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勇真 方鸿志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121013)
挫折教育是近二十年来逐渐兴起的研究课题,1993年《黄金时代》第七期刊登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撰写的文章《我们的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有关资料表明,与日、美、英、德、新加坡等国青少年相比,日本青少年的俭朴和吃苦精神、美国青少年的国家意识和自立精神、英国青少年的“绅士风度”、德国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新加坡青少年的道德规范意识以及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等非智力素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作者感言“中国孩子所暴露出的许多令人吃惊的弱点,使众多中国人感到当头一棒。”[2]难怪日本人公开讲:“你们的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3]从这一时期开始真正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并明确提出“挫折教育”,由此挫折教育作为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始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5]国家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离不开心理的健康发展,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挫折教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内容和重要途径。
以CNKI为数据来源,并设定要检索的关键词为“挫折教育”,文献类型不限,时间的跨度为1997年—2017年,经检索总共出现16 107篇有关挫折教育的文章,其中硕、博士论文有关挫折教育的有456篇,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挫折教育的研究热度。但是仅仅从检索到的结果我们无法知道有关挫折教育的聚焦程度如何,有关研究的重点在哪里,研究重点逐年来有什么变化,在未来的领域有哪些是有价值的研究?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因此我们来一一地进行分析,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国内的挫折教育文章进行分析,运用可视化知识图谱,从图谱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挫折教育的研究热点、重要的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由此可以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
Citespace软件可以从多个数据库(如中国知网)导入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此软件可以实现对搜索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可以观察爆发词或对爆发文献进行探测。[6]也可以基于文献绘制各类的知识图谱,如聚类、时间序列和时区图谱布局,citespace的图谱比较直观,可视化效果好,易于学者对图谱进行后期解读。
(一)收集数据
数据是通过CSSCI数据库与核心期刊中设定关键词检索得来的。检索时时间跨度为1997年—2017年,通过设定关键词“挫折教育”进行检索,其中,文献类型、学科范围、研究机构都不做界定,共导出文章617篇,又进行筛选,最后保留了474篇,在每篇文献中都包含作者、关键词、摘要和参考文献等相关信息。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陈超美等人设计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聚类视图和时区视图发掘研究聚焦点,揭示研究的演进脉络和及前沿变化趋势。[7]在可视化的图谱中,研究热点可以通过中心度和节点来显示。我们对收集来的数据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处理:首先将从中国知网上选出自己所需要的论文,下载并导出的474篇文章以ref格式保存,然后用citespace软件转化成它自动识别的格式,并且将其保存到新建的文件夹中。主要的格式设置好之后,需要对其他参数进行设置,如,时间分割(time slicing)设定为1997年—2017年;year per slice设置为1年;node type选择了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等;选择阈值的标准是每年中高频出现的前50个词(Top=50)。然后就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知识图谱,从这些图谱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有关挫折教育的不同研究领域、在不同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挫折教育研究的基础数据分析
1.发文时间及期刊分布情况
从文章的发表时间观察,1997年开始出现质量较好的研究文献,1997年—2011年这一阶段,文章的发表数量逐年递增的,由1997年的20篇到2011年的160篇,从数字上可以清晰地看出,2012年—2017年发表数量在逐渐地下降(见图1)。这些数字又与中国知网上的检索数字相比较,虽然发表的文章总数在增加,但是在一些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并没有同步上升,反而是逐年下降的现象。
从计量分析的图谱(见图2)可以看出,有关挫折教育的文献大都发表在中国校外教育、教育教学论坛、才智、科技信息、学周网、教学与管理、教育与职业、中国成人教育、卫生职业教育等期刊,挫折教育涉及多领域、多层面,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论文期刊的分布,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就是这些挫折教育所刊登的论文很少出现在专业、知名的心理学期刊(如心理学报、心理学探新)和教育学期刊等,这主要是因为对于挫折教育的研究大都是理论性的,无法得到事后的实证检验,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持。
图1 不同年份CSSCI和核心期刊挫折教育专题发文数
图2 挫折教育发文的期刊分布
图3 研究挫折教育的机构分布
2.高产机构及核心作者群
使用citespace软件,需要对以下参数进行设置:时间分割(time slicing)是1997年—2017年,时间切片设定为1年,所选的节点类型为关键词,TopN=50(即是高频出现的前50个词),然后进行检索,从知识图谱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到节点数为8,连线数为0,密度为0。从已有的图谱看,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和华中理工大学高教所等是主要的研究基地。由此可以发现,这些研究机构,大多数是师范类高等院校。同时在可视化分析中(见图3)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渤海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机构,也大都是师范类院校。
同样使用citespace软件,参数仅仅设置为作者,其他的设定同上,然后进行运转,得到节点数为11,连线数为3,密度为0.0545的可视化图谱。从图谱中可以了解到,方鸿志、张骞、张大均、冯永刚、邓建生、王建英、惠艳艳、刘志军、李辰媚、程兰华和韩晓芳等人构成了进行挫折教育的主要研究者群。可以从机构视图与核心作者聚类关系图看出(见图谱中的节点和连线数),进行有关挫折教育研究时他们之间的合作较少,机构之间很少进行学术性的交流,所以在挫折教育研究这方面尚未形成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术中心。
(二)挫折教育研究的热点与演进
1.热点研究内容
