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的科学严谨的绘画

2018-04-19 08:33吴文文
考试周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观察

摘 要:“科学绘画,自然与艺术的交融,理性与感性的碰撞,它是最动人的科学,也是最严谨的绘画。”本文就来谈谈科学绘画的重要性、科学绘画在科学课堂中实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科学绘画;细致;观察

在市级执教了一节公开课,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相貌各异的我们》。在准备这节课时,参考了许多名家的公开课,发现了一个现象,教材在第一个环节就设计了“画相貌”这个环节,可是这些公开课上,老师们都没有根据教材的设计让孩子“画相貌”。“画”这个环节有什么问题?让这么多的老师都“抛弃”了它。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通过资料查找,原来这种“画”在科学上叫做“科学绘画”:“是以科学用途描绘的画,用绘画细致、准确、精美地记录物种。”

一、 课堂实施,状况百出

除了教师直接去掉科学绘画这一个环节,在科学课堂中,在进行科学绘画时,还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其他状况。

现象1:上《蜗牛》这一课时,三年级的孩子都认真地畫了蜗牛的样子。等放到投影仪上一展示,大家都哄堂大笑了。这是一只卡通化的蜗牛,有大大的眼睛、突出的鼻子还有一张微笑的嘴巴。

现象2:教师让孩子边观察边记录一棵植物,有个孩子举着记录本跑到老师面前愁眉苦脸地说:“老师,我不会画。”

现象3:在观察叶,画叶的这个环节,老师刚说完画的一分钟后,就有孩子说:“老师,我画好了。”老师过去一看,孩子画出来的叶子和实际的叶子样子大相径庭。

现象4:画蚂蚁时,孩子把蚂蚁画成了一个小黑点。

二、 学科地位,举足轻重

翻开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从刚开始的一年级科学就对刚开始学科学的孩子提出了给观察的对象画一张图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小学科学学习阶段,凡是对生物进行研究的,教材都需要孩子进行科学绘画的形式研究记录。据统计,涉及10个单元,共31个内容。

三、 优势作用,无可替代

(一) 观察细致化

回到《相貌各异的我们》这节课单单让孩子相互笼统观察相貌的不同,不进行科学绘画时,孩子们没有深入地进行观察,在观察后汇报的发现也是就算不观察在脑海里就已经有的内容,发现不多。教材中指出“选择1~2种相貌特征仔细观察,将每个人的样子画下来。比较每个人的同一相貌特征,我们有什么发现?”我忠实地实施了这一环节,每个小组四人就观察一种相貌,比如:耳朵、鼻子、眼睛、嘴巴、头发等。一起观察比较,并画一画。在大约15分钟的时间里,他们通过观察、绘画,找到了很多不同。

(二) 表达形象化

观察研究的结果集合全班同学的绘画结构,全部贴在黑板上,之后再全班交流,你的鼻子和我的鼻子有这样或那样的一点点的细小的区别,这里扁一点,那边高一些,光用语言或文字是很难表达清楚的,而我们用科学绘画的方法记录下来后,再把孩子们所有的画都贴在黑板上进行观察,并进行汇报讨论,不同点一目了然。如果是纯粹的文字叙述,不仅要花费大量篇幅,而且听者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字背后的发现或现象。

(三) 结果可保留

在这一节课中,孩子们在通过满满一黑板的画讨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心中的成就感也是满满的。通过科学绘画记录,我们的研究成果保留了下来。我们找到了证据。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形成了文本的东西,有据可依。

四、 课堂指导,方法多样

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单元第四课,蚂蚁这一内容时,在教材中第一次对画提出了要求:“生物学家一直用画图的方式帮助他们观察动物或植物。一般先画出动物或植物的主要形状,然后画出各个部分,记下看到的每一个细节,最后做上标记。”

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就在美术课堂中开始进行素描等绘画技巧的初步训练,孩子们在六年级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在这基础上,只需要我们科学老师在美术绘画上再加一点科学绘画要求的点拨,孩子们对科学绘画一定能很好的掌握。

在科学课上如何指导孩子的科学绘画呢?

(一) 教师范画

在初次接触到科学绘画时,必须要在黑板范画,特别是新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实施之后,更加需要指导。比如在一年级画一株植物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拿起一棵植物,放在老师的面前,对孩子说:“老师是边看边画。”然后看一看植物,画几笔。接着说:“先画茎,我观察到是粗粗的,就画成粗粗的,有分叉,就画出来,再画根,细细的,卷卷的,也一样画下来。最后画叶,叶子有几片就画几片,是什么形状的就画什么形状。”强调没观察到的不要画,一定要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这样在刚接触科学绘画的初期就一遍一遍地强调与美术绘画的不同,到中高年级就不用再怕孩子不会画、画不好了。

(二) 展示互评

找出问题,明确科学绘画严谨的状态,实事求是地画。卡通化的蜗牛为什么会惹得大家哈哈大笑?那是因为其实很多孩子都知道这不是科学绘画。但是他们有的时候还是会凭自己的想象,或者是因为受到美术老师的影响,想要“美化”科学绘画,反而画蛇添足。

当孩子在科学绘画出现问题时,一定要明确问题所在,多让孩子讨论,一直这样坚持做,孩子们对要求会越来越明确,问题也越来越少了。

(三) 自评修改

在《蚂蚁》这一课,发生了非常有意思的一幕,在观察蚂蚁并画蚂蚁这一个环节中,有一些孩子把蚂蚁画得非常小,简直成了一个小黑点。放在投影仪上一展示,大家都看不清楚,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教师一味地要孩子求实,蚂蚁多大,就画多大,难道不对吗?这时候我们就要在画之前就提出要求,小变大,不是不实,而是为了更科学地展现蚂蚁的各个身体的结构,所有必须要画大一些,有利于我们的研究、交流。适用于观察记录一切微小的事物,比如细胞、细菌等。最后让孩子进行自我修改,不断地反思,这样孩子就明白了,这就是科学和艺术结合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欧.科学绘画——比摄影更准确的艺术[J].中国国家地理,2013(5).

[2] 韩红.生物科学画之地位与绘画艺术[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5(2).

[3]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

作者简介:吴文文,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观察
帮助型电视情感节目这观察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班游戏活动观察和评价的研究
思维绘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