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孺
摘 要:英语是一门交际类的语言科目,学习英语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学习语言知识、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个过程,建立适合学生语言发展的情景是当今初中英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地方,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英语语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主要就初中英语语境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教学者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境教学;对策
英语是一门应用型的语言科目,离不开语境的英语教学,就英语语境的含义来说,英语语境是指英语运用与沟通交流的环境,包含英语教材文章中的前言后语,也包含了各种影响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与讨论的因素。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实战过程中,初中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发展区出发,结合一切有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教学内容,打造有一个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运用英语沟通交流的语言环境,在详细的英语语境中理解文章中的语言知识,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进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一、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是指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中被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真正地展现了“让学生去做任务,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去理解、体验和应用语言”的观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语法学习中语言能力的有效发展。随着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在很多学校的教学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最近几年,多媒体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学校在技术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在教学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视频、音频、文字和动画等方面的影响下进行英语学习,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感悟力,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有更多的了解。例如,在学习某一篇英文文章的时候,英语老师可以对这篇英语文章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合,包括视频、文字、动画、音频等。在学习之前,老师需要让学生先对要学习的这篇英语文章的所有资料了解一下,这样可以让老师在对这篇英语文章进行讲解时的难度降低,确保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二、与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
初中英语的教学与学习,是来源于社会生活且服务于社会生活的,需要的是符合实际的。唯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英语,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英语语言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热情。因此,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把社会生活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初中的英语知识。例如,在学习Friendship这一单词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把老师当成是学生的朋友或者是以学生之间的友谊进行讨论,以此来增强学生对Friendship这个单词的理解,这样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把这样的英语语境融入英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的技巧。
三、情景教学中创设英语语境
情景教学的模式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主要是指学生按照英语课本中的知识情景和对话情景来进行情景学习,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与对英语文章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英语老师可以依据英语课本中出现的seeing friends,making telephone calls,taking food等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情景的表演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兴趣与快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提高。英语语境既包括了文中上下文出现的前言后语,也包括了英语口语沟通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因素。英语语境就是语言进行表露的外部环境,英语语境能够协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下对语法的运用环境进行思考,可以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问路、指路等句型或者词组时,可以通过模仿的角色扮演来模仿现实发生的问路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能够更好地依据方向来进行路向的指标。在新课程的改革與发展下,对于英语语境教学的发展是不可忽略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还需要充分地了解和学习新课的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理念。
总的来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现代英语内容也在不断改革与进步,初中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英语老师唯有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努力构建英语学习课堂的教学情景,面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需要对其进行不同的引导,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提高,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感受到真正的快乐。英语语境学习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一座桥梁,让很多学者学会了把所学的知识与英语语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淑敏,李艳艳.初中英语语境教学对策探析[J].文摘版(教育),2015(12):199.
[2]毛小菊.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语境教学对策探析[J].考试与评价,2014(5).
[3]李琳.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语境教学对策探析[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2(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