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望舒(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贸流通业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集聚现象。集聚对经济增长、企业生产效率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大量学者的研究和证实。
部分学者认为集聚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了影响。孟祺(2017)利用企业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集聚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升级,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集聚促进了竞争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进而影响了产品质量。潘文卿和刘庆(2012)利用我国2001-2007年的省级制造业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显示,制造业集聚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刘修岩和邵军(2012)利用城市层面数据发现,集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率和人均GDP的增长,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集聚的效应开始变为负。于斌斌和杨宏翔(2015)发现制造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改变,当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集聚时会对中、西部的生产效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李晓萍和李平(2015)利用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集聚从总体上来看对制造业行业企业生产率产生了负向影响,而不是预计中的正向影响。张杰和黄泰岩(2011)利用我国1998-2007年的制造业企业数据,对影响企业利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有利于提升企业利润,同时员工平均工资越高以及越容易获取政府财政补贴的企业也越容易获取高利润。
商贸流通业的集聚是否会对其利润水平产生影响,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当前还无法找到能够明确回答上述问题的文献。因此,本文利用2003-2015年的省级数据,实证分析商贸流通业的集聚对经营利润的影响,以期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
为了分析集聚对商贸流通业利润水平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实证模型:
其中,profit代表商贸流通业的利润水平,agglo代表商贸流通业的集聚水平,controls代表影响商贸流通业利润的其他控制变量。下标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ε代表误差项。
本文参考已有学者的研究模式,用批发和零售业作为商贸流通业的代表。当前学者研究集聚时采用的指标较多,基于研究的需要和数据可得性,本文采用区位熵指数,即(某地区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该地区的就业人数)÷(全国商贸流通业就业人数/全国的就业人数),来衡量商贸流通业集聚(agglo)。
控制变量如下。第一,金融发展水平(traff),采用各地区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表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商贸流通业企业越容易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进而增加利润收入。第二,科技水平(patent),采用专利授权数的对数值来表示。科技水平越高的地区,商贸流通企业越容易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获取更多利润。第三,信息化水平(inter),采用互联网普及率来表示。信息化水平越高,企业越容易以较低的成本采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第四,城镇化(city),采用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表示。城镇人口的消费能力要强于农村人口,因而城镇化水平越高,意味着该地区对商贸流通业产品的需求规模就越大,商贸流通企业就越容易获利。但是城镇化水平越高,聚集在该地区的企业就越多,会加剧该地区的市场竞争,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因而城镇化对利润的影响还需要实证检验。第五,教育水平(edu),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对数值来表示,人均受教育年限=小学教育人口占比*6+初中教育人口占比*9+高中教育人口占比*12+大学及以上教育人口*16。劳动者受教育水平越高,其生产效率也就越高,更有利于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但是,生产效率高的劳动者,对劳动报酬的要求也越高,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抑制企业利润。因而,教育水平对商贸流通企业利润的影响方向不确定。第六,对外开放(open),采用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来表示,其中进出口总额采用美元兑人民币年平均汇率兑换为人民币表示。对外开放度提升有利于提升商贸流通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七,第三产业发展水平(third),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比值表示。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越高,商贸流通业越容易获得其他行业提供的配套服务,从而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提升。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2 基本回归结果
表3 分地区回归结果
本文实证部分数据来自2003-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以及中经网数据库。表1显示了本文实证回归中所使用各个变量的基本描述性统计结果。
本文首先利用总体数据进行静态面板回归。静态面板回归有多种回归方法,为此需要进行Hausman检验和F检验从而选择最合理的实证回归方法。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方法要优于混合和随机效应方法。因此,本文将对固定效应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由表2的第(1)列可以发现agglo的系数为正且显著,商贸流通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显著增加了该行业的利润收入。商贸流通业集聚水平每提升1%,会使得商贸流通业的利润收入增加0.17%。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利润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首先,商贸流通业企业集聚的地方,相关配套服务设施较为齐全,商贸流通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和配套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利润。其次,商贸流通业企业集聚的地方,也聚集着大量的商贸流通技术人员,企业可以以较低成本雇佣到大量技能劳动者,不用花费大量的费用用于员工技能培训,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员工培训费用,进而在提升企业经营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利润。最后,商贸流通行业生产经营过程涉及的环节较多,单一企业难以完成整个过程,因而需要其他商贸流通企业的密切配合。