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释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素养的实践策略

2018-04-19 08:38陆丽英徐建章
新课程·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

陆丽英 徐建章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今天,教师如何通过教的变革带动学生学的转变和优化,如何在学的转变中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依托五年多以来一直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深入实施的“释题”教学方法,以在90课时培训教学展示《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为例,对释题教学的操作策略进行了实践应用,对释题教学在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素养上产生的意义进行了理性分析,最后对实践研究进行了策略反思。

关键词:释题教学;问题解决素养;提升策略

一、何为“释题”

所谓“释题”就是对课时教学的主题进行剖析,进行分析解释。具体到初中科学学科教学领域,“释题”教学是指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当课时教学的标题或者主题呈现出来之后,教师引领学生围绕课时标题提出问题、梳理问题并进一步解答问题的完整教学程序。

罗杰斯说:“要想让学生学会做自由自主和自我负责的人,就必须让他们面对真实的问题。引出真实问题的方法在于从学生中间发掘出现实而又与所教课程相关的问题,从而提供解决真实问题的情境”。显而易见,让学生围绕课时标题提出问题,提出学生自己想知道并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培养学生自由自主和自我负责精神的实践路径,是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素养的有效抓手。

二、基于“释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素养的实践策略

1.方法多样,引出课题

就是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时标题合理地呈现出来。这里的多样化指的是非单一的手段,有时可以是开门见山,有时候可以是师生对话聊天,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情境呈现。

以我在90课时培训教学《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为例,在课堂开始后,我投影了女儿用不同方法喝牛奶的照片,问学生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在看似与学生聊天的情况下,在自觉与不自觉间引出课时标题。当时的教学现场如下: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学习什么呢?请看大屏幕(投影喝牛奶的照片),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学生:在喝牛奶!

教师:说对了!是在喝牛奶,那么你们觉得她喝牛奶的方法

怎样?

学生:用吸管吸着喝更好。

教师:那你们知道用吸管喝牛奶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大气压强的作用。

基于情境,引领学生慢慢靠近并引出课时标题,有助于在情境的烘托下,激发起学生将情境与课时教学主题相互联系的意

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2.瞄准课题,提出问题

就是在课题提出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或自主或分组围绕课时标题设计问题。以教学《大气压强》为例,当时学生小组设计的问题如下:

学生组1:什么是大气压强?

学生组2:哪些常见例子可以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

学生组3: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什么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组4: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应用大气压的?

学生组5:大气压到底有多少大,我们怎么测量,用什么可以测出大小?

学生组6:大气压的存在会不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一面?

在进行问题设计教学的时候,理想的做法是先让学生独自围绕课时标题设计问题,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设计问题的机会,之后请小组合作讨论并协商确定一个最优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合作共事的能力。

不管如何,由学生设计问题,是为了改变过去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传统做法,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3.依据问题,逻辑梳理

学生围绕标题提出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教师刚好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对凌乱的问题进行排序梳理,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促成学生问题逻辑能力的提高。当时学生排序的教学场景如下:

教师:同学们确实很厉害,能提出这么么好的问题,下面我还想再考验一下同学们的智力。

学生:怎么考?

教师:考法是,请同学们对上述五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对五个问题进行排序。

学生:(此时,学生沉默了)

教师:啊,没有同学发表看法吗?如果没有人说的话,那我只能说大家还不够聪明了。

学生1:(举手示意)

教师:好的,请这位女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1:老师,我觉得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大气压,比如卫生间的吸盘挂钩,再比如覆杯实验能成功就是因为有大气压。

教师:她说的有道理吗?

学生2:有。

教师:既然有道理,此处应该有掌声!

学生和教师:鼓掌!

教師:这位同学其实是回答了第二个同学板书的问题,不错。还有其他同学能说几句吗?比如,我们的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又要用于生活,我们学习科学中的一些物理量,可不可以把几个问题归一下类别,概念是什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原理?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东西?人们是怎样利用这个原理的?人们又是怎样克服此原理带来的弊端?(启发)

学生3:概念是什么!原理是什么!(书上有这个概念)

教师:对呀!书上有的可以找出来,不能理解的我们可以拿出来讨论。

对问题进行排序梳理,需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认知,需要学生对事物发展的顺序进行理性判断,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凌乱的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排序梳理过程,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发生、发展先后顺序的理性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终有利于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素养。

4.不拘一格,解决问题

所谓不拘一格,解决问题,指的是在释题教学进行到问题解决的环节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多样的,不拘泥于一种方法。比如,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解决;对于那些难度较大,需要小组合作才能解决的,就应该引导学生分组解决;总有一些问题是学生无论个体或者小组合作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启发诱导为显性特征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以下为该课时进行到对“哪些实验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这问题解决时的教学片段,当时的情境如下:

学生4:举了好多例子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和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大气压。

教师:对嘛。同学们其实发挥想象都很厉害,能举出的例子很多,你们也是很有生活经验的啊!

