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38例疗效观察

2018-04-20 00:5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口角神经炎穴位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因乳突孔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1],中医又称“歪嘴巴”。在临床上,面神经炎患者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口角歪斜、鼓腮及吹口哨时漏气、眼睑闭合不全,表情肌瘫痪,若未采取有效治疗,可遗留后遗症,造成患者外观及功能上的损害,影响患者的人际交往与生活质量。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不明,治疗原则为促进局部炎症、水肿及早消退,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以上方法对于缓解症状有一定作用,但往往遗留有后遗症,中医治疗面神经炎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优势,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效果上更是相辅相成,可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作用在于益气补血,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住院治疗的76例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21.6~64.8岁,平均年龄(39.5±3.3 )岁,病程范围0.6~1.5个月,平均病程( 1.0±0.2 )个月;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19.2~63.1岁,平均年龄(41.2±2.8 )岁,病程0.4~1.5个月,平均病程(0.8±0.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面神经炎西医诊断标准[2];②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3];③年龄18~65岁;④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⑤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前来就诊。

排除标准:①排除中枢性病变引起的面神经麻痹;②伴发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③不愿采用中药治疗者;④晕针、畏惧针灸,拒绝针灸治疗者;⑤穴位贴敷过敏者。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2]①急性起病,多为一侧,常有受凉史;②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不能皱眉;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④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或听觉障碍,或茎乳孔区疼痛及压痛,或伴有疱疹等;⑤肌电图可有异常。

1.2.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符合本病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主证:突然口眼涡斜,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面白气短,神疲乏力,或有口角流涎,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消除病因:如避寒保暖,早期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41020036 ,1 mL∶5 mg×10支) 15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31,100 ml×0.9%)100 mL中静脉点滴,1次/d,连用7 d后停药;口服阿昔洛韦片(湖南明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094),0.4g/次,3次/d,早中晚饭后口服,连用5d后停药;维生素B1片(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620)10mg/次,3次/d,早中晚饭后口服;口服甲钴胺片(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41020036),0.5 mg/次,3次/d,早中晚饭后口服;同时配合针刺治疗选取穴位如下:翳风(直刺)、太阳(直刺)、颊车透刺地仓、攒竹(斜刺);印堂、四白、承浆、水沟(以上穴位均平刺);针法:选取普通毫针(0.30 mm×50 mm,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0 min,1次/d。红外线(采用重庆市国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TDP-L-I-5)照射面部(避开眼睛)治疗,每次20 min,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及中药治疗,穴位贴敷中药组成:白附子20 g,僵蚕20 g,全蝎20 g, 黄芪10 g,桂枝30 g,川芎10 g,当归10 g,将上述药物打细粉,过筛,混合均匀后,使用醋汁调成糊状,均等分为100份,以患侧翳风、耳门、印堂、颊车、地仓、攒竹、四白、承浆、血海、关元、气海、太冲为贴敷中药的穴位,每次穴位贴敷6 h后可取下,1次/d;中药治疗以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药用:黄芪30 g,当归10 g,川芎10 g,炒桃仁10 g,红花10 g,赤芍10 g, 地龙9 g,制白附子9 g,炒僵蚕9 g, 全蝎3 g,白术12 g,山药12 g,炙甘草9 g ;经久不愈者可加三七粉6 g;兼血虚者,可加熟地黄15 g,阿胶8 g;兼阴虚者可加沙参12 g,麦冬15 g;兼风寒头痛者可加白芷15 g; 用法:煎汁400 mL,每次200 mL,早晚分服,日1剂;1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时间最长均不超过6周。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两组痊愈时间。

1.5疗效判定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4]评定。痊愈:双侧额纹及鼻唇沟恢复对称,皱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显效: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皱眉略显无力,颧肌肌力均为徒手肌力Ⅳ级,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有效: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欠佳,但较治疗前有好转,眼闭合时需明显用力,皱眉可,但有明显无力表现,颧肌肌力存在,为徒手肌力Ⅱ~Ⅲ级,鼓腮时口角偶有漏气,进食时齿颊间偶有滞留食物残渣现象,不笑时亦有口角歪斜,但较治疗前有好转;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3%高于对照组的84.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痊愈时间比较观察组痊愈时间为(15.36±2.25)d,对照组痊愈时间为(20.65±3.61)d,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痊愈例数痊愈平均时间对照组202065±361观察组261536±22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医学纲目·口眼歪斜》记载:“凡半身不遂者,必口眼歪斜,亦有无半身不遂而歪斜者。”而面神经炎是指后者。本病多为素体气血虚弱,脉络空虚,复因起居失宜,风寒或风热之邪上犯面络,痹阻气血而发,治疗当益气活血,祛邪通络[5]。

罹患面神经炎者应尽早就医,在生活起居上应注意避风寒及保暖,西医主要以激素、抗病毒药物及维生素治疗为主,激素不良反应多,且疗效一般,针刺法及红外线治疗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6-8]。中医学认为针刺法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翳风有益气补阳之效,配地仓、颊车、阳白治面瘫[9];患者因眼睑闭合不全易造成眼部疲劳,视物不清,太阳、攒竹及印堂有清热明目之功;承浆及水沟为治疗口角歪斜之穴;红外线的温热作用改善了局部神经的血液循环,增强氧的代谢,促进炎症消退,增强细胞活性,从而促进了受损神经的恢复[8]。运用中医治疗面神经炎不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10]。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穴位贴敷及中药汤剂口服,穴位贴敷有方便易行、不良反应小的优势,其中僵蚕、白附子祛风止痉;全蝎息风活络,黄芪益气、补正、固表;桂枝温阳解肌,当归及川芎补血、行血,活血。贴敷的穴位中除翼风、耳门、印堂、颊车、地仓、攒竹、四白、承浆等主要穴位外,配以气海、关元、血海、太冲以助行气活血之效。给予中药汤剂,辨证论治,中药治疗以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方中重用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祛瘀通络;当归活血通络而不伤血,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以活血祛络瘀,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 ;同时给予僵蚕、白附子祛风止痉,全蝎息风活络,祛风通络化痰;白术山药以健脾益气,防止因活血走窜之力太过而伤脾胃,炙甘草以调和诸药。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总有效率为94.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痊愈时间少于治疗组(P<0.05)。由此可知,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炎可大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明显降低面神经炎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贾建平.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9-340.

[2]李成文,李增富.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0-121.

[3]陈志强,杨关林.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647.

[4]杨万章,吴芳,张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C].//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344-346.

[5]李琦,吴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面神经炎[J].四川中医,2000(7):29.

[6]黄飞平,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57例[J].光明中医,2013,28(3):574-575.

[7]陈素,熊秀蓉.针炙配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52例临床观察[J].康复学报,2010,20(4):42-43.

[8]王梁,朱冬燕,徐倩,等.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红外线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患者的疗效[J].天津医药,2017(9):971.

[9]梁繁荣.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9.

[10]蒋建玲,胡春. 中医治疗面神经炎的进展[J].光明中医,2011(8):1734.

猜你喜欢
口角神经炎穴位
视神经炎的悖论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索中药复方治疗视神经炎用药配伍规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健康教育在面神经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夏季穴位养心
视角与口角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两代人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