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流传

2018-04-20 03:01陶文瑜
苏州杂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丁先生金坛书画

陶文瑜

汪鸣峰书法

诗人丁古萍先生。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构想,反正我以为“诗人丁古萍先生”就是最好的表达。

三十多年前,我也写作诗歌,地方上有个诗歌学会,大家在一起活动,就和丁古萍先生有了交往。

现在电视上反映地下党的电视剧许多,谁能够想到,丁先生曾经是那一些明争暗斗血雨腥风中的一员呢。许多年前的《苏州杂志》上,还刊登过他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创作的文字《智取城防图》。说的就是他夺取苏州城防图的故事,当年他还在青岛警备司令部夺取过《青岛城防图》。这是作为地下党很了不起的功名了。然而我们相交的时候,丁先生只是一个热情而纯粹的诗人,积极地参加各种诗歌活动,不断写稿投稿,好像当年的风起云涌只是他人生的虚晃一枪,而诗人才是他彻底完全的身份。

80多岁的丁先生有点老年痴呆了。病榻上他还不忘记要家人替他订阅《诗刊》。杂志到了就心满意足地翻读,其实这时候他已经不能明白眼前的白纸黑字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我之后和诗歌渐行渐远,三十多年来和丁先生几乎再没有交往,旧事重提,因为诗歌,我觉得我们是很知己的朋友啊。

沈华先生是苏州总工会的领导,爱好诗歌创作,还爱好书画。我们基层工会的工作无非就写写画画,发发电影票,上级机关竟差不多大同小异。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沈华,沈华只是笑笑说,其实工会还有许多的工作。

刚巧我也是一个书画爱好者,所以笔墨交往就多了。沈华原来的书画,体现的是学习书画的态度,而近几年的作品,体现的是对于书画的观点和想法,这是很了不起的成长,

沈华的诗歌,我读得不多,感觉是我们这个年纪的心思和情感,比较让我温暖,诗中的人物是我从前的长辈、同学和邻居,我的心里对他们产生了牵挂。沈华的表达不复杂,却丰富而有张力。它让我自然联想起丁古萍先生,但在叙述上,比丁先生更加流畅明快吧。

沈华是丁古萍先生的女婿。

我和沈华初次相识的时候,微笑地说,我的辈分可是不小的啊。沈华在追求丁先生美丽贤淑的女儿的时候,我和丁先生在一起满怀热情地写作诗歌。

沈汀是沈华的孩子。

有一天沈华带着一个高高大大的小伙子来青石弄,说是他的孩子出版了一本诗集。

沈汀在美国读书,学习和生活似乎已经和诗歌毫不相干 了,因为这样的外公和父亲,诗歌就是他当年住过的老宅吧。

三十多年前,诗歌学会没有专职人员没有活动经费,文联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吧,活动什么的全凭借大家热心。当时丁古萍先生有个亲戚在金坛当领导,大家组织了去金坛笔会,晚上和外地诗友交流,我写了一首《比如唐朝》,现在再读,基本上是很一般的诗歌,就是一个意义吧。

比如唐朝

诗歌仿佛重大节日

七月里

孩子们团坐于荷花之中

笑盈盈似精彩的绝句

比如你不写诗

我们在一条街上

擦肩而过

诗歌成了

吸剩的烟头

乱扔烟头的诗人

在果壳箱附近

接受罚款

比如唐朝

独在异乡的陌生人

随便说一个

李白之类的名字

就有手伸过来

将他牵回家去

猜你喜欢
丁先生金坛书画
走“乐道金坛” 访“绿野仙踪”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古寨奇遇
2017金坛秋季旅游产品
小小书画廓
古寨奇遇
古寨奇遇
金秋 金坛 金蟹 更金贵
丁先生二三事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