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俊华 博士生 吴丹洁 博士生 通讯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02488 2、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 福州 35008 3、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027)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经济飞速发展,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共享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全球大环境的衰退,但更多是源于资源分配不均衡或者资源低效利用带来的发展契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供给方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再利用的方式不是通过售卖,而是以物品或者服务所有权的暂时性转移方式提供给需求者,这种方式为拥有过剩资源的供给者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给需求者带来了更多的消费可能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逐渐超越传统互联网。对于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企业,影响商业模式的因素有哪些,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旨在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影响因素模型。
王清华(2016)在研究企业“互联网+”商业模式时,将其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宏观环境,包括互联网信息技术如移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分析等,市场条件如交易发生的难易度、风险性与融资的多样性等;行业环境,包括市场竞争及策略、政策支持或者反对、行业商机与行业成熟度、行业结构如行业类型分布与合作伙伴稳定性;企业环境,包括领导者的企业家精神与能力,企业先天条件如企业文化、组织学习能力等支持条件;顾客环境,包括对行业需求变动趋势的捕捉,以及对个体消费用户的个性化满足等。
胡斌(2000)将影响网络公司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外部包括行业背景、市场定位、技术条件、政策法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支付习惯、企业家性格与背景、社会文化与道德氛围等。陈佑成(2015)通过对多个O2O案例进行研究,提出O2O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受新兴技术以及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驱动。罗珉(2015)在研究“互联网+”创新影响因素时,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通过连接社群来实现消费者深层次的需求,“连接”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来源。裘涵(2015)在研究中也认为“连接”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荆浩(2016)认为大数据与信息化是“互联网+”商业模式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
朱晋川(2013)提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产生受供需双方的共同影响,其中需求方通过降低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风险和改变消费习惯影响商业模式,供给方通过云计算、数据搜索等技术渗透率提升以及企业的逐利性影响商业模式。施青华(2015)等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源于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金融行业内部对改革的需求。
邱昰芳(2014)在研究中表示,共享经济的精神在于将闲置的资源分享给所需要的人,交易双方必须具备信任基础、完善的第三方评价机制才能顺利运作,因此信任(trust)和评价(reputation)在共享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贾凯杰(2015)在研究中表示,共享经济的发展因地、因人而异,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差异,可能具有相当的影响。某种共享经济模式在国外成功,未必在国内会成功,国外经验不一定可以全盘植入。
张晓芹(2016)研究表示,共享经济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三点:一是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市场化动力;二是易变、不确定性、复杂和模糊的商业环境压力;三是“资源闲置+轻资产杠杆效应”带来的市场机会拉动。
目前还没有学者专门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影响因素。但是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梳理,本文认为影响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四类:技术因素、需求因素、竞争因素、政策因素。本文将在初步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些要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影响因素。
问卷结构。本研究调查问卷为匿名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说明,介绍问卷的调查目的和问题背景;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包括受访者个人信息和商业模式影响因素两部分题目。商业模式影响因素题目参考国内外文献以及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特点,初步整理出20个商业模式影响因素,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测量。
表1 模式矩阵
图1 碎石图
图2 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影响因素
问卷题目编制。第一,影响因素初步整理。本研究整理国内外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影响因素,梳理出20个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影响因素,这些要素基本覆盖了商业模式影响因素研究中的所有相关要素:在技术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适用场景、移动支付、移动定位、云服务、大数据、便利性、及时性、安全性、稳定性、风险性;政策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准入、扶持、监管;竞争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占有率、用户规模;需求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货币收益、社交性、个性化、定制化、可信赖。第二,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根据初步整理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影响因素,编制调查问卷。初始版问卷由简单的陈述句组成,一共25道题,要求受访者理解题目含义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答。
(二)数据来源
