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征泉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顽固性心衰属于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强心剂及利尿剂等治疗后,病情仍难以控制,通常是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结果。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接搜、上腹疼痛、下肢水肿及发绀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安全,降低生活质量[1]。临床通常采取药物进行治疗,但常规治疗对于顽固性心衰患者而言,效果并不明显;加之患者病情严重、发展速度较快,明显增加治疗难度。随着对医疗事业的深入研究,临床提出在多巴胺基础上采取硝普钠效果更好,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2-3]。因此我院展开研究,探讨硝普钠+多巴胺应用于顽固性心衰中的价值,现作出如下报道: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纳入的7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5-65岁,平均年龄(60.3±1.2)岁,病程 2-11年,平均病程(6.8±1.7)年;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55-65岁,平均年龄(61.1±1.3)岁,病程 3-11年,平均病程(7.0±1.5)年。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1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硝普钠(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87,25mg)进行静脉泵注,起始剂量为3-5μg/min,每间隔 30min 提高 3-53-5μg/min,直到患者收缩压降低至90-100mmHg。
1.2.2 对照组 入院后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全面掌握病情,根据具体状况给予氧气、营养支持,并调整水电解质紊乱,采取硝酸甘油、利尿剂及洋地黄等治疗。采取多巴胺(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366,2ml:20mg)进行持续性泵注,起始剂量为1.0μg/kg·min,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每间隔15-30min提高0.5μg/kg·min,最高不得超过2-10μg/kg·min。均持续治疗一周。
密切关注治疗后病情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D)、左心室缩短率(LVFS)及心胸比率,不良反应观察头痛、心悸及心律失常等情况,对比两组治疗结果。
采用 SPSS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 LVEF、LVD、LVFS 及心胸比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心功能变化(x±s)
表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与对照组发生率11.43%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心力衰竭是指患者心脏收缩或者舒张能力出现异常,无法将静脉回心血量完全排出心脏,从而造成静脉系统血液堆积,而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最终引起心脏循环障碍。其中顽固性心衰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由于患者心功能处于失代偿状态,因此治疗目的以改善心功能为主[4]。
临床既往多采取常规治疗,其中多巴胺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够对多巴胺受体产生兴奋作用,另外还可增强β受体兴奋性,从而改善心肌收缩能力,提高心排血量,虽然能够缓解相关症状,但效果并不明显,长期单一用药具有一定局限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无法控制病情。随着医疗事业的进展,临床指出在此基础上采取硝普钠效果较好,不仅能够提高心功能,同时对患者影响较小,安全性高,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5]。本文研究结果中: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LVD、LVFS及心胸比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与对照组11.43%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研究组可促进心功能恢复,防止不良反应产生,安全性高,为预后提供保障。硝普钠属于血管扩张药,经过血管内皮可分泌NO,并扩张静脉与动脉的平滑肌,同时降低周边血管阻力,改善心排血量,在心衰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6]。另外通过静脉泵注进行给药,可随时调整用药剂量及给药速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避免不必要不良反应产生。
综上所述,硝普钠+多巴胺应用于顽固性心衰中意义显著,提高心功能,快速稳定病情,延缓病情进展,安全性高,防止不良反应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