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食记?旧时市井

2018-04-19 02:32李灿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都匀上学时米粉

李灿

1987年,我上小学二年级,七八岁正是单纯的时候,故乡的许多事情扎在脑海里。

老福泉在我的记忆里,是梦幻一般的地方。记着往南城门去的那条街上,印刷厂附近有户卖早点的人家,做的红糖泡粑十分甜美,吃一口,真的能甜掉牙。小时我念书的学校离家不近,上学时若走大路,是必经过他们家门前的。季节到了,卖早点的人家还兼着卖些儿合节气的食物,好比甜酒酿、清明菜做的清明团子,还有除了白糯米里面什么也不搁的粽子,味道也很好。

卖早点的人家也没有什么门脸,不过就是打开了临街的窗户而已,是一扇中式木格窗,窗户扇打开时得向上抬,用根棍子支着。一个个棕色的圆溜溜的红糖泡粑用个面板大小的竹簸箕盛了,上面再搭上一层雪白的纱布,很馋人的,这些宝贝们摆在窗户后面一张脱光了漆的灰白色八仙桌上售賣,一毛钱一个。我们小学生冬天上学时,天色总是还没有透亮,早上还时常起雾,白浑浑的很是冻手冻脚,街两旁亮灯的人家极少,除非是家里有早起上班上学的,不然起床的不多。那时年纪很小,走在这样的路上不免胆怯,所以我在冬晨上学时,若能在白茫茫的雾气中看到他们家那盏黄黄的温暖灯光,心里总觉得是得到了一种莫大的安慰与支撑。

福泉城那时十分小巧,往北只到北城门外的汽车站,那是个乱糟糟的热闹地方,那里的喧嚣好像空气里细微的灰尘似的,无处不在,那是不大能到远方去的人们听闻各种南北秩事、饮食文化的交流汇集中心。穿过那座明代修建的老城门,两层楼的汽车站赫然入目,在当时的福泉,可能也就属这栋全部由水泥建造的建筑风光些。正门上有一颗颜色不怎么鲜艳的五角星,应该是文革时期做上去的装饰。门里面是黑糊糊的墙壁,上面还刷着大大的标语,但因为印满脚印所以看得不很清楚,房子后面的院子里不断地停着卡车。

南来北往拉着原煤、磷石、木材的解放牌大卡车但凡要在福泉城暂时停留的,一定都是停在那里。开车的司机哪里人都有,口音各异,北方的司机不知为何一律都是大嗓门,抽着纸烟卷,穿着那时少见的皮衣,黑色的,油光锃亮,衬得穿它的人十分的神气活现。南方司机以广西人居多,他们要秀气些,虽然也有人穿皮衣,抽烟卷,但嗓门小得多,可能是广西客家话于外省人来说不十分好听懂的缘故吧。

当时的福泉人若是要往外面地方办事,就会往北城门外走,腆着脸挨个询问过路的卡车司机们,看人家顺不顺路,愿不愿意捎带自己一程。去往州府都匀和省城贵阳的班车每天只有一班,要想坐的话得提前一天去车站登记,卖满座为止,而我的记忆中我是没怎么见过这趟车的。

车站周围有一家卖米粉的,只卖早上。米粉是他们家自己泡了大米,再用石磨子碾成浆后上灶烘得的,就是现在说的那种最流行的“手工米粉”。现在北城门外还有家号称手工米粉的,略微令人遗憾的是,米粉店隔壁是回收二手旧炉灶重新打磨喷漆的店铺,于是这家手工米粉店门口的空气里不免也整日弥漫着新鲜的铁锈粉和喷漆味,就算这样,买他们家手工米粉的人仍然不少,我十分奇怪,这样的米粉买回家吃起来真的比干净环境下机器磨出米浆做得的粉美味吗?如今真的吃不到这样的米粉了。

那时买东西还要用粮票,再者大家都还怪穷,所以北城门外的这碗粉里也没有什么说得上嘴的好臊子,即便准备了肉,大概也只能卖给过路的司机师傅们,所以他们家平常卖得最多的是素粉,碗里只搁些葱花和他们家自己做的腌菜碎,至多再浇上一勺辣椒红油,却就红红绿绿的显得又鲜艳漂亮又引人胃口。小时候在饭馆里吃饭的机会极少,我第一次在家以外的地方吃东西,就是和我妈等顺风车去都匀大姨家时,到他们家里吃了一碗米粉,刚从锅里捞起来的米粉很烫,和辣椒油拌在一起是又辣又烫,我记忆里觉得简直是太好吃了!

猜你喜欢
都匀上学时米粉
江西米粉
闪电是速食米粉
验 血
奶香蔓越莓米粉球
没你厚
我最爱的一种米粉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绘就“大都匀”画卷
都匀市老干部心系都匀的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