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同一个班的学生,语文老师来上课,教室静悄悄的,其他老师反映的不良情况,一点也没出现;数学教师来上课,整个班就像换了一群人似的,教室里乱哄哄的,把这边摁下去了,那边又闹起来了;体育老师来了,学生都小跑过去围着教师转。
关键词:班级管理;塑造;和谐
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做教师就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与真诚,学生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才能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我是一名体育教师,也是一名副班主任,下面说说我的一些体会:
一、 和谐、自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室是学生的另一个“家”,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一个固定的场所,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沟通、玩乐等都是在这个场所里进行,所以教室这一场所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形成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把教室布置得温暖、和谐、干净、明亮是十分有必要的。每个学期的开学第一天,我就会与学生一起商量教室如何布置:哪儿展示学生作品、哪儿放学生种养的花草、为了便于小组协作式教学课桌椅如何摆放、每一期的“学习园地”该写什么、由誰负责、学生轮值制度及安排的张贴等等,商量好后让学生分工负责,逐个落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室的布置,使教室成为学生快乐的心境和渴求的天地,让学生做教室的真正主人。
二、 平等、自由,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作为教师,喜欢优秀的学生并不难,难的是同样喜欢后进学生、学困生,对学生能同等对待。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从事教育的人们讲过一句刻骨铭心的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不应该把后进生、学困生看扁看死了。又有人把学生比喻成花草树木,有的早开花,有的迟开花,有的不开花但直接长成参天大树。是的,教师面对学生只是几年,还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判断出这是小花还是名花、是小草还是大树,因此教师更应该平等地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形成健康的、高尚的人格。
那一年,新接的班级中有一位男学生,一直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是班里各学科的“个体户”。各科的老师对他只有批评与投诉。家长也知道孩子的情况,也不敢来见老师。说心里话,我第一次见他,就已经有了讨厌感。可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让我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山中行的决心。自从接手了这个班以来,我深入地了解了他在校内校外生活和学习的各种情况后,常常会利用课余的时间,和他交谈,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我都会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将他与其他同学一同看待,并更加“偏爱”他,教学时我给他多个“优先”的权利,只要他在学习或者纪律上有一点儿的进步和改变我都会给予鼓励和认可,与此同时给他今后的努力指明方向。慢慢地,我发现了他身上的许多闪光点:关心集体、劳动活儿干得出色、各项体育运动特别好等。于是,特意号召班干部带头与他一起为班集体做好事,安排和监督劳动,收发作业等,还安排他参加了校运动会50米、跳高和接力。训练中,他训练刻苦而且还主动地带领其他队员进行训练。最终在校运会上取得了冠军和亚军两项奖励。在老师的表扬声、同学的赞叹声中,他一贯自卑的心理被逐渐的消除,并因此在学习上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在纪律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改变,还变得越来越有上进心。可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挖掘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自信心,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建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 自理、自律,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直以来,班主任又是“披星戴月、凡事亲力亲为、教导学生用心良苦、终日面对各种琐事、几乎每天都身心疲惫”的写照。深究其成因关键有两个:一是教师对“管理者”这个角色的意识过强,二是经常忽视学生在其成长成才过程中也有相应的主体意识,也因此忽略了学生们的“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意识,常常把他们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擅自处理了,让学生错过了磨砺自己的很多机会。这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极其不利于的。那么问题就是怎样摆脱这种局面呢?要改变这种局面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弱化已形成的一贯的“管理者”意识,其次是要想方法去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独立和自律中健康成长成才。
1. 学生参与制定班规
有名的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希望教育家们记住一个道理,你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一个足够自律的人,并非一个时刻需要人来约束和管理的人。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自律意识。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是他们认可的制度或者约定,学生的自我管理不仅是管理好自己、约束好自己,更是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是学生在班级中的自我班务管理。每当走进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根据班级内学生们实际的一些情况,制定与此相对应的管理方法,规定全体学生都要参与,让他们感受到每个人都能成为“立法者”,通过主题班会、小纸条等,征集“金点子”,然后与学生共同确定班规。学生觉得班规是自己有份制定出来的,感觉上就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管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了。此种做法不仅让学生能民主参与班级管理,还从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学校学习生活的积极性。
2. 成立自治小队
要有好的班级就务必要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可以依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成立这个机构。每次接手新班级,都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喜好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队,由队员“轮流执政”任值周小队长,如学习督导小队、纪律监察小队、卫生监督小队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和被管理应该紧密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班级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极大地开发了他们在班级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者的这种管理手段,大大加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信任感,从另一方面来说还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应通过日常的班级管理,为学生提供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发展、学会自理与自律、学会承担责任,让学生获得班级管理的积极体验,让学生从被管中进入管理者的角色当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作者简介:欧阳燕良,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