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课堂阅读教学中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探究

2018-04-19 08:38葛蕾
新课程·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葛蕾

摘 要: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因此语文课堂需要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教学。以《爬天都峰》为教学课例,分析本体性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应依据学段目标,通过研读文本,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取舍课文中的本体性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仿照“认识—实践—迁移”的教学流程,设计《爬天都峰》的教学环节,达到提高课堂实效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本体性教学内容;课例分析

一、缘起

执教三年级教研课《爬天都峰》,课文中记叙了“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赞扬了“我”和老爷爷两人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困难的精神。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识“陡、攀、辫”等生字,正确书写“峰、仰”等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填空的方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天都峰的陡峭。(4)通过品读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两人奋力爬山的艰辛,感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

两课时后的教学后测,我却发现,46名同学中15人不知道什么是对话描写,27人对“汲取”一词理解模糊。笔者深受震撼:两个课时的课堂里,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由此我感到,语文课堂必须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

二、中段课堂阅读教学中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探究实践

(一)精选本体性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1.依据学段确定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识字、阅读、习作都设定了每个学段的目标,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是:(1)中年级在低年级“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要求“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2)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中年级需要加强特殊句式和段的学习。因此《爬天都峰》作为三年级的课文,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识字和有感情朗读上,比如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也是本学段的重要目标。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课文概括的能力仍旧薄弱,因此这个本体性教学内容我决定相对容易化,以填空形式,按照爬天都峰的起因、经过、结果教给学生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解读文本,挖掘语言训练点,使学生课堂中有习得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研读文本,也需要揣摩编者的意图。《爬天都峰》是三年级第一组课文的第三篇精读课文。编者以专题“学生丰富的课余生活”编了第一组课文。笔者认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是由一件件丰富多彩的事例组成,那么感受“丰富的课余生活”这一非本体教学内容,应以学习记叙事例这一本体性教学内容来开展。《爬天都峰》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记叙了“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一起爬山的事情。那两人到底是如何相互鼓舞的呢?文中却只字未提,只是蕴藏在爬山前“我”和老爷爷的一组简单的对话中,蕴藏在“我”奋力爬山的一段动作描写里。因此笔者认为“抓住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揣摩人物心理”是本课主要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学生也由此习得了用对话和动作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手法,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3.结合学生认知确定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课文预习后,我发现班中8位同学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34名学生除了个别难读词句,能够基本把课文读下来。他们的困惑主要在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上。比如关键词“汲取”,这个词语常作为书面语出现,学生无法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意思,只能结合文中的语境,从看到天都峰时的害怕、犹豫,到见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山时的坚定信念,从“我”奋力爬山,到老爷爷受我鼓舞,一起爬上山顶,这些字里行间体会什么叫“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结合学段目标、文本分析以及学生实际学情,我重新优化教学内容,将关注点从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转移到教学课文的写作方法上,调整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陡、攀、辫”等生字,正确书写“峰、仰”等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发颤、汲取、鼓舞”;(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3)抓住关键词,体会天都峰的陡峭,学习抓住人物的对话、动作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那么如何将制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有效落实呢?

(二)按照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落实本体性教学目标

吴忠豪教授提出“语文课應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按照‘认识—实践—迁移的程序来设计教学流程”的理念,根据这个理念,我重新对《爬天都峰》的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1.认识动作描写。通过圈关键词和做比较的方法,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

2.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感受“我”爬山时的奋力艰辛。

3.模仿实践。尝试描写老爷爷是怎么爬山的。

4.小结。此处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两人奋力爬山,彼此在行动上相互鼓舞。

在课堂中紧紧抓住“我”的动作描写,先是认识、感受其作用,再是模仿实践,最后学生自由谈感受,“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品质”这个非本体性教学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综上所述,小学中段课堂阅读教学中根据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教学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显著的效果,这就为我们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唐少华.课文语用点的确定及其教学: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太阳》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9).

[4]罗学芬.课堂教学中有“舍”,才有“得”:《爬天都峰》教学反思[J].小学语文教学,2015(1).

猜你喜欢
课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