而集聚程度高的地区,企业间更容易以较低的合作成本,展开密切合作,从而提升商贸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科技水平patent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表明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商贸流通企业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升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信息化水平inter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表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增加了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利润。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使商贸流通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电子商务等活动,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加了盈利空间。对外开放度open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表明对外开放度的提升,增加了商贸流通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对外开放度的提升不仅能够让国内商贸流通企业更容易学习到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还可以将产品出口到国外来扩大市场规模,最终增加企业的盈利空间。
我国地域面积广阔,不同地区之间商贸流通业的集聚水平和盈利能力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更合理分析不同地区的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其利润产生的差异性影响,本文分别对东、中和西部三个地区展开实证分析。表3显示了三个不同区域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集聚对中部地区的利润收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利润收入不产生显著的影响。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当前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集聚带来的技术分享很有限,然而过度的拥挤效应引起的恶性竞争,导致商贸流通企业经营利润减少,因而总体上集聚对商贸流通业的利润收入不产生显著影响。中部地区随着交通物流等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企业不断集聚,而且生产效率得到了快速提升,提升了该地区商贸流通企业的利润收入。此外,东部地区由于已经开始向高端服务业转型,因而部分商贸流通企业开始向中部地区转移,这进一步提升了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企业的集聚,这种集聚为该地区的技术和生产效率提升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并增加了企业的利润收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配套服务设施还不完善,该地区的商贸流通集聚程度较低,难以对企业的利润收入产生显著影响。
控制变量中金融发展水平fina的系数在表3第(1)和(2)列中的系数都为负且显著,这表明东中部地区金融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商贸流通业利润的增长。东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金融资源更多的流向了高技术行业、垄断行业和利润收入较高的行业,商贸流通业属于服务业中的中低端行业,因而获取的金融资源有限。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金融资源的利润导向性,使得商贸流通企业更难以获取金融资源,从而对企业利润收入产生负面影响。科技水平的提升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企业的利润收入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当前,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通过本地区技术水平的改进来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进而增加商贸流通业的利润收入,而中部地区的技术则主要通过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来获取,因而本地区技术水平提升对商贸流通业技术提升无明显效果,进而难以影响到利润收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显著促进东部和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企业利润收入的提升,而对西部地区的利润收入无显著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和西部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商贸流通业的成本较低,因而这些地区商贸流通企业能够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生产效率和利润收入。对外开放度的提升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的利润收入产生了促进作用。对外开放度的提升有利于商贸流通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利润收入。但是开放度的提升也会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降低企业利润收入。对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而言对外开放的利润促进作用要大于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利润收入产生了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市场消费能力强,有利于扩大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收入和利润收入。
本文使用2003-2015年的省级层面数据,就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其利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集聚促进了商贸流通业利润的增加。此外,分地区的实证回归结果显示,集聚水平的提升只对中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利润水平产生了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另外两个地区的利润水平不产生影响。
根据实证分析,本文认为适当程度的集聚有利于增加商贸流通业的利润。一是政府应当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商贸企业集聚,二是企业应当积极向集聚地区靠拢。集聚有利于通过竞争降低生产成本,此外集聚产生的技术外部性有利于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东部地区集聚水平已经较高,企业需要把重点放在提升自己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上。中部地区通过划定特定的产业园区并提供政策优惠可以有效吸引东部地区转移过来的商贸流通业,并提升集聚水平。西部地区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好相关的配套设施,为商贸流通业的集聚创造良好的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修岩,邵军,薛玉立.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城市数据的再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12(3)
2.李晓萍,李平,吕大国等.经济集聚、选择效应与企业生产率[J].管理世界,2015(4)
3.孟祺.集聚经济的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基于企业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6)
4.潘文卿,刘庆.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5.于斌斌,杨宏翔,金刚.产业集聚能提高地区经济效率吗?—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210(3)
6.张杰,黄泰岩,芦哲.中国企业利润来源与差异的决定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