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1400
颈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项部酸胀、疼痛、不适、有僵硬感,活动时有异常作响,颈部软组织受凉后症状加重。在颈椎病的各种分型中,颈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期用电脑,低头玩手机等,使得屈颈机会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年鉴数据[2],2012 年0.831‰的样本调查中,据资料统计,青年人(44岁以下)占总人口的41.96%。颈型颈椎病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发展成为神经根型甚至脊髓型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靳三针疗法”[3]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及其团队集历代针灸名家的临床经验之精华总结而成,肌内效贴布[4]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具有弹性、可粘贴在人体上的棉质贴布,贴布背面的波浪纹理是模仿人体的弹性纤维而设计的。笔者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靳三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番禺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配至治疗组(靳三针联合肌内效贴 组),对照组(肌内效贴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7.03±5.29)岁,病程31~89 d,平均病程(56.33±9.40) d,风寒痹阻型3例,劳伤血瘀型26例,肝肾亏虚型1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5~57岁,平均年龄(37.50±5.43)岁,病程31~89 d,平均病程(55.93±9.41) d,风寒痹阻型4例,劳伤血瘀型25例,肝肾亏虚型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和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纪要[6]中有关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制定,采取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査相结合原则:①颈项及肩部疼痛,并伴有相应的颈部症状;②颈部活动受限;③颈肌僵硬;④椎旁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有明显压痛,棘突间亦有相应的压痛点;⑤X线平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间关节失稳和骨质增生改变。中医辨证分型[7]:①风寒痹阻:夜寐露肩或久卧湿地而致颈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发冷,遇寒加重。或伴形寒怕冷、全身酸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②劳伤血瘀:有外伤史或久坐低头职业者,颈项,肩臂疼痛,甚则放射至前臂,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胛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③肝肾亏虚: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各中医分型标准;②病程3个月以内;③18~60 岁;④无开放性损伤;⑤依从性好,愿意配合完成诊疗;⑥近期无手术史;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0分;⑧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①近期有外伤史者;②存在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者;③依从性差,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5治疗方法主穴:靳三针中的“颈三针”取天柱、百劳、大杼三穴为主穴。配穴:风寒痹阻加风门、风府;劳损血瘀加膈俞、合谷、太冲;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足三里。
操作方法:选取直径0.3mm的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1~1.5寸,针刺以得气为度,10 min行针1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10次为1个疗程。
肌内效贴布采用中国南京斯瑞奇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苏宁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1640043号],型号H612N。
肌内效贴治疗:“Y”形起始于第三胸椎(见图1),两边分别向脊椎两侧拉开,低头向左旋转贴右侧,向右侧旋转贴左侧,止于发际(见图2)。“I”形针对颈部痛点(见图3),拉贴布张力50%进行贴扎(见图4、图5)。“X”形在肩部疼痛明显处采用 KT“X”形痛点贴扎(见图6)。“X”形贴扎可促进起始位置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达到止痛的作用,“Y”形可调整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代谢,适用于放松紧张、肿胀的肌肉,或促进协同肌收缩。“I”形贴扎主要作用在于支持和放松患处肌肉。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贴扎方式,单次贴扎持续24 h,连续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组:靳三针+肌内效贴(每次针刺完后更换肌内效贴);对照组:仅使用肌内效贴。
1.6疗效评价治疗前及治疗1d 后、5d 后、10d 后,由1名对研究不知情的医师采用简化 McGill 疼痛量表(Short-For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8]对两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
治疗前及治疗10d后,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9-10]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2.1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比较两组治疗前采用简化 McGill 疼痛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d 后、5d 后、10d 后两组简化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1d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10d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5d后、10d后比较,#P<0.05。
2.2两组治疗前SF-36量表比较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0d后患者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36量表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中医学认为颈型颈椎病以颈肩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属“项痹”、“项强”、“痹症”等范畴,并认为其病因[7]为年老体衰、筋骨失养、肝肾不足;或劳损筋骨、久坐耗气;或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气血瘀滞、扭挫损伤、经脉痹阻不通所致。该病病位[11]在颈部筋骨,与督脉、手足太阳、少阳经脉关系密切。《灵枢·经脉第十》载:“膀胱足太阳之脉……从癫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是动则病……项如拔……是主筋所生病者……项背……皆痛。”《灵枢·筋脉第十三》载:“足太阳之筋……上挟脊上项……其直者,结余枕骨……其病项筋急。”可见足太阳膀胱经和经筋均行于后项部,“项如拔”、“项筋急”、和“项背痛”也都是颈型颈椎病的最常见症状[12]。治之常以疏通经络、行气和血、调和脏腑为主。