考查知识图谱中关键词共现的频度及其节点的中心性和连线的粗细,可以直观地看出研究的热点、突变和转化关系。使用citespace软件,对参数的设置同上,TopN=50(即是高频出现的前50个词),然后进行检索,从知识图谱中我们可以得到节点数为56,连线数为94,密度为0.061(见图4)。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在图4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圆圈的大小、字体大小和各圆圈之间连接线段的粗细来判断有关挫折教育的研究热点。其中圆圈的大小代表的是关键词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关键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图谱中字体的大小、粗细来体现。由图4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除了“挫折教育”是研究热点外,“大学生挫折”“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挫折心理”“挫折承受力”“体育教学”“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相应的对策”等等,也是有关挫折教育课题的研究范畴。从整体上看,研究内容较为集中,大都是围绕着挫折教育这一领域进行的。可视化图谱显示,所有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都很低,可以进一步得出这些研究主题并没有形成聚合度很高的研究热点领域,其研究内容稍显分散。
2.挫折教育研究的演进历程
操作citespace后,我们会得到关键词突现的时区视图(见图5),从图中可以对关键词共现、突现率和关键词的时区视图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再加上平时对挫折教育相关文献的搜集,可以将挫折教育近二十年的研究分为以下三个时期[3]。
第一个时期(1997年—2004年)是挫折教育的萌芽阶段。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8]在教育部明确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大都是来源于缺乏挫折教育,同时,美国塞利格曼刚任美国心理协会的主席,也正是那个时间正式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很快积极心理学就引入了我国。[9]这时我国有关挫折教育的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两者的联系,但还没有研究者将挫折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来进行挫折教育。这时开始,有少许研究者将挫折教育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期间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成果,由此挫折教育逐渐进入到大众视角。
第二个时期(2005年—2013年)是挫折教育的迅速发展阶段。在这一时间段中,研究者对挫折教育又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两个方面:一是被运用的功能和领域逐渐增多,不仅是在心理疏导方面,甚至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二是在这一阶段研究内容更为集中和微观,过去几年中在这方面所发表的文献大都是有关挫折教育、大学生挫折教育、体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等,而近几年所发表的文章从微观的层面研究这一课题,如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挫折承受力、挫折感、生命教育、积极心理学和脑科学等领域。在这一阶段,有关挫折教育的研究内容,无论是发文总量还是高质量、高水平的核心文献数量都迅速增加。
第三个时期(2014年—2017年)是我国挫折教育的成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挫折教育并不是单一的研究模块,如,许多研究者是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进行研究的,由此出现了挫折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方法相结合等新的研究领域。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何进行挫折教育。结合图4可以看到,“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体育教学”等都是有关挫折教育研究的热点,使挫折教育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图中挫折教育的研究趋势分析(见图6),从2012年开始,这个时间段,挫折教育方面研究论文的数量呈现急剧下降的状态,在2014年达到低谷值,紧接着的几年还是比往年继续下降的趋势。这是不是可以将此看作一个达到饱和状态的预示,接下来的挫折教育研究发展会不会突破现阶段的研究热点领域,又有新的研究方向呢?
图5 关键词共现的时区视图
图6 主题“挫折教育”在不同年份的发展趋势
图7 饼图式的有关挫折教育内容分布
(三)挫折教育研究的知识基础与前沿领域
结合图1,可以看到近二十年来有关挫折教育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并且研究内容在不断地得到完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同时挫折教育的演进历程,从萌芽发展阶段到成熟发展阶段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论基础,虽然总体研究时间比较短暂,但随着在日常生活中因缺乏挫折教育而引起的问题频发,逐渐地这一课题成为了研究热点。如“大学生挫折”“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挫折心理”“挫折承受力”“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相应的对策”等研究领域[5]。在可视化知识图谱中,其密度值为0.061,同时在关键词时区视图中可以从关键词发散的线段的密集程度看出,总共有474篇文章,其中有420篇都是以挫折教育为出发点的。从图6中有关主题“挫折教育”趋势显示,1997年—2011年这一时期,有关挫折教育的论文发表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2011年达到高峰;2012年—2014年期间发文量呈现为下降的状态;2015年—2017年这一阶段首先是一个平缓期,紧接着是下降的趋势。
从图7可以看出挫折教育的研究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如,中小学生、大学生挫折教育、分科教学法、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挫折承受力、教育者、高等职业院校等等。研究者从不同的层次丰富挫折教育的内容,但是在核心期刊上所发表的文章数量是逐年减少的,并且内容相对缺乏创新。在所有的研究文献中,他们所针对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学生,研究群体没有广泛取样,研究面显得过于狭窄,得出的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总体来说经过反复验证的理论知识没有较好的外部效度。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挫折教育的研究热点出现了和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趋势,如与积极心理学、学科教育、生物生理、脑科学相融合,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挫折教育研究。从现有的研究趋势看,未来的几年,挫折教育的研究内容将会有一个新的突破,打破现如今的“瓶颈期”。
通过分析前面的可视化图谱和有关挫折教育每年发文数量的趋势显示,发现了一系列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与讨论的问题。
