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来自通道与会同两县的调研

2018-04-18 08:13
长江丛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会同代表性侗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为了完成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教育学视域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的课题,笔者于2017年8月对怀化市通道县和会同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了近10天的实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两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①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代表性项目名录情况

截止至2017年,通道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芦笙”、“侗锦织造技艺”、“侗戏”3项;省级非遗项目“侗族琵琶歌”、“大戊梁歌会”、“侗族喉路歌”、“侗款”、“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萨岁信俗”7项;市级“侗族双歌”、“为也”等10项;县级27项。

会同县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傩戏杠菩萨”、“民间手工竹编技艺”、“连山斗牛舞”、“野生茶传统制作技艺”、“草龙舞”5项;市级“拉木号子”、“苗族打鼓锄茶”、“沙溪唢呐”、“会同吊龙舞”、“会同渔鼓道情”、“神农裸祭”、“会同阳戏”、“高椅傩面具及窗花雕刻”8项;县级47项。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情况

通道县和会同县内均存在有一定数量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通道县内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枝光、粟田梅、吴尚德3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念姬、石喜富、吴永春、石志运、吴祥跃、陆飘、吴焕英7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有石万斌、吴四海、吴美云、杨通照、陆民义、石敏帽等26人。

会同县内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国顺、李盛国、肖体贵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迎春、杜成生、杜登喜、杨忠林、蔡平秀、张绪庭、梁梅秀、李邵杰、李文江、杨柏株、沈大胜、蒙昌才、刘长清等13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7人。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学术研究及展演情况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学术研究方面,两县每年举行1-3次研讨会,以此来推动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开展。在书籍出版方面,目前通道县已出版了一套名为《侗族文化遗产集成》的书籍,共12本,共发表了论文近30篇;会同县目前尚未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书籍,发表论文5篇。

在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通道县平均每年参加如“韩国第四届首尔国际纺织品展览会”、“汨罗江国际龙舟节”等国际展演活动1-2次,参加如“中国家纺品及辅料博览会”、“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演”等国内活动2-3次;会同县没有参加过国际展演活动。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举措情况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立法方面,通道县于2005以立法形式颁布实施了《通道侗族自治县侗文化原生态保护工作决定》;2009年颁布实施了《通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推荐与管理暂行办法》;会同县大力宣传和认真贯彻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但该县目前尚未出台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法规和条例。

在经费投入方面,通道县每年投入10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会同县近四年中,省级非遗项目傩戏“杠菩萨”、民间手工竹编技艺、连山斗牛舞、草龙舞、会同野生茶传统制作技艺获得省级项目专项保护资金共计84万元,本县内先后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投入专项保护及民俗节目创作展演经费近60万元。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和传承基地建设方面,通道县建成了通道县侗锦传习所、湖南省第一家集成品展示、活动展演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湖南省侗锦博物馆、2009年成立了通道侗族自治县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会同县已筹建了民俗陈列馆、非遗实物展览中心、非遗传承文化活动基地和非遗传习所各1所,与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创建了会同民间手工竹编技艺传承基地,在高椅古村创建了高椅傩戏“杠菩萨”传承基地,在连山大坪村创建了连山斗牛舞传习基地,在青朗乡安顺村建立野生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基地。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举措情况

通道和会同两县在保护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方面的主要措施如下:

通道县一是加强了芦笙队伍建设,自2008年以来组建了少年芦笙队3支,使50多名5-12岁儿童掌握了芦笙的吹奏技法。截此至2017年,全县芦笙队发展到80多个,芦笙手达3000多人;二是加强民间艺术团(队)建设,通过重点发展和扶持都垒侗戏团、黄土乡侗戏团、陇城村侗戏团及补宽艺术团等民间艺术团体,培养了大量的民间文化艺术人才;三是大力开展节会活动,使大量非遗项目在活动中得以传习;四是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建立了“通道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示范学校”和“侗锦织造技艺课外实习基地”,积极组织传承人开展非遗传习活动,如 2012年以来,侗族琵琶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永春到坪坦中心校授课200余课时,培训学生300余人。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粟田梅开展侗锦织造技艺授课100余课时,培训学生100余人等。

会同县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制度,按时落实项目补助经费,每年开展非遗传承人慰问活动,及时解决传承人生活、传习等方面的困难。该县多次开展了“民间手工竹编技艺”进校园活动,通过传承教学活动,培养了一批新的传承人;组建了60多支民间民俗文化表演队,使得该县非遗项目得到推广和传承,培养起了新一批的非遗项目传承人。

二、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问题

两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非遗保护经费短缺,补助经费落实存在滞后性

通道和会同两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两县每年投入其中的经费较少,缺乏人力、财力和物力的积极支持,珍贵的非遗实物和资料较难得到妥善的保护和收集,部分珍贵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挖掘,面临消亡的危险。另外,根据相关规定,两县都有省级非遗传承人每年享有5000元/人的经费补贴,市级传承人每年享有3000元/人的补贴。但调查显示,该经费的下放存在滞后现象,这一现象使得传承人对传承文化和技艺的热情削减,也动摇了他们对非遗传承事业的坚定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龄偏大

通道县和会同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两县健在的市级以上传承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上占的总人数的80%,且有些传承人存在一些健康问题,非遗传承人存在老龄化现象。详见表1。

表1 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龄分布表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校传承方式较为单一

通道和会同两县均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了学校,采用“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形式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但笔者认为,两县在学校中的传承方式较为单一,仅仅停留于开展某些单一的项目和技艺的学习活动,缺乏明确的活动目标和系统的课程安排,尚未形成有步骤、有计划的教学模式和体系,未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内容纳入课程体系。

三、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一)扩大投入经费,落实相关政策

为了促进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县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大非遗的财政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为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保护提供坚实的经费保障;另外,切实落实经费补助政策,保障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为其项目传承给予经济支持和精神鼓励,提高传承人的积极性,促进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

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避免宝贵遗产后继无人的现象,两县必须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改变家长对于非遗传承保护的看法,鼓励家长生活中向儿童传承非遗;切实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开展,努力将非遗内容纳入课程体系,有的放矢地培养各非遗项目的接班人;积极搭建非遗的传习平台,开设各类技艺的培训班和传习所,组建表演队,加强宣传普及、传承发展非遗项目,培养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传承的方式

学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路径,两县应进一步重视非遗的学校传承。首先,县教育部门要为中小学校开展非遗传承与保护提供经费和政策支持,促进非遗项目在学校的开展和推广;其次,各学校要大力开发非遗显现和隐性课程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进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还要渗透到校园环境、班级环境等的创设中。此外,学校要多“走出去”,一方面是充分利用村落(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基地等,加强对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教育,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参与村落(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宣传工作,增强其民族情感,提升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能力。

注释:

①本文“现状”部分的相关资料由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怀化市会同县文化馆提供,衷心感谢以上单位及相关同志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弋明.当前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s2):82~83.

[2]张卫民,邹海燕.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来自龙山和凤凰两县的调研[J].黑龙江史志,2014(19).

猜你喜欢
会同代表性侗族
西江月·贺两会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公安机关会同文物部门追缴文物5.8万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呼光华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艺术节播下的种子正发芽
乡村之美,美从何处寻?
致敬经典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