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
随着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概念进入教学领域,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各大学科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力求挖掘这些新型教学方法所蕴藏的最大教学价值。小学数学也不例外,针对微课的应用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微课制作,在课堂设计中进行融入性的介入,指导学生使用微课。在日常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微课改变以往教学活动的组织模式,冲破传统课堂框架,有效衔接课内与课外,凭借微课可选择性、可重复性的优势,使得教与学之间的转换关系变得更为灵活,并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利用微课特点,提高数学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即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个难点、重点、疑点等知识点,又或者是教学环节进行记录播放,该视频课件可以贯穿于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微课介入传统小学数学课堂,开辟了新的视角和天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了满足。作为一门集理论严谨性、思维抽象性、应用广泛性为一体的学科,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而小学生受年龄所限,感性思维大于理性思维,正是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不断过渡和转变的阶段,需要循序渐进着力培养。对于教师冗长的数学讲解,小学生的耐性不够,如果再没有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趣点,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则收效不大。如今,微课走进了课堂,浓缩精华、专注一点,时间不长,选择自由空间大等特色,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数学史料、数学家的经典故事以及数学中的趣味题型制作精美的微课,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让学生既可以跟随教师学习,也可以在课下自主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分阶段运用微课,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
数学教学通常包括课前预习阶段、课中学习阶段和课后巩固阶段。在这些阶段中恰当使用微课,能够让课内与课外无缝对接,延伸了教学时间,拓展了教学空间,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预习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新知的必经阶段。将微课引入到预习阶段,把学生对数学教材内容在初读阶段产生的疑惑问题,进行释疑,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清除“雷区”。
例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预习时,学生就其中表述的“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这一数学概念表示不解,为什么只有分子可以相加减,分母却不变,如果分母相加减,究竟行不行,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针对学生认知的疑点问题,教师就此精心制作了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观看和思索,及时将一些错误认知扭转过来,正确理解这一教学内容的算法和算理。对于数学的学习,不单单是掌握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和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进入到课堂中,教师开展教学要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搭建学生交流讨论的平台,生生之间能够就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和认知,教师恰当进行引导启发,让学生逐步构建起自我的数学知识体系。为了巩固和深化学生预习教学内容的认知,教师制作课中阶段的微课,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微课视频有机结合起来,用微课直观显示教学内容,学生对听讲中产生的疑惑、猜想、探究,通过微课进行验证,学生的认知与微课呈现的知识点相契合,也就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微课设计和使用要具有适应性
突破传统教学的藩篱,微课这一新型学习手段,展现出独特新颖的特点——精准制作、短小凝练、范围广泛、效果良好,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和青睐。作为新型教学资源,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既要做到美观、精炼、实用,又要设计得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动静结合,教师讲解语言流畅简洁,播放时间掌握在10分钟以内。微课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冲击力,利用微课学习还需要帮助学生持续养成运用微课的良好习惯,学生要从被动学习中脱离出来,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设计微课教师既要从教学内容的疑点、难点和重点进行预设,还要结合學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习惯。唯有此,所制作的微课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提高学生使用微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做好家校的畅通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在课堂之外使用微课学习的具体过程,从而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合力帮助学生培养微课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并能够找准学生学习所遇到的阻碍问题,教师能够在下一步积极对应,利用微课继续进行数学概念或者是问题的解析,引导学生会思考、会迁移知识、会分析探究,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解读和储存为自身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总之,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个人潜能,进行个性学习。微课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教师一定要结合课堂内容、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做实用性的调整和设计,做到科学、合理、适度地制作微课,才能真正让微课的生命力变得更为鲜活,从而给学生学习带来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