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菊香
自制教具制作和使用得好不仅能够化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毫不例外,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巧用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等实践活动的内在积极因素,强烈而持久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没有兴趣,强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活泼好动和喜欢直观、形象事物的特点,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制作或准备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自制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Family”一课时,我准备了一个玩具汤姆猫,上课伊始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当我出示玩具汤姆猫时,孩子们兴高采烈,不约而同地喊出了“汤姆猫!”我立刻利用孩子们高涨的情绪,抓住时机,及时引入了新课:“听他在说什么?”按下按钮,汤姆猫就叫“father”,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道“爸爸,爸爸”。我又顺势引导“英文的爸爸怎么说呢?”学生有些疑惑,我顺势及时出示farther,没等我领读,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一遍一遍地重复读起来。接着我又出示了mother,sister,brother等单词,不用我特意组织教学,学生全神贯注地听,不厌其烦地模仿、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巧用教具,增加了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引领的主体。孩子们大脑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去“开发”,这就需要我们去激发孩子潜在的能力,有效地延长孩子的注意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巧用自制教具来设计我的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有意注意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Clothes”一课时,我精心设计制作了教具:一条裙子,上半身中藏着一条裤子,裙子背面画上衬衫,在教学时,出示了裙子,学生认识了单词dress后,我又说裙子太大了,需要把他改成衬衫,用剪刀中间剪断变成了衬衫,学生们掌握了衬衫的单词后,我又剪成了裤子。在这样一个巧妙设计的情境中,我以生动、直观又快捷的变魔术似的方式引出了学生所学的单词,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教具,培養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生年龄小,好观察,爱动手,而自制教具是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这些材料,容易寻找,因而老师展示、演示使用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产生自己亲自实践、切身体会的欲望,老师再予以适时激发引导,使学生产生创造动机,激励学生开动思维,发明创新,想方设法使教具和实验变得更加完美、适用,这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重新认识自己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同时,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但要亲自动手寻找合适的工具、材料,还要动脑考虑解决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如何使装置更恰当、合理,如何使产生的现象更清晰、明显,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积极的思维能力及判断、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在教学完“Clothes”一课后,我特意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制教具的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老师设计的基础上加工改进,继续创新,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四、巧用教具,激发学生爱科学情感
科学问题源于自然,源于某一现象。儿童有一双更善于发现自然界有趣现象的眼睛。孩子们越早能将生活中见到的自然现象、人类的创造发明与课堂学到的科学联系起来,就能越早被培养创新和发明能力,激发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
在学习“Family”一课时,我利用酚酞遇碱变红的化学反应原理,精心设计了一个变魔术的小游戏。
我先用无色的酚酞溶液在纸上画好上课需要的图案和单词,课上操练时,我学习魔术师故弄玄虚变魔术。把事先准备好的碱溶液喷在纸上,纸上立刻呈现出妈妈的图像和单词,学生们目瞪口呆,用疑惑敬佩的眼神看着我,我相机导入所学内容,谁熟练地读出和写出所学的单词,我就给谁教变魔术。教室里一下沸腾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在学完单词后,我告诉孩子,这是一种科学现象,不是迷信,教会学生相信科学。
总之,自制教具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优化了教学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尝试,勇于创新,使广大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