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峰
摘 要:数形结合其实就是通过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之间的恰当转化、相互作用来解决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方法。从实质层面来讲,就是有机整合抽象数学语言和直观图形,进而更形象化、直观化地呈现复杂且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数量关系。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中应给予充分重视,加强其应用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模式;应用探究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怎样结合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各项要求,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且具有良好创新思维的人才,也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探究的焦点问题。数形结合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科学运用,不论是对学生数学综合学习、应用能力,还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数画形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相比于枯燥、單一的理论讲解,对于直观、具体的事物呈现,其往往更容易认知和理解。对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具体内容,将原本抽象的数字巧妙转换成直观图形,以此来不断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1]。
一方面,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积极鼓励其用笔将数学中的一系列问题画出来。另一方面,对于各种教学工具的科学运用也要给予足够重视,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图形模型等来引导学生通过直观观察来妥善解决各类数字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一群羊和一群猎犬同行,其中有18个头,48条腿,请问分别有几只羊和几只猎犬?”这一问题时,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由数画形的方式来快速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运用圆形来表示羊的头,用正方形来表示猎犬的头,然后用三角形来表示猎犬、羊的腿,引导其在不断猜想、推理中,多次画图、反复计算,最后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科学引用,不仅能够全面锻炼、拓展学生的动脑与动手能力,也可以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其数学学习兴趣与效果的不断增强。
二、形中辨数
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经初步融入了一些直线、角度测量,以及图形面积公式等具体的几何图形知识,而要想对这些知识产生透彻、准确理解,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比如:在进行周长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讲解时,就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恰当融入来提升授课效果与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文具盒等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作为教具,让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更透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将实物的周长测量、计算出来。在实际测量中,有些学生可能会用绳子将物品缠绕一圈,然后将绳子的长度测量出来,而其他同学可能会测量每一个边的长度,之后再将四个边相加起来,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图形向数量的转换,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图形周长计算的认知。而教师则可以将其视为导入,进行正方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讲解。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也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积极性、动手操作能力的不断提升[2]。
三、数形联谊
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优化,既有助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也能够为其整体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以此来真正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实际授课中,要积极鼓励小学生参与到各种数学难点、问题的探究中,让其在实践探索、应用解决问题中,真正认识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价值,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过程的乐趣。为此,在实际授课中,要注重直观图形辅助作用的突出,通过动手操作活动的组织,以及合理情境的创设来引导更多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练习、探究中,使其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更多画图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形结合的积极作用,逐渐懂得通过画图来思考、解决各类数学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3]。
比如,在应用题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科学引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对线段图、示意图,以及平面图等来进行数量关系的表示,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更透彻、准确地理解应用题内容,也能够将各个条件,以及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做出形象表达,真正做到用数来引形,用形来恰当地表示数,这样不仅可以使得拥有复杂条件的各类应用题得到轻松解决,也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掌握数学问题背后存在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综上所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正确认识到,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探究,对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与成果、全面激活学生数学思维、拓展数学综合素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其教师应结合实际授课内容与方法,运用数形结合模式构建更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英.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模式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133-134.
[2]王美珍.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上),2017(6):238.
[3]连作鹏.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