养与节制:宽容、谦虚、谨慎、自律。
6.心灵的超越:审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
我们在教学中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方式与措施:
1.制作作品时帮助制作者宣泄不良情绪,产生积极情绪。
2.作品完成后引导其进一步自愿调整为更舒服、更满意的状态。
3.分享作品时帮助制作者寻找作品中积极的品质。
4.引导全班同学通过作品去了解和理解制作者的个性及心理特点。
5.引发制作者对理解他的同学的认同感。
6.老师总结时对制作者给予积极的期望。
课堂预设需要微妙的提问与引导。课堂生成能呈现各种可预料与不可预料的结果。沙盘游戏课使孩子们率真的一面暴露无遗,真可谓形之于沙,应之于手,得之于心。课堂上的分享和讨论容易问题丛生。这需要老师善于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因此,整个过程还需要注意保护学生个体。
在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沙盘游戏并不止于其内在心理的充实与发展,比如培养自信与人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同时,它也能像传统的个体沙盘一般有助于问题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因此,特别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主张,保证心理健康的同时发展心理健康,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我们将继续“沙盘游戏进课堂培养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为儿童健康成长创建最优化的心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