因为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产品供需双方都是用户,所以共享经济企业只是为用户提供交易平台。因此本研究的主要调查对象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用户。问卷星网站样本库拥有超过260万成员,性别、年龄、职业与地区分布较为均衡,本文通过“问卷星”网站设计问卷,共发布400份问卷,总共回收问卷348份,问卷回收率87%。筛选掉答题时间过短、每题答案过于一致的不合理问卷,还剩下284份问卷。但是部分受访者没有使用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产品的经验,不符合受访者要求,因此再次手动筛选出受访者背景不符合的问卷,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43份,问卷有效率60.75%。本文采用SPSS20.0软件作为数据分析工具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依据数据显示,样本中男女比例为1.09∶1,男性数量与女性数量相当,这表明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共享经济行业中男性与女性同等地参与其中。
样本对象中18-24岁人群占比55.6%,25-30岁人群占比39.5%,两者合计占比95.1%。这也侧面印证了年轻群体是移动端共享经济产品的主要参与者。
样本对象中硕士占比72.4%,本科占比17.7%,两者合计占比90.1%。说明受访者绝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对于新生事物有着良好的接纳能力。
样本对象中可月支配收入在2000-4999元范围内人员占比达到35.8%,2000元及以下占比31.3%。因为这里强调的是月可支配收入,考虑到受访者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较大,因此月可支配收入较低。
样本对象中95.1%的人群使用过滴滴、OfO等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交通产品;31.7%的用户使用过瓜子网、闲鱼等二手商品交易类产品;22.6%的比例人群使用过Airbnb、小猪短租等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住房类产品。其中二手商品交易的起源最早,但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交通产品却在短短几年间大幅超越二手商品交易。
信度分析中,本文根据问卷数据,利用SPSS计算出Cronbach α系数,Cronbach α系数为0.942>0.90,因此本研究的数据信度非常好,问卷内部一致性较高。
效度分析中,本研究通过对共享经济领域内的五位资深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对测试题目进行准确性与有用性方面的判定与修正,使得测试有着良好的内容效度。通过Bartlett球体检验及KMO样本测度分析,证实测试题目有着良好的结构效度。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而分析影响因素公因子的内部结构,因此经过选择将因子分析法作为数据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的目的在于定义无法直接测量的潜在公因子,通过因子分析来发掘这些公因子的结构成分,以定义出结构的各个维度以及每个维度包含的变量。在本研究中,要找到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影响因素的潜在公因子,需要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影响因素模型。
首先本文进行因子分析判定,根据问卷数据,利用SPSS得出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本文数据KMO值为0.942,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P值为0.000,在0.0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调查问卷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其次是因子数量选择,根据问卷数据,利用SPSS软件,抽取特征值大于1,得到碎石图与解释方差累计表。如图1所示,根据碎石图形状特点,在第4个因子后曲线逐渐变平坦,选取因子数为4;而若是选取特征值>=1的判定方法,则根据解释的总方差表中的初始特征值,选取因子数为3,此时抽取的3个公因子能解释原始因子的52.79%。
再次运用斜交旋转法对因素进行变换。公因子方差提取值小于0.5的所有因素按照提取值从小到大分别为“利他主义、利己主义、可参与、企业家精神、社交性、移动定位、大数据”,这些因素可以考虑删除,且公因子方差提取值越小的因素越有可能被删除。在模式矩阵中可以发现“用户规模”在公因子1和公因子2上因子负载接近,存在多重负载的情况。结构矩阵中“用户规模”在公因子1和公因子2上数值相近,表示与3个因子的相关性不明确。因而,考虑在第一次因子修正中对其删除。
最后本文经过两次因子修正,最终得到表1。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问卷收集的数据,经过两次因子修正,删除“用户规模”“系统稳定性”“可参与”三个变量后,最终提取出三个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公因子,包括产品服务、市场与用户个性、政策风险。据此本文建立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影响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第一,产品服务因子。包括移动支付、移动定位、大数据分析、云服务、简便性、及时性、定制化、可信赖、可评价、安全性。第二,市场与用户个性。包括市场定位、市场占有率、货币收益、个性化、社交性、利己主义、利他主义。第三,政策风险。包括政策扶持、市场准入、行业监管、企业家精神。
基于上文分析,构建出了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该模型,笔者对于共享经济的发展提出几点管理启示。
第一,重视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的可能影响因素众多,从文献中可以得出政策、技术、需求、竞争、企业家精神、产品、企业文化等都可能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产生影响,但对于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共享经济企业而言,应该加强对产品服务的重视,因为产品服务是是提升用户体验、增强企业商业模式竞争力的直接入口。第二,重视市场动态变化与本地客户特性。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共享经济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定位与产品占有率的变动来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所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质与用户个性,根据不同场景中用户对盈利性、社交性的偏好,以及整体人群的利己利他程度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自己的商业模式设计。第三,重视宏观政策以及相关风险。由于共享经济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商业模式,在很多方面尚未有政策来对其进行规范。这可以一方面看作是新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也要提防政策的变动使行业门槛或者资源得到限制。因此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有助于增强用户参与信息,提高整体行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6,411(3)
2.陈建明.供给侧视角下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2)
3.郑志来.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6)
4.纪雪洪,王钦.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研究进展[J].现代经济探讨,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