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群
维生素D:获取并不复杂
人体维生素D有日照和食物两大来源,主要来源为日照。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变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多少与晒太阳的时间、所处纬度、季节、肤色、是否涂有防晒霜、年龄、空气污染、着装等都有关。一般来说,在10~14时的太阳光下直接暴露身体1/3的皮肤晒15~20分钟,才能获得一天所需要的维生素D,对很多人来说,这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来源是从食物中获得,即外源性维生素D。膳食中合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野生的鱼(三文鱼、青鱼)、动物肝脏、鸡蛋等。植物性食物,如植物油、蘑菇中所含的麦角固醇须经紫外线照射后,方可变为可被人体吸收的骨化醇,即维生素D2。无论是内源性维生素D3,还是外源性维生素D2和D2,均无生物活性,需在体内经进一步代谢成活性维生素D才能发挥生理作用。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质的吸收,还能促进小肠黏膜上皮中钙结合蛋白的合成,进一步提高钙的吸收率。维生素D能作用于肾脏,增强近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还能直接作用于肌肉,增加肌力,减少老年人跌倒风险。
绝经后女性: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
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绝经后女性由于户外活动减少、饮食摄入不足、喜用防晒霜或衣物防晒、代谢功能下降等原因,维生素D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维生素D缺乏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某些老人也会出现下肢乏力、走路跌跌撞撞、容易跌倒的症状,通过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可以了解自身的维生素D水平。
华东医院曾经在社区进行大规模调研,发现在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只有13%男性和21%女性常规补充维生素D;而在补充维生素D的人群中,真正随访血清25-羟维生素D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人们对于自身的维生素D水平并不了解,应用剂量也很随意,有些人用量較少,达不到日常需求;有些人用量较大,有引起维生素D中毒的风险。
提高维生素D水平:改善生活方式+药物
维生素D可以通过饮食与日照获得,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增加维生素D水平。例如,平时可多进食鸡蛋、牛奶、动物肝脏、三文鱼等合维生素D较高的食物,多晒太阳。晒太阳时,不应隔着玻璃窗或使用防晒霜,应尽量增加裸露皮肤的面积,每天晒20分钟即可,冬季时可适当增加日晒时长。
虽然生活方式的改善可提高维生素D水平,但绝经后妇女由于年龄的增长,代谢功能下降,自身往往不能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且远水救不了近火,这时候就需要药物的帮助。维生素D补充剂分为普通维生素D和活性维生素D两种。年纪较轻、一般情况较好的女性,可以常规补充普通维生素D;年龄较大、肝肾功能不良的女性,则需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
小贴士
服用维生素D前,应做检测
目前,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和血清1,25-双羟维生素D来评价人体的维生素D水平,其中,血清25-羟维生素D由于半衰期长,稳定性好,在临床上更为常用。成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0纳克/毫升,为维生素D缺乏;介于20~30纳克/毫升,为维生素D不足;≥30纳克/毫升,为维生素D充足;>150纳克,毫升,为维生素D中毒。
大众医学2018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