现代医学认为颈型颈椎病是最早期的颈椎病。颈型颈椎病的病因是各种急慢性损伤或颈椎退行性变等原因造成椎间盘、关节囊、韧带、骨膜、肌肉等组织不同程度受损,其病理阶段相当于椎间盘变性和椎间不稳定的早期[13]。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变性膨出或轻微突出的间盘、椎间隙松动与不稳引起的异常活动,导致颈椎局部各个肌群之间的平衡失调及颈肌痉挛,并且椎节的失稳会引起椎间出血、水肿,直接刺激分布于颈部后纵韧带及两侧根袖处窦椎神经末梢[14],从而出现酸、痛、胀等临床症状。
颈三针[15]是靳三针中治疗颈椎病及颈部不适的一组穴位,穴位包括天柱,百劳,大杼三穴。天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此穴在斜方肌起始处,有振奋阳气、颈项有力、挺直有神之功,百劳穴是经外奇穴,专治诸虚劳损。大柱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颈椎的下部,大杼穴为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所以专治骨质病变。此三穴分别分布于颈部上、中、下三个位置,刚好囊括了整个颈部,专门治疗颈椎病。
肌内效贴一词[16]来源为英语“运动机能学(kinesiology)”的前缀,译成中文“肌内效(贴)”。刚开始发明肌内效贴是为了治疗肌肉、关节疼痛,使得在支撑及稳定肌肉与关节的同时,不阻碍身体活动。肌内效贴布会通过回缩、回弹的力量来模仿和协助肌肉或筋膜用力,以此来减少身体的酸痛与不适感,它还能通过提拉皮肤以增加皮下组织空间的方式促进水肿的消散,最终达到减少疼痛、增加力量、消除肿胀的目的。
由于颈型颈椎病以颈肩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通过“Y”形贴调整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代谢,起到强化后侧颈部伸直肌群的用;通过“X”形贴扎可促进固定端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起到止痛的作用;“I”形贴扎作用于局部,起到支持和放松患处肌肉的效果。有研究认为“I”贴扎能增强贴扎部位的肌肉力量,贴扎时施加拉力所产生的回缩引导力可缓解肌肉的紧张与疲劳感,支持贴扎部位的软组织,贴扎时对贴布施加的拉力越大,其回缩引导力就越大[17]。拉力的大小可以影响贴布的应力和相应贴扎部位的感觉传入,从而起到相应的临床效果。目前已有的假说认为[16]疼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元在脊髓背角转换成第二神经元,并通过大量的突触链接来输送痛觉信息。高级中枢(皮质、脑干)的痛觉传入纤维到达脊髓背角,在同一水平上还含有高级中枢的机械性信号传入通路,在这些痛觉和机械性(如本体感觉)信号传入中枢之前,这些信号会进行过滤和整合,因此这些通路之间会产生影响,从而具有抑制性。当肌内效贴附着于皮肤时,对皮肤的机械性感受器产生刺激,这种信息与痛觉信号一同传递到脊髓背角时,抑制了痛觉的传入,从而缓解疼痛。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d、5d、10d后,两组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提示治疗1d后患者颈部疼痛症状已经开始减轻;与组间同时间点比较:治疗1d后两组间比较疗效相当(P>0.05),治疗5d、10d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靳三针联合肌内效贴组近期疗效与单纯肌内效贴组相当,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肌内效贴组。两组治疗10 d后,采用SF-36量表比较,靳三针联合肌内效贴组与单纯肌内效贴组对于改善患者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方面与治疗前比较,评分较治疗前提高,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改善。两组组间比较对于改善患者八个维度方面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治疗后,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距。
综上,说明靳三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能够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对于改善患者颈部疼痛方面近期疗效与单纯肌内效贴组相当,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肌内效贴组。两者结合起到增强疗效的作用。本研究的不足在于样本量小并且疗程较短(10 d),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结果,建议下一步可加大样本量,延长治疗疗程,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并进一步研究肌内效贴的作用机制。本方法临床操作简便、安全,可用于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高崇荣,王家双.神经性疼痛诊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2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217.
[3]贾超,韩德雄,姜桂美.“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研究的系统回顾与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2):43-44.
[4]蔡忠宪.贴贴就不疼[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3.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 症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6]孙宇, 陈淇.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 J] . 中华外科杂志, 1993,31(8) : 472.
[7]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09-211.
[8]Melzack R.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major properties and scoring methods[J]. Pain, 1975(1):277-299.
[9]WareJE Jr, Sherbourne CD. 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I.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 Med Care, 1992, 30(6):473-483.
[10]McHorneyCA, Ware JE Jr,Raczek AE. 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SF-36):II.Psychometric and clinical tests of validity in measur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constructs[J]. Med Care,1993, 31 (3):247-263.
[11]高树中,杨骏.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46-147.
[12]高树中.一针疗法[M].济南:济南出版社,2015:52-54.
[13]陶天遵.新编临床骨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01.
[14]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21-122.
[15] 柴铁劬.靳三针临症配穴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1-83.
[16]陈文华,余波.软组织贴扎技术基础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01-210.
[17]Fu TC,Wong AM,Pei YC,et a1.Effect of Kinesio taping on muscle strength in athletes-a pilot study[J].J Sci Med Sport,2008,11(2):19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