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梅
(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外三病区,重庆 405800)
在尿量观察、排尿困难治疗及术前准备等操作中,留置导尿应用较为广泛,临床发现,此类患者发生尿路感染风险较高[1],为确保患者安全,减少意外事件发生,予以有效护理措施极为必要,但常规护理模式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本文旨在探讨留置导尿尿路感染发生原因及其针对性护理措施。
选取2015年5月27日~2017年6月3日我院留置导尿患者150例,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43.11±4.28)岁,年龄32~56岁,男41例,女34例。
观察组平均年龄(43.38±4.06)岁,年龄30~57岁,男43例,女32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遵医嘱完成各项操作,定期清洁、消毒会阴部,及时排空尿袋。
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主要涉及加强人员培训、消毒及膀胱冲洗、排尿功能锻炼、封闭式引流、引流通畅。
分析患者尿路感染发生原因,并观察两组留置导尿后尿路感染情况。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可知,150例患者尿路感染率为49.33%,在感染原因方面,以尿管保留时间过长所占比例最大,为51.35%,其次为膀胱冲洗。见表1。
表1 分析患者尿路感染发生原因(n,%)
研究发现,观察组留置导尿3天、5天、7天、15天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4.00%、9.33%、8.00%,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留置导尿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n(%)]
留置导尿属于临床常用手段,实际过程中发现,此类患者极易发生尿路感染,不仅对原有疾病治疗造成影响,且会给患者造成心理、生理痛苦,故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意义重大[2-3]。
本文针对150例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可见,患者尿路感染率为49.33%,在感染原因方面,以尿管保留时间过长所占比例最大,为51.35%,其次为膀胱冲洗(22.97%)。一般而言,尿道处于无菌状态,尿管的插入会对尿道造成一定机械刺激,引起粘膜损伤,粘膜屏障遭到破坏,进而导致感染事件。其中,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存在一定关系[4-5],时间越长其发生风险越高,另外,尿管直径过大,也会增加膀胱、尿道刺激,进而引起感染,过细则会造成尿管脱落、漏尿等。同时,无菌操作的实施与感染也有直接关系,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细菌大量繁殖,造成逆行感染。
本文观察组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效果较佳:①加强人员培训,定期组织培训、学习,确保护理人员严格掌握无菌操作规范、留置导尿适应症等知识,根据患者个体差异选择导管型号,采取责任划分、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督促工作人员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动作轻柔。②消毒及膀胱冲洗,针对尿道口及外阴进行每天两次的消毒操作,大便后及时清洁会阴,避免感染,尽量减少膀胱冲洗操作,避免膀胱黏膜损伤,引起炎症,增加尿路感染风险、病情,若未出现明显出血,则不进行膀胱冲洗,同时,嘱咐患者增加饮水量,促进排尿,以生理性膀胱冲洗为主。③排尿功能锻炼,引导患者肛提肌锻炼,尽量减少尿管留置时间,引导患者自主排尿,放尿时间以患者膀胱充盈度及尿意决定。④封闭式引流,使用密闭式系统进行引流,避免外界病原体感染,减少意外事件发生风险,减少中段尿留取及尿袋频繁更换等操作,引起细菌上行,导致尿路感染。⑤引流通畅,加强管道护理,保证尿管通畅,避免受压、屈曲以及堵塞等相关事件的发生,以防尿液逆流,进行尿道口感染,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导尿装置,并及时予以抗生素等防治措施。
结果可见,观察组留置导尿3天、5天、7天、15天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00%、9.33%、8.00%(P<0.05)。
综上所述,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风险较高,主要受留置时间等因素影响,临床加强针对性干预,能够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
[1]赵景霞.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307.
[2]许财凤.预防颅脑外伤昏迷病人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护理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1):204.
[3]程桂英.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今日健康,2016,15(11):180.
[4]黄 艳.浅析门诊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08.
[5]袁 艳.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护理的研究进展[J].医药前沿,2017,7(1):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