挫折教育目前在我国已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从前面的可视化知识图谱中,可以看到有关挫折教育的发文量日趋增多,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对于挫折教育这一研究课题的理论知识日益完善,从刚开始的萌芽期到现如今的成熟期,挫折教育理论涉及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因此现如今挫折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比如大多数院校都将挫折教育引进了课堂,逐渐地重视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尤其是对中学生和大学生。从多种途径进行挫折教育,如家庭、学校、社会与自身等,都取得了瞩目的成效。
研究表明,经常锻炼可以“保证良好的心理效益和应对压力的良好资源,就可以增强对压力源的抵抗能力,提高有机体对抗压力和紧张及在压力和紧张状态下正常运转的能力,提高个体管理压力的水平,降低压力不良反应,减轻压力对身体的危害”。[10]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全民心理健康素质,那么首先要增强人们的抗挫折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知,可以预防当挫折产生时消极情感体验的出现。现在教育界对于挫折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绩,任何一种新兴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会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对挫折教育的研究也不例外。如今的挫折教育正处于成熟发展阶段,但也相继出现一些问题亟待人们的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研究挫折教育的内容比较分散,没有明确的核心热点。通过前面的可视化知识图谱所显示的是,挫折教育研究热点内容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归类为大学生挫折教育、中小学生挫折教育、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虽然研究范围逐渐扩展及理论正在被广泛运用,有关挫折教育的发文数量上发展迅速,但是真正以挫折教育为热点核心的研究中心还未形成。在核心及以上期刊上高质量的论文数量很少,并且近几年还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这一现象是有关挫折教育研究难以实现质量突破这一“瓶颈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大部分有关挫折教育的内容都是侧重于学生,并且是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的,而在幼儿和正处在工作岗位上的人群领域等研究还是比较缺少的。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知道在人生发展的几个阶段中,幼儿时期是能力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为了培养以后在生活中的抗挫折能力,幼儿时期是开始进行挫折教育的最佳阶段。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我们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多,有关研究结果显示,中年时期患抑郁症的概率远远大于人生中的其他阶段,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两个阶段的挫折教育。
第二,在可视化图谱中我们可以看到,节点数为11,连接数为3,他们的分布不是很集中,意味着在挫折教育研究方面没有形成紧密的联系,缺乏学术方面的交流,这也是导致挫折教育研究没有形成核心热点的原因之一。从当前我国的挫折教育研究状况来看,不仅仅是研究者之间缺乏必要的学术性交流,而且在图谱中也显示,研究机构之间也没有出现学术性的合作,近二十年来也没有形成在挫折教育研究领域有较为影响力的学术中心,研究机构较为分散。
第三,从我国有关挫折教育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挫折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迅速,在近二十年中有关研究理论就得到了很大完善,其研究领域日益扩展,但是在发展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弊端显现出来。经过研究机构筛选,认为是有价值的理论却难以得到实践的检验,而对于基层工作者,他们虽有很多的实践机会,但是缺少正确和先进的理论指导,这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结合的现象。
第四,在挫折教育发展的演进过程中,经历了萌芽期、迅速发展期和成熟发展期三个时期。但是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挫折教育的发文数量和文章质量都呈现下降的局面。其研究内容大体上都是千篇一律,很少有新的创新点。对挫折教育的研究大部分过于表面,没有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索,如,我们都关注人格是影响挫折承受力的重要因素,但是几乎没有研究人员对为什么人格会影响人们承受挫折的因素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等等,这都是需要我们继续做深入研究的。我们不能停留在现阶段,要勇于向未知的领域探索。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上面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研究挫折教育的核心作者和机构之间要建立合作的关系,进而形成核心的研究领域,在研究中所取得成果要持有批判性的眼光,这样才能涌现高质量、高水平和有深度的文章;第二,对挫折教育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学和心理学这些传统学科,更要有跨学科的理念,比如与计算机、脑科学、生理学、哲学等学科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安全且迅速地度过“瓶颈期”;第三,现有机构中有很完善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进行实践的对象,而一些基础教育工作者缺少正确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想在挫折教育这方面有所创新,就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实践对相关的理论进行筛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参考文献:
[1]张光明.关于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7(2):10.
[2]孙晓云.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续篇》——千年警世钟[J].科技文萃,2001,1(6):41-46.
[3]承英.夏令营中的较量[J].内蒙古教育,2008(3).
[4]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121.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17-10-18(10).
[6]侯海燕,刘则渊,陈悦,等.当代国际科学研究热点演进趋势知识图谱[J].科学管理,2006,27(3):90-96.
[7]CHEN CHAO MEI.The citespace Manual[G/OL].(2015-11-06).http://cluster.ischool.drexel.edu/cchen/citespace/CitespacceManual.pdf,2014.
[8]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研究,2015(2):1-5.
[9]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Z].教社政[2001]1号.
[10]卢三妹,张晓红,麦粤徽,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35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