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教学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社会的需要就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目标,现代社会要求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学就要从实际出发,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高中生;身心健康;创新能力
当代的高中生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他们成长在信息开放的环境中,每时每刻都在接收着各式各样的社会信息,对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自己的看法,在信息化的时代,形成了自己特殊的看待问题的方式。随着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他们对很多社会问题都希望通过正确的方法去深入研究它,希望通过教师的讲授,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并以理论联系实际,回答他们对社会了解中的疑问,如每天见诸报端或网络的经济体制改革、国际局势的争端、或外交风云的变幻等重大的国内、国际问题,希望通过学习可以找到寻求答案的正确途径,给自己解答疑惑。这就是我们课程开设的现实需求,也体现了学生求知的进取心。要求高中政治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诉求,结合教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学生“授业解惑”,并要做到“授人以渔”,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利用这些方法主动的去分析问题,才会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一、 政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学校教育要培养健康的人才,不仅仅是身体健康,还要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指身体没有疾病,能够承担各种学习和工作,适应社会当中的各种考验;心理健康则指人在社会当中要有能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心理素质要过硬,乐观、积极、坚韧、能够承受各种打击等,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现代社会,很多学生出现因为心理素质极差而错失精彩人生的机会,媒体报道,每年的高考期间,都会有部分学生因为心理素质差,担心高考失利,在考场上发挥失常,轻者精神失常,重者甚至跳楼轻生,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过硬的典型,这样的学生即使进入到更高的学府就学深造,也不会有更好的成就,有些招生机构负责人甚至对待那些轻生的现象说,幸亏他没有考上我们学校,否则又是一个大的失误。因为,人生无常,不会一路坦途,总是充满坎坷崎岖,如果连这简单的问题都不能很好的解决,那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呢?因此,高中政治课程应该注意强化学生心理素质,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学的一项要求,培养学生承担风险的品质。新课改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心理素质,教学当中应该有更加积极的回应,即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创新人才。
二、 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置身于民主、和谐的氛围之中可以更好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运动,调动全身各个器官投入到学习当中来。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环境。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不断学习,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学术前沿,注意国内外时政大事、社会热点等,要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等,只有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思维跟上时代的节奏,才能够创设出没有违和感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声音、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生活当中所看到的事物,并能由此联想到教材当中的知识,这样就不会生硬、机械,学生们也能更好的理解知识。
三、 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學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成绩,很多都是从发问开始的,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才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学设计当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解决教授的知识和学习的方法这一问题。在这一环节当中,解决问题最佳办法就是设计问题,创设出更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疑而问,为问而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教师要放弃传统的“主宰”地位,允许学生质疑自己,充分发挥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有根据的怀疑,允许学生对教材、理论、教师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要善于引导学生沿着自己的看法去探索、去寻找真理,去创造性的发现问题的本质。如在教授《经济生活》当中有关“银行”的知识时,涉及信用卡的功能,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信用卡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可以起到支付、消费的便捷功用以外,还有其他用处吗,一个同学讲到可以用来割纸、划直线、当扑克牌、刮玻璃上的污渍、打上眼以后当钥匙坠等,一时间很多同学都“脑洞大开”,答案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这样一个思维的撞击,让学生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通过交流,拓宽了他们的思维。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就是创新能力的表现,在政治教学当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性的学习,以及充满了个性色彩和理解的表达方式,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们的努力得到肯定,充满学习的自信心。
四、 重视学习方法的点拨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事物的认知过程,要把自身的各种因素全部综合运用起来转化成为个人的创新能力,在这之中,教师要给予方法上的点拨指导,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且利用信息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查阅资料、善于利用网络媒体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如何实现小组间的合作探究,互相采长补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的等,都要求教师从中“穿针引线”,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由上可知,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是“教”,而是“导”,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主动发问、主动探究、主动学习,提高发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塑造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独立探索问题的有用之才。
作者简介:张瑞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