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对蛇串疮临床疗效的观察

2018-04-17 08:59:50陈明仙陈万华许绍菲徐天孝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4期
关键词:神经节皮损资料

陈明仙 陈万华 许绍菲 徐天孝

663000云南省文山州中医医院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皮肤病[1],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前驱有全身不适、轻度发热、皮肤感觉敏感疼痛,继之出现成簇水疱,疼痛剧烈不能近衣及入睡。由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次激活在神经节内复制,并沿外周神经纤维逆行至相应的皮区,使受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剧烈的炎症[2]。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严重影响休息、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医认为毒邪结聚内盛、郁而化火、邪正相搏、瘀阻脉络,内盛于脏腑,外蕴于肌肤所致。灸法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能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增强脏腑功能,热敏灸是一种新型疗法[3],对热敏状态下的腧穴在艾热刺激下实施灸疗极易灸性感传,使“气至病所”有效提高治疗效果,能及时改善神经疼痛和皮肤炎症,因能改善局部循环,减轻组织水肿,疏通经络,引邪外出,加快炎性致痛物质的消散,调整脏腑机能作用,本研究将热敏疗法用于蛇串疮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

级别 组数 年龄(岁) 皮损(分) 疼痛(分)观察组 37 57.95±10.36 8.68±1.01 9.65±0.6对照组 36 59.53±9.87 8.67±0.96 9.51±0.69 t 0.67 0.39 0.26 P 0.51 0.97 0.79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蛇串疮患者75例。其中2015年1月-2017年11月单月收治37例为观察组,2015年2月-2017年12月双月收治36例为对照组。⑴纳入标准:①确诊为蛇串疮,皮损明显、疼痛剧烈者;②年龄45~81岁;③神经疼痛和皮损在腰胁、胸胁,发生于身体一侧不超过中线者;④意识清楚参与调查无障碍有较强的治疗意愿者;⑤本次治疗前与治疗期间出现神经疼痛,数字疼痛评价量表(NRS)评分1~10分。⑵排除标准:①诊断为其他伴有皮损疼痛的疾病,如热疮、水痘、药物性皮疹;②脊神经炎及肋间神经痛;③无法判断和资料不全者;④有语言沟通障碍;⑤排除过敏体质及肝肾功能减退者。

方法:①两组均及时给抗病毒、对症、支持,必要时使用止痛剂等处理,注意皮损护理和健康指导。②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针刺加红外线照射,每穴位20 min,以局部透热为度,7 d为1个疗程,休息3 d后做第2个疗程。③观察组采用辩证取穴针刺加热敏灸,选择皮损区疼痛部,背俞和夹脊穴热敏化高发区敏感点,取穴肺俞、心俞、肝俞、膈俞、脾俞、胃俞、胆俞、肾俞、胸腰夹脊穴、皮损区阿是穴、大椎穴等进行热敏探查标记后进行施灸。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作的专用热敏艾进行热敏灸(直径2.5 cm,长12 cm),回旋灸2 min,温热灸2 min,加强敏化,往返灸2 min,激发经气,再次温和灸,开通经络,即为探查出热敏化穴,选择热敏化穴(1~4个)灸疗至传感消失即完成1次治疗施灸。每穴每次30 min,1次/d,7 d为1个疗程,休息3 d后用同样方法施灸第2个疗程,热敏灸穴热敏化判定标准为穴位出现透热、传热、扩热、深部热、远部热、局部不热其他非热感觉(在局部或远端产生酸、麻、胀、痛、重、压、冷)等感传[4]。

表2 治疗后3 d、7 d、20 d皮损及疼痛的比较(±s)

表2 治疗后3 d、7 d、20 d皮损及疼痛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3 d 7 d 20 d皮损 疼痛 皮损 疼痛 皮损 疼痛观察组 37 5.08±0.98 6.22±1.03 2.57±0.89 3.62±1.26 0.51±0.87 1.73±1.39对照组 36 7.14±1.02 7.58±0.97 5.25±0.94 5.33±1.06 2.78±0.59 2.78±1.33 t 8.79 5.84 12.48 6.27 13.04 3.29 P 0.023 0.00 0.00 0.00 0.00 0.002

