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飞涛
十八大以来,传统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传统产业主要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但随着国内投资增速不断放缓,国内經济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加之前期投资产能不断释放,我国传统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同时,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中国传统产业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日趋突出,并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产业效率正在恶化,制造业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产品质量亟待提高,面临后发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带来的挑战。
还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治理产能过剩政策或者“去产能”政策,主要还是依靠行政手段,依靠行政手段强力严控投资或者强行“去产能”,虽然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一是现阶段产能过剩治理政策不利于“优胜劣汰”。二是严控甚至禁止产能投资的政策,还会阻碍产业内生的转型升级。以钢铁工业为例,禁止新增产能的政策还对电炉钢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电炉钢吨钢能耗不到长流程工艺的30%、吨钢污染物排放不到长流程工艺的30%,大力发展电炉钢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三是“去产能”、限产力度过大,导致价格快速、大幅上涨,为行业“优胜劣汰”进一步带来困难,并为下游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产能过剩背景下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优化与调整产能过剩治理政策的取向与总体策略,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来建立有效化解过剩产能的市场机制。一是需要放松并逐渐取消不必要的投资管制与准入管制;二是要清理和规范地方政府对于特定企业的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三是积极推动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强化环境监管;四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力度;五是做好社会托底工作,妥善安置“去产能”过程中的失业工人。
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第一,积极推动国民观念的转变,让持续提升效率与质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念,形成崇尚效率与质量的社会氛围。第二,完善市场制度与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建设与完善市场法制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体系及其执行机制,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第三,构建中国的中小企业评价系统,建立中小企业大学与全国性的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协会,助推中小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第四,建立多层次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第五,构建有利于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的外部环境与创新网络,协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改造工艺流程、改进产品与提升效率。第六,借鉴日本、新加坡经验,构建完善的生产力促进体系,协助与促进企业提升效率。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