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武
【关键词】发散思维;教学;训练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会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敏捷,观察、思考和解答问题更能多角度、全方位,受益无穷。
一、刺激欲求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从兴趣人手,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和激情,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积极思考,如课前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又不知如何解答的预习问题;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捕捉其闪光点,满足其表现欲。
(二)创设情境
学生的兴趣源自具体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载体,有目的地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最佳心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由学过的知识跃进到新的知识领域,思维积极活跃起来。
二、激发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空间与契机,鼓励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异想天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奇思妙想,无拘无束,充分发掘创造潜能。比如我们思考“回形针有多少种用途”时,当大部分学生提出可以做一种文具时,教师一再鼓励、诱导学生再想再想,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五花八门的答案纷纷爆出:别东西、代替发夹、领带夹、做鱼钩、做链条……结果令人大开眼界。
三、诱导求异
“人的创造力就是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为一种重要的内驱力,即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探索答案,不落俗套,标新立异,不拘一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运用这种思维方式突破常规束缚,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具体题例,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扩散思维,如在学习“行为与后果的关系”时,我首先創设了一个情境:意大利一名叫海因茨的人因妻子得重病急需一昂贵于成本十倍的救命药,家境贫寒的他面临“偷药”与“不偷药”之间的抉择,组织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他会做何选择?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被激起,七嘴八舌讨论起来,讨论异常激烈,偷有偷的充足的理由,不偷也有不偷的依据,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僵持不下。教师一看时机成熟,及时点拨:难道海因茨就没有其他选择了吗?还是给他一个更好的建议吧!学生一经点拨,求异思维的火花顿时绽放开来,纷纷另辟蹊径,献计献策。
四、鼓励质疑
古人曰:“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常常是疑。过了这一番以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探索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首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能力,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巧妙“激疑,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产生“疑趣”,诱发研究欲望,激发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去思考。
其次,正确引导学生质疑。当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教师则应通过设置问题腈境、自我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找准质疑的切入点,大胆质疑。如课文中谈到“我国的人口问题”时,就可联系时政热点——“单独二胎”政策,结合我国“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这一严峻的人口形势,适时地诱导学生发问:既然这样,我国为什么还要放开“二胎”政策呢?这是否与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背道而驰呢?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主动寻找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就加强了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经济、社会的压力”的认识与了解,更加全面地认识了计划生育国策,抓住热点,联系实际,从没有问题到提出问题,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关心时事的好习惯,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
五、变式训练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一大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难理解的知识,抓住其本质特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复进行变式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如复习“复兴中华”单元时,设计了其中一道有关”“嫦娥三号探测器任务圆满成功”的材料分析题,进行了如下变式。
(一)变范围
先后通过运用八年级下册《复兴中华》、九年级《拥护党的领导》《融人民族文化》所学知识等范围的变化,提高学生“范围不同,答案不同”的审题能力和归纳类比能力,增强了思维的广阔性。
(二)变角度
引导学生试着从根本原因、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究“圆满成功”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解题技巧。
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教师恰当地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能开阔学生视野,敏捷学生思维,提高知识迁移能力,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