评价指标:①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皮损情况及疼痛程度,治疗后3次评价疗效情况。②NRS: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单维度评价量表,评估简单有效,便于护士宣教和记录[5]。NRS将一条直线平均分为10份,在每个点用数字0~10表示疼痛程度,0为无痛,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6]。③皮损评价指标:按照皮损轻重及分布情况评价,1~3分为潮红和红斑,4~6分为粟粒和粟粒成群,7~10分为成群黄豆大小丘疱疹,结痂脱落为1~3分。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皮损及疼痛的积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证诊疗疗效标准》拟定标准[7]。疗效指数=(诊疗前评分-诊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①治愈:皮损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疗效指数>85%。②有效:皮损消退30%,疼痛明显减轻,30%<疗效指数≤85%。③无效:皮损消退不变30%,仍有疼痛,疗效指数≤30%。总有效以治愈加好转计算。

资料收集方法:符合入组要求同意入组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治疗结束时,由研究者按照NRS和皮损评价标准统一填写治疗前和治疗后3 d、7 d、20 d等方案的内容,30 d后随访后遗神经疼(PHN),将结果情况统计登记,填写调查表75份。

图1

图2

结 果

一般资料:其纳入研究对象75例,其中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疼痛,皮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时间治疗处理后,在3 d、7 d、20 d分别对疼痛和皮损计量资料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20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9%;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88%,后遗神经痛观察组1例、对照组3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讨 论

热敏灸疗法能有效治疗蛇串疮患者的神经和皮肤的剧烈炎症。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皮损消退、疼痛缓解及前驱症状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在早期在皮损簇集及密集区热敏点重复灸,本实验有27%患者第1天后疼痛缓解明显,第2天观察水疱便浑浊或瘪枯,3 d评估皮损消退31.185%,疼痛缓解31.36%,7 d评估观察皮损消退70.81%,疼痛缓解71.05%,20 d临床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16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25例,无效4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灸法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改善局部循环、疏通经络引邪外出、加快炎症消散,缓解局部炎症,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作用。热敏灸是一种新型疗法,热敏状态下的腧穴极易灸性感传,使“气至病所”,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根据不同的辩证取穴进行热敏灸,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具有使用操作见简单、实用、无不良反应、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等特点。

蛇串疮由潜伏于脊髓后神经节或脑神经感觉神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IV)再次激活,在神经节内复制,并治外周神经纤维逆行至相应的皮区,使受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剧烈炎症。本组病例特征:①有>75%发生于年老体弱免疫力抵下者;②有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轻度发热,皮肤灼热疼痛,全身不适);③疼痛剧烈(痛如火燎,不能近衣),有典型带状分布红斑,上有簇集性粟粒至黄豆大小的水疱,受累沿神经支配的皮区,未超过身体中线(见图1),结痂区(见图2)。蛇串疮中医辨证为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型。根据脏腑经络辨证寻找热敏点取穴,如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胃俞、肾俞、胸腰夹脊及大椎穴等。本组病例显示:通过穴位刺激使气至病所,达到表里相应,提高脏腑机能的调节作用,如肺主皮毛,行气;肝主疏泄,解郁;脾胃为后天之本,补充气血之源;膈俞补气行血;心肾相交,心火亢则肾水上移,引火归元则温肾。另一方面夹脊穴取穴能控制神经节段病毒扩散,缓解消除神经纤维和皮肤炎症,缓解疼痛,提高有效治疗率。不足之处为本组病例年老体弱免疫力抵下者较多,存在一定的神经后遗神经痛。在今后临床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方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猜你喜欢
神经节皮损资料
椎神经节麻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蝶腭神经节针刺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案1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研究