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

2018-04-21 09:07李文晋
新闻前哨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闻采访核实批判性思维

李文晋

[摘要]要想挖掘到最真实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在新闻节目中将事件的原貌展示给受众,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必须积极运用批判性思维,与采访对象进行高效的交流和沟通。从正确提问开始,学会现场观察,重视核实求证,这样才能精准地把握事实的真相,才能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新闻采访 提问 观察 核实

为积累丰富的新闻写作素材,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必须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对信息只是海绵式的吸收,不经思考、囫囵吞枣,就容易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往往得不到第一手真实的信息。只有积极进行淘金式的批判性思维.记者才能挖掘到最真实生动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在新闻节目中将事件的原貌展示给受众。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在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断时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这种思维最重要的特点是一种互动性的关联,它使得交流双方在交流与沟通中能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话题的深入。对于新闻采访来说,就是记者与读者、讲述者与聆听者之间的对话。为了得到合理的结论,记者必须运用批判性思维,留意各种说法中的漏洞,并不断提出批判性问题。记者愿意接受对方的观点和说法,但采访对象得先对记者提出的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一、学会正确提问

记者工作的根本价值在于保证新闻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将新闻及时、准确的进行传播。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在采访过程中,要想使事情的发生经过得以还原,就需要通过对被采访者进行提问,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深入思考。

提出批判性问题的最关键目标就是:为改良自己的想法和结论找到更正确的方向,制定更完善的计划。要想正确提出批判性问题,就要认识到,哪些问题对新闻采访来说至关重要,而哪些是无足轻重的。在花时间对某一话题进行批判性评价之前,先考虑受众是否关心。对于受众关心的问题,我们有责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尽可能全面地搜集相关信息。

记者在与采访对象的互动中,要做个积极的聆听者;对于到手的文字材料,也要做个积极的阅读者。对于听到或读到的有疑问的地方,或是自己认为有漏洞的地方,要格外留意。只有多留意别人忽略掉的事物,你的阅读与聆听才会更加丰富。有了疑问要及时提出来,即使你对当下讨论的题目所知甚少,也问得出若干探究性的问题,这也是批判提问式策略的优势所在。

要想在对话中的砂石里淘出黄金,记者需要频繁提问。提问得当会使采访活动事半功倍,还可融洽双方感情,创造一种良好的采访氛围,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进而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

记者提出的问题,不只是要获得事物发展的全貌,更是力求对事物的价值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措辞越明确,表达的意思越精准,不同的人越可能对问题的含义做出相似的解读,记者越能得到想搜集的相关信息。

记者采访提问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在提问的时候,记者要注意语气和态度,我们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交流的深入,是为了获取更多有用信息,通常不应该是咄咄逼人招人反感,更不能因为语气和态度的失误导致谈话的结束,这样就起不到问题应有的作用了。

二、善于现场观察

对新闻报道负责,提供真实的信息,对真相和揭露真相怀有敬畏之心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谨记的基本守则。最优秀的报道往往来自记者的直接观察,为此,记者必须要坚持多跑基层、多到现场、多接触群众、多用眼睛采访。

我们相信眼见为实,因此我们往往将目击者证言作为证据。但是,个人观察中往往倾向于有选择注意,人们总是看到或听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倾向于选择并记住一件事中与自己的经验和背景最吻合的方面。记者从采访对象那里得来的信息有可能是采访对象无意“筛选”过的,是经过一系列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想法的过滤的,其客观性有待检验。因此,记者必须提高警惕,以批判性思维对待听到和看到的事物,多多在现场观察,发现能够还原事物原貌的蛛丝马迹。

观察是发现的基础,对于新闻采访来说,观察就是记者用自己的眼睛采访。对于确定好的报道素材,通过审慎的观察,能够有助于我们找到报道中最切合实际的切入点。离开细致的观察,生活和事件中的核心价值往往会失之交臂,而这些核心价值,不管是对于记者还是新闻受众,都是不可或缺的。

記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不光要听别人怎么说,还要注意看,不要遗漏细节。不仅要善于观察采访现场,通过一些细节获取信息,丰富写作内容:同时还要善于观察被采访者的情绪和状态,及时调整话题内容,学会捕捉细节,采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记者在观察的过程中,要保持清醒和中立,不能带有任何与观察事件相关的明显预期或偏见。不要道听途说,对每个细节都要求有理有证,追踪事件必须保持基本的冷静,要有基本的态度,也要保持职业的处理态度,不仅要看清事实,用心聆听,最主要的是要用清醒的头脑辨别分析事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报道事实,尽可能地呈现“真相”,做到全面公正,行文准确不夸张。

三、重视核实求证

新闻采访工作的本质是通过相关的线索,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调查发现。当然,具体事实还需要在不断地跟进中去确认,这样才能保证新闻真实、有效的呈现,实现新闻工作的根本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采访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证据,记者都应该设法判断其质量,得到信息后至少要追问一下:证据的可靠性有多大?统计数据是否具有欺骗性?有哪些信息被遗漏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追究,我们可以发现搜集到的信息到底有多少可信度,离事实的真相到底有多远。

由于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和人们思维方式的不同。记者在采访中还要仔细斟酌被采访对象到底说了什么,是不是就是自己理解的意思呢?对方想要表达什么呢?记者不能一厢情愿的“我以为”,而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跟对方核实求证,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

采访中,个人观察往往是证据的重要来源,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们并非毫无偏见的“现实的镜子”。当它们被用来支持争议性结论时,我们应该通过搜寻其他观察者的观察结果来加以验证,并且寻找其他种类的证据支持结论。

如果有可能,记者的新闻稿刊发前最好能跟采访对象或当事人见面,让他们对稿件中描述的新闻事实进行核实确认。

在新媒体环境下,事实核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相关报道发布之后,读者可以随时提出意见或进行质疑,一旦发现错误可以及时予以更正。但是一个经常为了抢先发出新闻,而后又进行更正的媒体,其公信力必然会受到不好的影响的。所以,即使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刊发前的核实求证也是很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新闻采访核实批判性思维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中国2012年增速确认为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