学生5:那是,那是!(大家都很开心)

老师:接下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可以操作的东西,你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表演给大家看,来说明大气压确实是存在的。

学生:表现得很激动吗,急着要开始做实验了。

老师:把设计好的实验单给学生,结合实验单,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也可以创新实验表演给大家看。

教师:那大气压确实是存在的,大气压有多大呢?

学生:不晓得。

教师:那我告诉大家吧,在我的指导下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

学生:做这个实验非常的热情,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大家都想做做这个抽气和拔河的苦力活。

从上述教学现场可以看出,当学生不知道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及时出手,告知学生方式,感受到大气压的大。也把这个大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体会到。

释题教学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成了问题解决的主人,

摒弃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教为主的做法。也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的解决,其问题解决的素养才能不断提升。这正如只有下水,才能真正学会游泳一样。

三、“释题”教学的实践意义

释题教学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高度控制课堂的局面,学生问题解决的素养得以提升,源自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所带来的教育教学意义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素养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破题教学中,教学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提出之后再由学生梳理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充当着发现者和探究者的角色,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也就从内因层面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就为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为凸显其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可靠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显而易见,在高昂兴趣的促动下,问题主要由学生提出,之后再由学生进行梳理和解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训练,问题解决的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2.更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转型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经有过有力的论述:“教学的技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教师停留在满堂灌的阶段和层次,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问题的症结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教师不相信学生,总觉得学生就是需要教师教会的。如果老师教得少了,他就觉得心里不踏实,会在心底问自己:我教得透彻了吗?学生都懂了吗?就是在这种看似好心的思维和观念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

这样的教学状况就是我们熟知的填鸭式教学,老师不停地灌鸭子,伴随以“烤”鸭子,学生最后大都变成了“板鸭子”。

教师的好心反而变成了坏事,原因出在哪里?出在老师用自己的嘴巴代替了学生的嘴巴,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替代了学生的思维。一言以蔽之,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了。在释题教学中,教学由教者、控制课堂的角色转变为助推学生学的角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的是合作者、引导者,这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更进一步促进了课堂教学向“学为中心”的转型。

3.更有利于推进学校民主建设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一生致力于人的教育。他认为,教人做人,教人做主人,就是教人做自由人。自由是人的灵魂,也是教育的灵魂。否定自由的教育,必然泯灭人性,造就病态人格。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主题就是培养自由人格。而要培养自由的人,自由的人格,前提是民主。

在释题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学生可以自主提出问题,在思考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能着急,需要抱着等上一万年也不急的心态等待学生,抱着最大的诚意给学生充分的设计时间,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只要不是“十恶不赦”的,都应该报以善意和鼓励。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也是学习者的一员,是一个善意的倾听者。在这样的民主状态下,学生心理的障碍消除了,话匣子也就自然打开了。

如此,在不知不觉中,师生之间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意识就建立起来了。课堂教学的民主实现了,也就为打造民主学校提供了最基本的前提,为养育学校的民主培植了最厚实的土壤。

四、对实践研究的反思

如何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素养?我在过去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释题”教学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梳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素养,起到了重要的抓手作用。结合在90学时培训时的上课,我谈谈运用“释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素养的相关

思考。

1.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撒手”

从本课例中可以看出,“释题”教学一改过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只需要回答问题就可以的传统做法,课堂主要变成了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梳理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教学程序。

这就要求教师敢于“撒手”,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气氛,要充分相信学生!不然的话,教师还停留在一讲到底,或者高度控制课堂的层面,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举个通俗的例子,就像一个放风筝的孩子,总是担心害怕风筝飞跑了,就不敢轻易撒手放线,那风筝一辈子也飞不高!只有教师的撒手,才能为学生思维的打开、高飞提供前提条件!

2.在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做“扶手”

在“釋题”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排序的时候,如果没有受到这种课型的训练,多数学生不晓得如何对问题进行梳理。正如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对于第一次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学生而言,他们一下子不晓得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此时教师就应该参与到学生学习的队伍中来,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从事物发展的逻辑上进行引领,教师及时的引领,相当于在学生学的过程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扶手。

事实证明,在教师扶手的搀扶、帮助下,学生的思维就慢慢打开了,会让学生体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境界!

3.在悬而未决时,教师要敢于“出手”

教师毕竟是成年人,在智力发展水平、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都优于学生。教学实践也证明,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问题是学生无法解决的。

那么,对于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学习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该如何处理?答案是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打比方、举例子等多样化的讲授教学手法,将学生不能解决的难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清除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套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总之,在运用释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素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谨记自己不是代替学生学习的人,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手!如果教师总是搞一言堂,做越俎代庖的事,那么,教师很容易变成学生思维发展路上的“凶手”!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3.

[2][美]厄尔·布朗.学会提问[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01.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
生命周期视角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